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網從外媒近日的報道中了解到,Vince Bledsoe是美國偏遠小鎮的UPS快遞員,鎮上有三千多的人口。幾個月前,他給顧客配送了一瓶漂白水,“就只是一瓶高樂氏漂白水,不是什么薰衣草香水或者其他東西,”他說。就在那一刻,他深刻體會到電商已經完全改變了偏遠地區消費者的購物方式。
5年前,Bledsoe只配送些特殊的訂單,比如拖拉機配件,現在各種東西都出現在了配送單上,比如寵物食品,水果零食等。這幾年他的業務量增長了30%。
“快要忙不過來了,”他說,“他們可以在網上買到任何東西。真的是所有東西都能買到。”
電商不僅改變了偏遠地區的購物方式,產品價格也比當地超市便宜,還讓消費者能接觸到最新的、當地沒賣的產品。
除了給消費者帶來變化,電商還提供了新的創業機遇,比如俄克拉荷馬州的Anneliese Rogers在Facebook上出售一次衣服賺了1500美元。她的鄰居Kassandra Bruton開了個服裝網店,每個星期大概要郵寄100個包裹。
但是電商給偏遠居民帶來便利的同時,零售商和快遞商要面臨成本上升的壓力,因為配送的范圍越大,業務密度就會越低,UPS、USPS、FedEx等公司獲得的利潤就越低。
UPS表示,每天配送一公里,它一年要花的成本大概是5000萬美金。作為UPS的員工,Bledsoe所負責的區域里,每天要開上56英里只為給一位顧客配送商品。
為了平衡成本,UPS和FedEx對偏遠地區的包裹每個額外收取4美元的費用。然而消費者偏愛免運費,價格又要和實體店一樣,所以最后只好由零售商承擔這個額外的成本。
零售商的成本因此急劇增長,而且它還面臨實體店客戶的流失。
美國曼格姆(Mangum)地區的消費者稱他們都在網上購物,避免開車去阿爾特斯(Altus)的沃爾瑪購物。有些消費者一周就去一趟超市,其余時間都是網購。
偏遠地區的一些市場上消費者寥寥無幾,很多店都是空的。
據仲量聯行的零售CEO Greg Maloney表示,零售商在偏遠地區的實體店數量越來越少,零售商希望借此平衡電商。
但最后對于實體店來說,它仍然有存在的理由——比如消費者臨時要購買商品,婚禮及嬰兒用品店的店主Darla Heatly就表示:“如果沒有提前計劃,消費者到時再網購商品就很遲了”。(編譯/雨果網 張凱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