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新政4月8日開始執行,一個多月后,因為帶來的沖擊過大被批準暫緩一年實施。現在,距離暫緩實施又一個月了,跨境商品進口情況如何?記者從業內獲悉,近一個月來,跨境電商進口量仍呈下降態勢,消費者購買意愿略有復蘇但總體需求不振,企業觀望情緒依然濃厚。(點擊進入>>跨境稅改的“前世今生”專題)
跨境電商業務量 同比下降近一半
“4月8日到新政暫緩期間,很多平臺的業務量下降了70%。新政暫緩之后到現在,局面好轉很多,但依舊下滑了50%。比如,剛剛過去的‘6·18’大促,我們業務量和去年同期相比少了近一半。而且,以前隨著大促結束業務量會出現平穩下降,但現在是活動一結束接單量立馬就掉了下去。”昨日,福州一家跨境電商平臺的負責人鄭先生說。
對這種情況,商家們都有心理預期。“新政中有關稅率的部分并沒有暫停,因此部分產品的價格成本有了明顯提升。跨境電商對價格很敏感,價格一高,買家立即減少。”鄭先生說,新政暫緩實施后,正面清單仍有效,只是暫緩清單中的注冊、備案要求,稅收仍按新政執行,這就意味著,消費者購買跨境電商產品要加付稅費,曾經備受各個平臺推崇的1000元以下的爆款商品,如母嬰、食品等商品購物成本提升,價格上漲。如天貓國際平臺上的美素佳兒奶粉,稅改前售價為129元,稅改后提高到149元;SKⅡ神仙水原售價為998元,稅改后提高到1116元,幾乎和一般貿易無差別。
各電商平臺為了促銷均推出包稅促銷的手段,但是因為海關規定,消費者在跨境購物時稅率要體現,消費者會看到比平常多了幾十元“稅款”,造成購物體驗變差,部分人因此放棄購買。
商家擔心后市 備貨意愿降低
和消費者的心態差不多,部分跨境商家現在也以“去庫存”為主,對后市并不特別看好,進口量逐步減少。
“基于對目前國家相關法律條款的判斷,電商企業普遍認為國家對跨境電商加強監管是趨勢,一年后政策仍將收緊。”馬尾一家跨境電商企業負責人表示,一年后,新政落地,稅費提高,消費者消費意愿降低,訂單量就會減少。所以,企業的意愿主要是“去庫存”,而不是繼續擴大進口規模。
此外,消費趨勢的不斷變化,也讓跨境電商企業降低了備貨意愿。“跨境電商主流消費者是女性,今天一部韓劇紅了,她們就買里面的商品;明天換了一部,她們的消費風向又變了。”鄭先生說,新政后,進口時間加長,商家擔心銷售不能及時跟進而造成損失。
新政對于跨境電商企業最大的影響,主要集中在正面清單制度和通關單制度。一方面,正面清單實施后,商品的種類明顯變少;另一方面,有關化妝品、奶粉等商品必須獲得檢驗檢疫部門出具的通關單后,才能向海關報關,造成備案時間過長或有些條件難以執行,影響產品銷售。
后期政策預期不明,也使得企業繼續融資出現困難,電商企業投資趨于謹慎,部分商家開始將進口業務向海外直郵轉移。現在,部分商家確立了保稅倉與海外倉并重的機制,以應對政策的不確定性:政策寬松的時候,海外商品發往保稅區,以保證時效和品質;政策緊縮時,商品備在海外倉,能夠確保整個供應鏈的彈性調動。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