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廣告會以用戶的使用經驗為優先考量,不會讓你的動態墻上滿滿全部都是廠商買的廣告,因此在Facebook上廣告的版面有限,要如何才能讓你的廣告達到最大的展示,將廣告成效發揮到最大?
一、分析CPC、CPM、CPA廣告出價方式
1、每千次曝光成本(Cost-per 1,000 impression,CPM):每1,000次的曝光所需要付出的成本,此類廣告的競價方式比點擊成本低很多,適合用在當廣告目標是大量曝光時。
2、每次點擊成本(Cost-click,CPC):CPC表示當觀眾點擊你的廣告內容時,你才需要付廣告費,這聽起來可能很不錯,比方說你的廣告可以展示一萬次,開始如果觀眾沒有點擊,你就不用付任何廣告費。但它的缺點是,如果你推廣一個外部網站你不只是要付外部連接的點擊費用,同時粉絲按贊、分享、留言的廣告費用也通通算在你的廣告費用上,此外,如果你的廣告沒有人點擊,Facebook也會盡可能地降低你的廣告展現次數,因為表示觀眾對該廣告內容沒有興趣。對Facebook來說,它就像是關聯你與潛在目標受眾的橋梁,如果配對成功機率很低,那么它當然也就不會做這樣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3、每次行動轉換成本(Cost-per-acquisition/conversion,CPA):當消費者采取你所指定的實際行動時所需要付出的成本,此類競價方式的費用會比點擊率還高,但投資報酬率也相對較高。
二、品牌認知、購買意愿以及行動轉化
▲三種廣告類型設置頁面
1、品牌認知:品牌知名度、覆蓋人數
若你投放廣告的目的是希望能盡可能地讓消費者看見你,那么“品牌認知”就會是你主要的營銷目的,采用的出價方式相互對應到CPM,每千次曝光所需要付出的成本。但另一方面你要考量到的是,這相對會花較多的廣告預算,并且未必能轉換成實際收益。
▲品牌知名度目標的出價方式
2、購買意愿:訪問量、參與互動、應用安裝量、視頻觀看量、潛在客戶開發、消息
如果你是希望消費者有所行動,也許可以選擇“購買意愿”或是“行動轉化”。以下就用幾個比較常被使用到的營銷目的作為例子,相互對應到的可能是CPC或是CPA或是CPM。
▲訪問量目標的每次點擊付費設置
▲參與互動中CPM和CPA出價方式設置
▲設置CPA出價方式
3、行動轉化:轉化量、商品目錄促銷、店鋪訪問量
▲轉化量出價設置
三、案例
如果說到這里你還有點不清楚,那么以下用一個廣告例子讓你看看廣告表現。它設定了4組廣告活動,每組廣告活動有同樣的預算、鎖定目標受眾,但唯一不同的是以CPM、CPC、CPA和oCPM(optimized CPM)作為廣告收費的形式。
在下面的案例中可以看到4種Facebook廣告出價方式結果表現:
▲4種廣告出價方式的效果對比
在CPC的表現上,每個點擊的花費最低,點擊總數也最多,可是只有20%的人對粉絲專頁按贊。
CPM則是印象次數最高,每千次印象的花費數最少,不過轉換的次數很少,只有2個贊。
oCPM雖然每千次的印象花費相對高出許多,但有更高的點擊率、最多的按贊次數、每次按贊的點擊花費最低、按贊的點擊率最高,投資報酬率效果很好。
CPA則是廣告費用最高,每一個按贊所花費的價格也只略高于oCPM,但是它的曝光次數需要oCPM的兩倍,才能有相間的成效表現。
oCPM其實就是以目標行為去做廣告安排。你可以明確地定義出出價的策略究竟是要從網站的轉換率、網站的點擊率、觀眾涉入程度、粉絲專頁的按贊數、安裝應用程式等作為收費標準,也就是Facebook現在的廣告以“行銷目的”讓廣告主選擇,而Facebook會自動幫你選擇你的廣告內容要在什么時候放出來,盡可能地為你的營銷目標達到廣告的目的。
▲貼文互動出價設置
以上述的例子來說,你希望的營銷目標是增加與粉絲的貼文互動,但是在收費時機仍有“曝光次數”和“貼文互動”兩個選項。當你選擇曝光次數的時候,就代表你考量的是讓這則和貼文互動相關的廣告內容,只要展現在潛在目標受眾面前,Facebook就要跟你收取廣告費用,換句話說,你期待的這則貼文廣告效果可能是帶來更多的品牌意識與印象。反之,若將收費時機選擇“貼文互動”,則代表潛在客戶跟該則廣告貼文有所互動時(比如評論、按贊),Facebook才會向你收取廣告費用。
四、結論
根據營銷目的進一步做廣告活動選擇,相對來說對于廣告活動的設計上是比較容易的,只是你必須明確每一個廣告活動背后的目的,才不會選擇錯誤的廣告形式而在廣告上花了許多冤枉錢。為了避免廣告的投放效果不佳,請記得不要吝嗇給與廣告預算和絕對要參考廣告投標價格,當然,選對主要目標受眾也是很重要的。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最大限度發揮Facebook的潛力,請移步至《Facebook廣告教學系列》,教你如何避免白白浪費很多精力和金錢。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