年終購物季,本是爆單的時刻,最近卻聽到許多賣家發出“旺季不旺”的感慨。
不少賣家吐槽稱:“旺季平靜的就像張白紙,又何來的高潮?”,甚至還有些賣家說單量不增反減,有的連賬號都沒了。
這難道是過了一個“假”旺季的節奏嗎?為了了解具體情況,雨果網通過微信公眾號(cifnews-TOP)做了調查。據數據統計結果顯示,僅有15%的賣家表示單量比平常好些,那么,什么原因導致了今年旺季滑鐵盧呢?
今年旺季真的不旺?
以下調查結果,是雨果網通過微信公眾號(cifnews-TOP)在2017年10月24日10:00-10月26日12:00做的一次調查。
調查數據顯示,43%的賣家表示旺季單量不如平常,僅有15%的賣家單量較平常有好轉,4%的賣家單量大幅提升。
調查也針對單量見漲及單量大不如前的原因進行分析。其中薄利多銷及選品好成為賣家銷量見漲的很大原因,分別占據23%及20%的比重。值得一提的是,絕大部分賣家們將單量少問題的根源指向了“平臺流量傾斜給大賣”這個選項,選品位居其后。
針對旺季賣家訂單的情況,雨果網也相應采訪了多位賣家。
一位從事服裝行業的大賣表示,盡管感覺到旺季期的到來,但與去年10月份的單量以及流量情況相比較,確實未達到同期水平,而且萬圣節當天的銷量也不怎么樂觀。“可能是因為大部分的買家都過節去了,買東西的人減少?!?
扎根于亞馬遜運營多年的Herry也向雨果網證實了這一點,“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今年的旺季可能有所延遲,因此單量和流量增長尚且不太明顯?!钡珦杲涷?,11月較之于10月會有明顯的漲幅,12月基本上才會增長的較為迅猛。
旺季不旺背后暗藏“玄機”,中小賣家的劣勢原歸何處?
根據調查,大多賣家單量下滑確有其事,不過關于單量下滑的原因,還尚待分析。
有業內人士指出,旺季不旺的根源不能僅僅只從平臺將流量傾斜大賣方面一概而論,除此之外,還與當前競爭日益白熱化,市場環境的變化息息相關。例如,先是前一陣子人盡皆知的英國稅務局加大對VAT的打擊力度,再到指尖猴子帶給跨境賣家的雙重暴擊,就連最近因為刷直評賬號被直接掛掉的噩耗,也讓這些中小賣家漸漸開始失去了對奮戰旺季的信念與決心。
針對這個現象,價之鏈操盤手Ken認為,主要還是針對前期的選品以及Listing的表現不夠,一旦前期備戰旺季工作足夠充分,那么后期自然也會有相應爆發式的增長。
與此同時,雨果網還采訪了多位業內相關人士,他們分析認為還有以下幾個因素:
第一、廣告力度不夠。這就好比像國內的京東、淘寶一樣,現階段已經趁熱打鐵的在為雙十一做大量的廣告促銷,不論是公交站、地鐵、騰訊新聞還是電視機前,廣告鋪天蓋地席卷而來,消費者想不產生購買的動機都難,而中小賣家在廣告宣傳力度上尚且馬力還不足,難以吸引消費者目光最終購買人群日漸稀少。
第二、缺乏快準狠的購買服務體驗。現如今,跨境電商賣家之間的競爭或許早已不單單只局限在產品質量以及價格優勢上,千人千面的信息高速化發展時代,買家越發不斷追求新穎、快速、便捷的購物體驗,為此,如何以“新”制勝吸引消費者的眼球也是中小賣家值得深思的一點。
第三、效率低,日常運營限制了自身發展。通常情況而言,大多數中小賣家會因為繁瑣的日常運營工作而限制了自身的發展,缺乏高效智能的運營管理工具來提高工作效率的思維模式,而這恰恰正是大賣所注重的地方,久而久之,與中小賣家之間的差距也就拉開了。
(文/雨果網 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