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主婦在家育兒的同時,也會進行一些手工制作并放在網絡上出售,手工藝品市場也逐步興起。日本現在就有“minne”“iichi”“tetote”等手工藝品電商平臺,不僅市場規模在擴大,銷售額也在逐步成長。
雨果網從日媒的報道中了解到,根據《東洋經濟Online》的估算,日本包括針織物、趣味工藝、DIY、書法等等的手工藝市場規模達到了8673億日元。此外,在美國也有這種從大量生產向個體生產的趨勢,其中的巨大市場也是由Etsy創造出來的。自己手工制作出的個性化產品可以讓其他人買到,這是件讓人高興的事。然而,高興的另一面也存在著讓人開心不起來的問題。
來自仿冒品報告的沖擊
調查公司Wedbush曾在2015年發表過一份關于Etsy的調查。由于平臺上的商品多數是手工制作,有相當多的個人賣家對品牌設計造成了侵權,而根據《Business Insider》的報道,Etsy上有多達200萬件的商品(占總數的5%以上)可能是假貨或仿冒品。
200萬件商品有侵權的嫌疑,這是個驚人的數字,如果不是存在大量生產很難做到,另外侵權者還因此獲利了。這個報告一出來,讓Etsy的股價跌了不少。
比如說這樣一件T恤:
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到Disney的影子。而除了Disney以外,LV、Chanel、NFL、STAR WARS、Hello Kitty也經常成為仿冒的對象。如果這不是商業網站,純粹只是個人交易,這種行為也不好說什么,但是大型平臺店鋪里刊登著這樣的圖片就是另一回事了。
美國擁有假冒品的監察網站
從美國消費者保護的觀點來看,美國有不少的監察網站,比較有名的是the counterfeit report.com(http://www.thecounterfeitreport.com/index.php)。從字面上理解就是一個告發商品偽造的網站,假冒品的特征和判別方法也有所列舉。
除此之外,還要考慮電商平臺運營公司所應負起的責任。比如說,賣家和買家在交易時是形成了契約關系,而電商平臺只是作為中介角色置身事外的話,難免有逃避責任之嫌。當然,大型電商企業本身并無惡意,于他們而言,假冒品的根絕是一個很重要的話題,營造出一個不賣假冒偽劣的平臺形象,對于今后事業的擴張有很大的益處。
“A貨王子”的暴富
我們不能否認,有人制造仿冒品,同時也有消費者在跟隨,這并不是現在才有的,只不過隨著網絡的普及而讓我們感受到規模的擴大罷了。曾經還有一位在某知名第三方電商平臺上出售仿牌服裝的英國男性被稱呼為“millionaire conman”。
名為Amit Sharma的男子通過他的“生意”在數年間購買了蘭博基尼、梅賽德斯S55、梅賽德斯S320、BMW X5、BMW 540i、路虎、福特等多輛汽車。不過最后,他還是進了監獄。
中國嚴打假冒偽劣制品,逮捕了近6萬名制假販假的業者,2013年還沒收了9000噸仿冒品。阿里巴巴集團因為假貨受到不少指責,也在不斷努力,徹查超過40個品牌的仿冒品。
不過現在的問題在于手工藝品平臺,當生產者把照片上傳之后,就標志著銷售開始。盡管設立了認證制度,或者檢測與正規品相比的價格設置是否異常,采取各種措施之后仍然得不到有效的進展。市場擴大,商機浮現,但是仿品侵權的監管和自我審查仍不可懈怠。(編譯/雨果網 黃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