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剛剛就職的俄羅斯總統普京6月5日開始了他新任期的第一次訪華行程。普京同多位中國領導人舉行了會談,并出席了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領導人峰會。從訪問成果來看,經貿合作已經成為兩國關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發展方向和前景也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兩國關系的未來。
能源合作仍為重中之重
兩國經濟的互補性決定了能源原料在俄中經貿合作中的重要地位。去年,俄羅斯向中國出口了1500萬噸石油,1000萬噸煤炭,以及數量眾多的金屬、木材和其他原材料。
中國主席胡錦濤在會見普京總統時表示,兩國應該發揮經濟互補性強的優勢,改善經貿合作結構,提高經貿合作質量。他指出,重點開展合作的首要方向是擴大投資,重點推進能源及上下游合作、資源深加工、聯合機電制造等大項目合作。
上周五,兩國談判代表在北京舉行了第八次能源對話,這次會談也是為兩股元首討論能源合作問題做準備。會談期間討論了對華天然氣供應、俄羅斯石油公司參與天津煉油廠建設、核能合作、對華電力和煤炭出口等問題。中國副總理王岐山和俄羅斯新一屆政府中分管能源事務的副總理德沃爾科維奇主持了會議。
在普京此次訪華期間,兩國簽署了有關核能和對華電力出口的多項協議。其中包括合作建設田灣核電站3號和4號機組的議定書、兩國核能公司合作路線圖,以及中國國家電網同俄羅斯統一電力系統國際公司擴大電力合作的諒解備忘錄。
俄羅斯原子能公司總經理基里延科表示,今年年底將開始田灣核電站3號和4號機組的水泥灌注作業。他透露,這一項目的機組數量可能擴大到6個或者8個。
需要注意到的是,俄羅斯政府將為這兩臺機組的建設提供貸款。這意味著,俄羅斯政府按照境外核電站項目承包的慣例,為促進本國核電裝備出口提供了擔保。這一方面降低了中方在項目實施中承擔的風險,同時也有助于提升俄羅斯高附加產品在兩國貿易結構中的比例。
盡管兩國政府、能源界和媒體已經關注多年的天然氣合作未能在此次普京訪華期間獲得徹底解決,但中方此前提出的“上下游一體化合作、共擔風險、共享利益”的思路獲得了進一步的明確。
在普京訪華前,德沃爾科維奇就已經表示,兩國仍未就天然氣價格達成一致,普京訪華期間未必簽署相應協議。他表示,雙方未來將繼續努力談妥天然氣價格。
在價格問題陷入僵局的情況下,中國副總理李克強在4月份訪俄時提出了“上下游一體化”的新思路。胡錦濤主席在同普京的會談中再次強調了這一思路。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副總裁亞歷山大?梅德韋杰夫日前透露,中方提出了讓俄方參與中國境內天然氣配送的建議--這相當于中方向俄方開放下游市場--以此換取俄羅斯降低對華天然氣價格。
如果“上下游一體化”的建議能夠得以實施,中方在向俄方開放下游市場(中國境內的天然氣配送和銷售)的同時,有望獲得俄羅斯境內的上游資產(天然氣勘探和開采),這將使兩國能源合作獲得實質性進展——目前中國的下游市場和俄羅斯的上游資產對于對方幾乎都是關閉的。
隨同普京訪華的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總裁米勒6日表示,俄中兩國在天然氣領域的合作擁有很大潛力,“具有長期的戰略特點”。
中國和俄羅斯在能源領域的合作道路是漫長和曲折的。但正如德沃爾科維奇在他的推特(Twitter)上所表示的那樣,兩國在能源合作中存在的分歧是可以解決的。兩國領導人已經要求相關部門在9月份前制定出新的能源合作建議--這可能是能源合作道路上的又一次突破。
改變貿易結構
普京5日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題為《俄羅斯與中國:合作新天地》的文章。普京表示,2011年,俄羅斯與中國之間的雙邊貿易額達到了歷史新高的835億美元,現在的中期目標是在2015年雙邊貿易額達到1000億美元,2020年達到2000億美元。他認為,兩國目前貿易額的發展速度表明,這一目標將會提前完成。普京強調,為了達到上述目標,“首先要通過增加高附加值的產品比重來優化雙邊貿易的結構,提高它的質量”。
毋庸諱言,俄羅斯方面對兩國貿易,特別是俄羅斯對華出口中能源原料產品比例過高是一直持負面觀點。但是,俄羅斯高附加值產品競爭力弱、對中國市場吸引力小是事實,為此必須依靠更加緊密的產業合作和市場推廣政策來改變現有情況。
雙方在這一領域的合作意愿體現在兩國工業主管部門、投資基金和銀行間簽署的合作協議中。其中,中國工信部和俄羅斯工業與貿易部簽署了有關加強工業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中投公司(CIC)與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簽署了有關聯合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的備忘錄,中國國家開發銀行與俄羅斯外經銀行簽署了向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州泰舍特鋁廠項目貸款14.3億美元的協議。
根據政府官方、企業和媒體發布的消息,兩國的產業合作將擴大到民用行業制造業、原料深加工、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其中,大飛機和重型直升機制造項目將成為兩國高技術領域合作的新亮點。對于俄羅斯聯邦航空制造集團和中國商用飛機公司(COMAC)可能在伊爾-96飛機基礎上研制遠程飛機的消息,俄羅斯媒體甚至表示,中俄兩國將有望聯手抗衡波音和空中客車。
高科技合作
盡管俄羅斯和中國都屬于科技大國,但兩國在高科技領域的合作才剛剛開始。從世界范圍看,兩國都面臨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本國科技創新基礎薄弱和對對方技術優勢不了解的困難。
從2008年梅德韋杰夫擔任俄羅斯總統以來,俄羅斯政府提出了“現代化”的創新經濟路線,并在莫斯科郊區建設了俄羅斯版的“硅谷”——斯科爾科沃創新中心。對于俄羅斯經濟的未來發展,創新是高科技路線是必須的。
普京認為,俄羅斯和中國應該成立真正的科技聯盟,包括建立連接兩國企業、科學、設計和工程中心的生產與創新鏈,共同開發其他國家的市場等等。
實際上,就在幾年前,俄羅斯還在嘲諷式的對待中國特色的創新——“拷貝”和“山寨”,但幾年后,當俄羅斯開始走創新經濟路線時,俄羅斯人意識到重要的不僅是擁有領先的技術,更重要的是創新模式。因此,更多的俄羅斯學者開始研究中國“自主創新”模式的發展,俄羅斯各級政府也將建設高科技園區、給予各種政策扶持、減免稅收等政策運用到國內實踐當中。
負責創新工作的俄羅斯副總理蘇爾科夫不久前訪華時,專門拜訪了中關村科技園區。此次普京訪華期間,俄羅斯斯科爾科沃創新中心和中關村科技園簽署了合作協議。斯科爾科沃創新基金會主席韋克謝利貝格表示,雙方將在節能、生物醫療和新材料方面進行合作。他強調,不僅將交流信息,還將在雙方的科技園進行研發工作,建立聯合研究團隊和向市場推廣產品。此外,未來兩到三個月,斯科爾科沃基金會還將同大型中國公司簽署合作協議。
實際上,中俄兩國在高科技領域也存在巨大的互補性——俄羅斯擁有強大的基礎科學研究實力,而中國有雄厚的科研成果轉化能力,如果能夠實現優勢互補,這將是兩國合作中新的、巨大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