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收藏,可在 我的資料庫 中查看
您可能還需要

乾隆皇帝海淘熱情高,最愛鐘表、玻璃等新奇玩意

 對很多人來說,家里沒有幾管意大利的牙膏、日本的紙尿褲,已經不好意思跟別人打招呼了。其實,隨心所欲買進口商品,只是在近幾年才普及到普通人身上。在早些時候,想要買點進口貨,可是比登天還難。

乾隆皇帝海淘熱情高,最愛鐘表、玻璃等新奇玩意

對很多人來說,家里沒有幾管意大利的牙膏、日本的紙尿褲,已經不好意思跟別人打招呼了。其實,隨心所欲買進口商品,只是在近幾年才普及到普通人身上。在早些時候,想要買點進口貨,可是比登天還難。

這里,我們就來說說進口貨的那些事兒。

隋唐以前:買買買是啥?

作為一個傳統農業大國,很久以前,我們的先輩們還不知剁手為何物。

中國最早的商業發展起源于商朝。商朝人特別善于經商,還專門設立了“九市”作為商人們經商的場所。《商頌·殷武》記載:“商邑翼翼,四方之極”,繁華得嚇死人。隨后的周朝商業發展也十分繁榮,到春秋戰國時期,許多國家的都城都成了重要的商業城市,“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

那時候市場上賣的都是普通的手工商品,像農具、鞋之類的,偶爾也有糧食。但是價錢最高最稀奇的還是來自遠方的特產。和現在的進口貨一樣,當時的特產就一個字:貴!據《墨子·貴義》記載,當時的“進口貨”,“市賈倍蓰”,價錢能和原產地差出四五倍,不是普通人能買得起的。

因有利可圖,許多大貴族也兼職做起了“代購”。不過,這些土特產主要都在王公貴族之間流傳,老百姓是輕易見不著的。

秦朝以后,國家逐漸通過高稅收壓制商業發展。

漢朝時普通商人的算賦就比一般百姓多一倍,在固定市集的固定店鋪經營的商人還要交市稅。漢武帝時國庫開支巨大,于是又開始對商人征收緡錢稅。財產在三萬錢以上的,征收“貲算”,也就是財產稅。王莽改制時,捉魚捕蟲,養蠶織布,只要進行經營活動,都要把利潤的10%拿來上稅。魏晉時期就更不用說了,魚稅、皮毛稅等等,名目眾多,還很繁重。

總之,一言不合就收稅,經商的人也越來越少。所以當時從國外進口來的主要是一些新品種的農產品,還有音樂、雕塑之類的藝術形式,沒有能擺出來賣的。

唐朝:終于能看得見買得著

到唐朝,商業再度活躍起來,市面上珠寶、瓷器、服裝、飲食、薪炭應有盡有。交通也十分便捷,國內有各大棧道和運河通往全國各地,國外走陸上交通的絲綢之路最遠可到歐洲,海上可從廣州出發到波斯灣甚至非洲,也可從揚州出發向北到日本。

因此,長安、洛陽和許多沿海城市都成了重要的通商集結地,許多外國商人也慕名而來,把本國特產賣到中國。唐末,廣州政府甚至特別設置了市舶使,專門管理進出口貿易。

當時的街道上,隨處可見來自日本、波斯、新羅等地的外國商隊在各大店鋪采買。他們帶來的大多是奢侈品,比如香料、犀牛、珠寶、象牙等。這些商品都會在市集上出售,只要有錢就可以買到。

也有一些外國商人定居下來,在長安直接開店賣本國特產,生意非常好。

清末民初:要買就買進口貨!

唐朝之后,再一次大規模接受國外事物就要到清朝了。清中期,進口商品就已經開始影響中國人的生活。當時英國是中國主要的貿易對象,進口的商品除了當時英國賣得很便宜的棉花和紗線之外,排名最靠前的是鐘表、望遠鏡、香水等奢侈品,還有魚翅、魚肚、洋參、檳榔這些吃的東西。

奢侈品的主要消費人群是皇室、貴族和官僚,比如乾隆非常喜歡進口的鐘表,寫詩“內外洞達稱我心”贊美進口來的玻璃,還下令“買辦洋鐘表、西洋金珠、奇異陳設或新式器物… … 皆不可惜費。”

《紅樓夢》里也提到過鏡子、眼鏡、葡萄酒這些舶來品,可見進口貨在大戶人家中并不稀奇。

上層社會之外,北京、廣州這些通商大市的普通人也“無不以改用洋貨為奢豪”。嘉慶年間,北京人喜歡穿“西洋氈”,覺得比國產貂時髦。19世紀初的廣州人流行佩戴懷表,煉乳、洋酒、進口糖果等也很受歡迎。到了道光時期,“洋”已經成了“好”的代名詞,無論什么東西加一個“洋”字,身價馬上倍增。

民國時期,大家對洋貨的推崇更是有增無減,進口到中國的商品也越來越多,香煙、膠卷、皂粉、牙膏,甚至還有進口的減肥藥。

追求進口貨不僅為了彰顯身份地位,也因為進口產品質量有保障。比如當時的國產牛奶大多摻水,一些奶農還會在過期牛奶里兌豆漿、堿面和石灰膏掩蓋異味,這樣的牛奶生產出的奶粉質量也很差。因此有條件的人更喜歡買進口奶粉。美國克寧乳粉還打出過“到埠之后亦不拆包”的廣告語,強調原裝進口,沒有做過手腳。

當然,進口奶粉的價錢大約是國產奶粉的二十倍,比現在的價格差還夸張。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

相關標簽:

分享到:

--
評論
最新 熱門 資訊

收藏

--

--

分享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色播小说| 五月天激情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