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看到許多朋友在圈內討論AMAZON的是是非非。我也來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說起AMAZON,我先來回顧一下B2B行業的發展歷史。大體來講,我把傳統B2B的貿易劃分為幾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06年之前,基本的貿易模式是由工廠制造-----香港貿易商------海外貿易商----...消費者;第二階段是2006-2010,大量的中國貿易商興起,彼時,華強北大大小小的貿易公司遍地開花,福田羅湖各個商住小區都有貿易公司的存在,基本的貿易模式由工廠制造----中國貿易商----海外貿易商----...消費者;2010年之后,制造商在阿里國際站和環球資源等線上B2B平臺的大力推廣之下,迅速開始了組建自己的銷售團隊,加之此時大學擴招帶來的大量外語人才涌入市場,給了工廠很好的契機,貿易模式開始轉變為工廠制造----海外貿易商----...消費者。回想起短短不過十來年的發展歷程,我們的香港貿易商,中國貿易商等相繼被截殺。今天,對于這種傳統的快消品已經很難有規模化的貿易商存在。
我們再來回顧一下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2012年以前,DX/蘭亭為代表的獨立站賣家和棒谷/縱騰為代表的第三方平臺賣家迅速崛起,全國特別是以廣東為首的大量賣家開始涌入跨境電子商務,成就了大量的賣家。他們的成功,源于貿易模式的革新,終端消費者獲得極大的收益。早期,四大賣家規模化的SKU,加上他們在運營體系ERP的高效,物流供應鏈的極大優化,讓他們迅速成為中國第一梯隊的跨境電子商務賣家。接下來,便是席卷全國的跨境電子商務熱。2012年以后,以ANKER為杰出代表的產品流派的賣家橫空出世,讓中國的一批電子商務賣家認識到了產品的重要性。于是,品牌化運作開始了,各種號稱品牌運作的大小賣家涌入各個平臺,尤以AMAZON為主。2015年,被很多行業朋友說是跨境電子商務元年,AMAZON瘋狂的在中國招商,品牌概念開始普及,小而美得到大多數賣家的認可。
同樣,我們再來看看AMAZON和EBAY這兩個最典型代表這幾年的發展。2013年之前,EBAY應該還是最大的跨境平臺,2013年之后AMAZON秒殺了EBAY,且成幾何倍數的增長,和EBAY拉開的距離。究其緣由,其實跟兩個平臺的設計理念,不無關系,一個是大量的SKU,給消費者提供大量的便捷商品;一個在此基礎之上更加重視消費者的購物體驗,產品變得尤為重要。
說了那么多,那未來會是怎樣?
AMAZON依然會是在短期內最受歡迎的跨境電子商務平臺,沒有之一。今天的跨境賣家,絕大部分是由貿易商構成,他們在供應鏈端有一定的優勢和產品的微創新優勢,當然,絕大部分的賣家是沒有的,他們區別于對手的商品的最大要素是LOGO。也是今天,中國的工廠在B2B端開始出現下滑趨勢,他們在被跨境電子商務賣家的大量信息熏陶下,也蠢蠢欲動。我就親身接觸了一些ALIBABA橙功營的大量的工廠賣家,他們也在開始籌備或者已經開始了跨境電子商務的模式。同樣,華為,騰達,海爾…等大量的傳統制造已經開始了在AMAZON上的店鋪運作。
我相信,未來幾年,工廠型/產品系的賣家一定會給我們現存的貿易型跨境電子商務賣家極大的沖擊,就像當年工廠B2B給貿易B2B賣家血洗一樣迅速和殘忍。
這就是勢,如果不能對宏觀層面的大勢有所認知,你如何能做出更好的規劃?
問題來了,狼來了…那么我們該如何應對呢?且聽我下回分解。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