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商標協會(INTA)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買賣的假貨產品價值4600億美元,而且大部分假貨買賣發生在網上。INTA防偽協調員Tiffany Pho表示:“網絡更不容易暴露。”
大部分網上假貨在哪里轉手?西班牙公司Red Points的最新研究揭示了這一點。
利用定制的爬蟲網頁生成的數據,Red Points列出了10大假貨買賣最常用的網站,前10大假貨買賣網站中有6個來自遠東地區,其中中國電商網站尤為突出。黑山共和國、香港、馬來西亞和貝寧等地區也是假貨的主要來源地區。
中國長久以來因生產假貨而聞名,知識產權意識比較薄弱,即使如此,Red Points首席執行官Laura Urquizu表示現在比以前好多了,她說:“過去遠東地區沒有特定的規則,假貨比較多。”現在,越來越多亞洲零售商聯合起來打假,盡管問題尚未完全解決。
名單中還包括了Facebook,雖然Facebook不是電商平臺,但用戶也能在平臺銷售和買賣商品。
而Facebook也表示正在盡力解決假貨這個難題。
同時,Red Points研究也發現,最近經常被仿冒的產品不是設計精美的手袋,而是運動鞋,Urquizu表示:“手袋是給女性用的,但鞋子確是所有人都可以用,這是一種擁有廣大受眾的昂貴產品。”
但波士頓大學法學院經濟學家兼教授James Bessen卻表示:“對于高端產品,消費者可以辨別真貨與假貨的區別,因此人們如果想要正品是有可能買到的。但是,如果有很多人穿著仿冒的品牌運動鞋出門,其實這是在給品牌打廣告,讓品牌被更多人知曉,事實上這增加了品牌價值。”
而仿冒廉價品就沒有相似的“廣告”效果。
比如在歐盟,香煙是最常見的仿冒產品,而且歐盟海關官員還發現日常產品被仿冒一點也不奇怪,如食品和飲品、廁所用品、藥品、玩具和家居電子產品等,在歐盟截獲的假貨中,此類產品就占了26%。這些仿冒產品嚴重影響健康,而且存在安全問題。
據歐盟報道,廉價仿冒品妨礙產品創新,讓許多歐盟企業的業務運營變得困難。(編譯/雨果網 方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