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緬甸實施政治和經濟改革,西方隨之解除實施多年的制裁。如今,緬甸經濟呈現巨大的發展潛力,商機隨處可見,星巴克和Visa等國際知名大公司對進入緬甸市場表現出濃厚興趣;汽車業巨頭福特已經宣布進入緬甸市場;金融大鱷索羅斯在緬甸進行大手筆投資。緬甸歷經長期的軍事獨裁統治,經濟落后、百廢待興,緬甸人口規模相當于英國或法國,內需市場龐大,自然資源豐富。然而,在這場工業化建設的浪潮中,有多少外國公司能抓住機遇,分得一杯美羹呢?
對此,專欄作家Linda在英國《BBC》6月2日撰文如下:
投資者現在將緬甸稱為“最后的邊疆”。它是亞洲最后一個與世界相連接的大經濟體。緬甸的人口規模相當于法國或英國,蘊含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它處于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的亞洲區域。如今,它漸漸地打開國門,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這也不難理解,為什么從Visa到星巴克之類的國際知名大公司如此渴望進入緬甸市場了。
統計數據表明:在緬甸大約只有10%的人口擁有銀行賬戶。自從兩年前改革開放以來,現在有28家外資銀行已經在緬甸設立了代表處。
引人注目的是,緬甸僅有6%的人口有手機等移動通訊設備。到2016年,政府頒發的使用許可數量將提高到80%。勿庸置疑,緬甸近三年的經濟增長率吸引了包括億萬富翁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在內的眾多億萬富豪紛紛在緬甸投資。
當然,它是投資者所謂的前沿市場,比起具有穩定增長潛力的發展中國家來說,緬甸是一個具有一定風險性的投資前沿陣地。
抓住機遇
經過幾十年的軍事統治,緬甸經濟欠發達,是亞洲最貧窮的國家。但是,隨著行之有效的政經改革計劃推進,這也意味著它具有顯著快速增長的潛力。
不像亞洲許多發展中小國那樣,緬甸具有相當大的國土面積和人口規模,它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市場以及出口來實現經濟增長。
這就是為什么許多跨國公司直盯緬甸市場的主要原因。另外,緬甸具有得天獨厚的天然資源,如石油。天然氣和礦產等。
因此,緬甸具備了吸引跨國公司投資的三大因素:資源、低成本、市場。
目前,大約70%的緬甸人口從事農業和自然資源行業,農業和資源產業占國家經濟產出的一半以上。這意味著緬甸具有實行工業化的巨大空間和潛力,一旦其“抓住機會”實行工業化發展道路,緬甸將進入快速發展的軌道。
實現了“東亞奇跡”的臺灣、韓國、新加坡和香港等,在以前都走上了相同的道路。這些國家和地區都曾經實施改革,將區域生產和供應融為一體,通過向全世界輸出產品而實現了經濟工業化。
社會穩定因素
對于緬甸來說,進入亞洲區域性的電子產品生產鏈顯得至關重要。否則,它不可避免地受到外國公司擠壓,而不得不專門從事單一的資源開發產業。
因為世界上大約一半的電子產品都由亞洲生產,對于緬甸來說現在正是利用這一區域優勢的好時機。
如果緬甸實施工業化道路,它將具有實現經濟多元化增長的巨大潛力,它的經濟將快速發展 。但是,不得不注意的事實是,緬甸通往其他亞洲鄰國的道路極端顛簸崎嶇,落后的交通狀況意味著緬甸的經濟發展是無法一蹴而就的。
緬甸的經濟發展還將取決于政府的政策,同時也需要社會穩定的支持。
亞洲四小龍在實施改革之時兼顧了公平的社會利益再分配,確保經濟發展和社會公平并駕齊驅。
因此,緬甸的改革執柄者或應考慮到這些因素,在實施改革的過程中兼顧經濟發展與社會公平。(編譯:吳以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