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收藏,可在 我的資料庫 中查看
您可能還需要

閆志浩:日本用幾十年時間打磨一套工業生產模式,我們卻在盲目追求工業4.0

中小企業如何做智能制造轉型?

閆志浩:日本用幾十年時間打磨一套工業生產模式,我們卻在盲目追求工業4.0

從中國制造2025到今年“兩會”報告,制造業越來越成為中國經濟的主力。于是關于智能制造,互聯網+制造等概念鋪天蓋地,隨之而來的是一股智能制造跟風現象,無論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大企業,小企業都在跟風做智能制造,轉型互聯網+。

一年過去了,情況怎樣呢?似乎浪潮有點褪去,部分企業有些尷尬,所做的項目并沒見多大的成效。就此問題我們做個研討。

以三一集團為例,來看看大型企業智能制造的模式:

大家熟悉的三一重工是制造業的代表,制造能力非常強。據我們了解,三一每5分鐘可以生產下線一臺挖掘機,每1小時可以生產下線一個風車。但是,三一的商業模式不是賣完就結束,售后還要提供很多的服務,包括維修、故障響應、備件、庫存等。

最近,它和騰訊云進行了一個合作,共同搭建了一個工業互聯網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把全球超過30萬臺重型機械設備聯網連接起來,實時采集超過1萬個參數。這樣任何地點的設備出現故障時,都可以立刻感知,2小時到現場,20小時解決問題。

甚至,它的商業模式也從過去制造業轉變成服務業。比如有施工單位可能買不起這么大型的設備,沒關系,你可以租賃。這里還帶動了租賃服務業,甚至帶來了一些供應鏈的金融。因此,三一這種傳統制造用信息技術實時聯網之后,它和客戶的生產關系、商業模式都會發生變化。

一、大企業智能制造能成功的原因

1. 這種企業本身就是行業的領跑者,他所掌握的資源非常豐富,從原材料供應,到生產,到服務以及金融,能夠很快速的整合形成本行業的一個智能產業鏈。

2. 企業本身帶有大量的客戶群體,完成互聯網+智能制造轉型之后,可以迅速應用到原有的客戶群體當中。三一如此,海爾的物聯網智能家電也如此。

3. 大企業的規模效應,企業規模本身足夠大,成本分攤優勢明顯,特別是信息化系統,只需要一套系統能夠應用到很多產品品類,所以能夠很大程度的分攤智能制造投資成本;大企業的資金也充足,不需要為智能制造投資所需的現金流而困擾。

4. 要持續保持“寡頭”級的領先優勢,大型企業必須不遺余力的去探索新的方向,可以說轉型也是勢在必行之舉。

5. 大企業不缺乏人才,在技術、生產、營銷等領域均能夠吸引足夠優秀的人才,這個也是大企業容易轉型成功的一個主要原因。

二、小企業實行智能制造困擾所在

1. 人才

隨著人在生產制造中的角色和作用發生改變,智能制造對員工專業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更加注重技術專業性,為了導入智能化的生產模式,企業需要更多的信息化人才、軟硬件人才、運營管理及營銷等方面的高技能人才。

在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之中,越來越多企業面臨“系統、設備易得、人才難求”的尷尬局面。近四成受訪企業擔心現有的人才無法配套、適應未來智能制造新的流程。企業購買了新的設備,新的系統,而沒有人才去執行,導致投資失敗。

2. 資源、技術

自身資源不足,對上游供應商沒有掌控能力,自身生產能力、技術能力也欠缺,后端的服務能力更是不足,(有很多企業前期僅僅是做外貿加工,要轉型服務國內消費者的能力比較弱)。

3. 資金

小企業本身抗風險能力差,現金流不充足,在智能制造方面投入不了太多,即使是利用各種融資、投資的方式能夠投入去做了,由于沒有足夠的客戶支撐,沒有足夠的資源支持,而導致投資回收周期太長,容易拖垮企業。

三、小企業如何做智能制造轉型

小企業要根據自己實際情況,不能盲目,不能急于求成。正如北航劉強教授的“三不要理論”:不要在落后的工藝基礎上搞自動化,不要在落后的管理基礎上搞信息化,不要在不具備數字化網絡化基礎時搞智能化”。

閆志浩:日本用幾十年時間打磨一套工業生產模式,我們卻在盲目追求工業4.0

☆個人建議小企業轉型應該先做幾項基礎工作:

1. 做好基礎精益工作

很多中小企業要先補課,我們參與診斷過幾百家企業,很多小企業最基本的生產管理沒做好,企業管理非常落后,僅靠著低價的加工費勉強生存。在診斷的過程中小企業隨處可見的比如,庫存積壓、生產安排不合理、嚴重的浪費等現象層出不窮。這個情況下需要加快工業2.0及3.0的進程,降低各種不合理的損耗,不合理的浪費,降低本身制造成本,與此同時提高產品的質量和可靠性。

我們在倡導智能制造,倡導工業4.0的時候,需要冷靜的思考,企業的發展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日本用了幾十年的時間打造了一套在工業2.0/3.0時代的精益生產模式,這個是我們中小企業發展也不可跨越的。所以不必去盲目跟風大張旗鼓的推動工業4.0,推行智能制造,需要先把基本功練好。

閆志浩:日本用幾十年時間打磨一套工業生產模式,我們卻在盲目追求工業4.0

2. 導入柔性化的生產制造能力

如今的客戶需求逐步碎片化、個性化,所以對生產的需求也是逐步的小批量化,甚至單件的個性化,所以生產型企業首先需要在精益化的基礎上建立柔性化的生產能力,從流程方面,到部分的信息化方面導入,達到可以實現柔性化的制造能力。但是需要明確的是這只是部分的信息化,柔性化不代表智能化。實現這步需要進行流程的優化,精益的布局,加上ERP+MES系統的導入。這個投資對中小型企業還是可以承受的。柔性化能力的打造并非一朝一夕,需要大量的基礎性的工作來支撐。

閆志浩:日本用幾十年時間打磨一套工業生產模式,我們卻在盲目追求工業4.0

3. 逐步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專業企業

企業先加強精益生產、管理提升、技術提升等方面達到在產品創新,工藝質量,成本效率方面做到業內的領先。使自己在原有競爭的格局中做到某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競爭力。如同德國跟日本很多技術性小企業一樣,他們憑借著自己的技術能力,在互聯網時代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競爭優勢。

打造工匠精神的企業需要具備如下條件:

? 人才,需要具備能夠潛心研究技術,并且非常執著,對此工作非常熱愛的人才;

? 企業文化,企業需要建立適合工匠精神生存的一個文化氛圍,身體力行的倡導工匠精神,不是基于口頭的宣傳;

? 對客戶的需求的挖掘,所謂的工匠精神是要能夠滿足消費者某方面的需求,需要針對消費者精準的需求去研究;

? 產品文化,這里說的產品文化是指融產品設計、工藝、制作與文化為一體,打造一種帶著深厚文化底蘊的產品。

智能制造可以縮短產品的開發周期,降低成本,實現質量效率的最優化,但是他不能解決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問題,不能解決需求的問題。所以中小企業需要根據自身情況綜合評估,不能盲目跟風,盲目投資,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根據智能制造的發展路徑來一步步的展開。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

相關標簽:

分享到:

--
評論
最新 熱門 資訊 資料 專題 服務 果園 標簽

收藏

--

--

分享
五月丁香激色婷五月天| 五月婷婷一级片| 金荷娜限制视频成人六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