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如果零售店只賣熱銷產品,會是什么樣子?從數據來看,可能會很單調。
可能是這樣:
或者這樣:
別忘了還有鞋子:
在美國女性百貨市場上,所有這些產品都非常流行。它們不會打折,一旦售空,立馬就會補貨。
零售行業的實質是:潮流只是冰山一角,大部分消費都花在了普通正常的產品上。
那么,創建一個包含純黑色裙子、喇叭牛仔褲和高跟鞋的產品類別,就能讓零售商抓住大部分消費者。數據顯示,36%的熱銷女裝是黑色;72%熱銷產品都是黑色、灰色、白色或棕色。
想繼續投資當下季節流行的黃色,是不會需要點勇氣?
那么看下圖。左圖是最近3個月零售商進口的女裝產品;右圖是哪些產品賣得最好——那些經常售空,需要不斷補貨,而且從來不打折的產品。
差別很明顯,比如鞋子和裙子非常熱銷。
那為什么零售商不完全按照熱銷產品圖來進貨呢?因為聰明的零售商懂得保持一個平衡,既為消費者提供他們想要的流行產品,又提供一些她們完全沒有考慮過的全新產品,刺激消費。
上月美國大眾市場上,1788款條紋襯衫、720款緊身褲、近3000種黑色裙子被售出。相比時尚服飾,普通服裝事實上賣的更好。
黑色裙子一直比花色裙子賣的好。普通藍色牛仔褲,比最熱門的7分或9分牛仔褲銷量更好。但是,零售商必須在基礎產品和潮流產品之間保持一種平衡,這樣消費者才會樂意去店內購物。
(黑色裙子VS花色裙子)
(常規藍色牛仔褲VS 7分或9分牛仔褲)
對潮流產品投資多少,零售商之間各不相同。一個衡量方法是:新產品在各類產品中所占比例。
百貨商場(比如Macy’s 和Nordstrom)每月新產品的比例為12-13%。上個月快時尚電商零售商ASOS的新品比例達15%,而Zara新品比例則接近16%。
與其簡單地利用數據來炮制熱銷產品,不如利用數據來提高創造力。
有一個全面市場觀,能幫助賣家確保有充足的產品去銷售,進而利用多余預算來投資新產品。賣家可以摸索著給新產品定價,又不用擔心產品類別不夠。數據可以在新品選擇和趨勢預測方面提供輔助。(編譯/雨果網 楊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