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外貿轉型升級迫在眉睫,與之相對的跨境電商發展日新月異。許多人也在思考轉型跨境電商是否是良方妙藥,小批量訂單是不是下一個爆發點?
福建億級品牌工廠時穎服飾CEO林時樂現身雨果網“CCEE走進產業帶”(泉州站)現場,為傳統外貿企業帶來“跨境小B轉型路徑的經驗分享”。從“單到哪里去了?”、“跨境電商都是小單嗎?”、“如何找到客戶?”進行經驗分析,助力傳統外貿企業的轉型升級。
隨著市場的變化,外貿訂單碎片化已經成了一種趨勢,至少對絕大多數中小外貿企業來說就是如此,這里說的“碎片化訂單”是指小單、短單。不少賣家都在疑惑,當年通過展會開發的那些大單都去哪兒了?
林時樂表示這分散的大訂單應該被三個渠道瓜分了。
第一是被國內同行取代。“比如說你在深圳,或在其他大城市里,你的生產成本較高,這些單就轉移到人工成本低的地方去了。”
第二是標準的單。“比如說在泉州原本做標準的內褲或者標準服飾,這些單被轉移到國外一些能夠做標準化的,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地方去,比如孟加拉,東南亞。”
第三是客戶的市場被線上擠壓了。“客戶不是不下單,而是你的訂單被人搶了,已經出現這樣一批次的人,在線上銷售,他們開始變成主流。那么這部分人群采購貨物找誰買?如果你沒有準備好供應的話,他們就會找其它同行賣。”
林時樂表示,對于現在的賣家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將剩余的訂單集合起來,將小單做成大單。
訂單碎片化并不招人喜愛,針對傳統外貿企業來說更是如此,但如果不接這類訂單,怕得罪客戶;如果接了這類訂單,工廠在生產上又會很麻煩,無法批量生產。
林時樂認為,這可能是工廠和跨境電商雙方在溝通不到位的情況下,很容易形成路徑依賴或者慣性思維,跨境電商不代表都是小單,這時就需要分析如何將小單轉化為大單了。“如果說現在還是處于一個小單的現狀,那么可能是平臺的流量成本或者是測款方面出現問題。”
無論是亞馬遜、Wish還是eBay平臺,只要是平臺,平臺的第一條一定是轉化率,最大成本就是流量成本。“那么同樣道理,只要是平臺就講究轉化率,因為轉化率最高是基礎款、爆款,這樣會導致一種爆炸形式上的流量進場,一但這些款式轉化率好,排名就可能上去,平臺就能給賣家更多的流量,于此同時賣家的評價也提高。”
同時,林時樂還認為如果平臺講究爆款的話,賣家就要想爆款的量有多大?“到現在為止一款泳裝可以下單十萬件,所以這一個款式就已經不輸于傳統的訂單了。到場可能也有人做服飾,一個單品下單10萬件,就說明它是一個大單了。”
除了清晰的平臺運營思路之外,還需要實際操作。
之前只需要提供產前樣品就可以了,現在需要給客戶提供測款。“假如同樣都是20個款,以前是通過渠道去推,那么跨境電商是通過測款,哪些轉化率高就推,轉化率低就清掉。”
外貿訂單碎片化趨勢已經無法逆轉,傳統外貿企業的轉型升級就顯得尤為重要,不少面臨轉型,或已經處于轉型中的外貿企業正在不斷摸索,希望通過小B客戶生產大B客戶。
從商業角度來看,這樣來說就一定能需要引流,需要有客戶下訂單,那么如何尋找這類客戶下訂單呢?
林時樂提到應該線上線下相結合,多渠道開發客戶。“以前我們是認為線上的渠道很優越,其實到最后都算是投資回報比,線上的投資成本一定會達到一個峰值,線下的成本再怎么高的時候,也會回到低值,所以需要將線上和線下結合,哪個回報率高,就選擇什么方式。”
目前,新時穎基本上是通過1688、展會、國外線上廣告這三個渠道尋找客戶。通過這三種渠道,新時穎找到不少國內外大客戶。“由于跨境小B客戶一般沒辦法到現場,所以基本上是從國外線上廣告開始,然后通過1688,接著是展會。”
不少傳統外貿企業會認為展會已經過時了,目前的廣交會很難形成直接轉化率的訂單,廣交會就是跟客戶敘舊。但是林時樂卻不這么認為,他認為參加展會往往會發現很多小B客戶,且是具備大B潛質。
“就好比我們參加CCEE深圳展會,回來的一個月里面拿到的訂單,收到的回報比就已經超過10倍,就是投到CCEE上的錢,我回來當月就已經收回來了。”他說,“比如客戶給我下四樣單,因為他們的推銷能力非常的強,且都有一定的營銷能力,他覺得你這個東西可以賣,就主動的推,對于商品的信息有一個深度的理解,這樣推的過程當中,訂單量就很快增加,這樣你覺得說他們會去做散單嗎?他們也會抓大放小,所以反應的速度就很快,這個可能是我們沒有意識到的。”最后,林時樂強調自己是做跨境小B起家的,他認為跨境小B就是敲門磚,敲門進去以后是為了尋找大單。“我們今天是為明天做準備,小B是敲門磚,如果你沒有做小B就沒有辦法進入供應鏈渠道,小B的目的就是為了大B。”
如果你也想了解更多工廠轉型信息,想找到更為優質的專業賣家幫你做分銷,都可參與到CCEE走入產業帶對接會(福州站)。(點擊“報名”了解詳情)
福州場:8月3日 福州市世紀金源大飯店(福州市鼓樓區溫泉公園路59號)
(文/雨果網 涂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