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網獲悉,mercari是日本最大的C2C購物APP,從2013年7月開始投入運營,主要是進行二手商品交易。商品上架無需費用,品類范圍廣,在2015年5月達到了1500萬的下載量,現在看來也是家勢頭正盛的企業。
但是2016年的冬季廣告“會購物”卻讓mercari受到了不少日本網友的批評。
廣告內容是這樣的:女生進了鞋店試鞋,之后說再考慮就走了,陪同的男友問:“為什么不買?”,女生表示:“要去mercari上買,便宜還可能有新品。”
該廣告涉及到了一個漸成社會性問題的“showrooming”現象(即在實體店挑選商品、在網上購物)。而該網友的主要關注點在于:上網購買便宜的二手商品雖然可行,但是不應該在公共主流媒體渠道上被傳播。
“并不是說不能購買二手商品,事實上我也用過這個軟件。但是購買二手商品的時候,受益的僅僅是出售者,對于設計者和生產者來說是一點利益都沒有的。這樣的廣告恐怕會讓一些人為了便宜而忽視對生產者和銷售店員的尊重,畢竟有些消費者并不明白所謂的‘資金流向’,反而將此當作一種‘聰明的購物’。”
盡管有些人認為,廣告本身就是站在企業的角度做宣傳推廣,但是反對的聲音還是占了多數。多數網友覺得這對實體店鋪的經營造成了妨礙,公共傳播的廣告不應該這么欠考慮。
多年實體服務討得顧客歡心
在電商發展迅速的今天,日本零售企業盡管也在想辦法開拓互聯網渠道跟上潮流,但是與其他國家相比,實體的零售百貨經營并沒有表現出特別嚴重的頹勢,甚至有網友表示自己會先在網上搜索款式,再到實體店購買,覺得這樣省了不少時間。
留學生白同學告訴雨果網,一般生活用品會選擇在網上購買,但是電器和鞋服更多還是去實體店。“買電器我會看重上手的體驗,靠感覺才能決定入與不入,而且日本大型的電器賣場都可以講價,只要拿出網上價格更便宜的證據就好。至于鞋服,畢竟可以試穿,女性消費群體的市場很大,實體店的服務也很周到,再去網上找有點麻煩。”拋開二手交易這個涉及到“資金流向”的前提不說,實體店從每個細節出發,為消費者提供各種看得見的貼心服務,長此以往可以說是贏得了信賴,才有消費者持有這樣的觀念為實體店的經營發聲。
換個角度看消費者為何挑剔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電商毫無勝算。實體店的人性化服務讓消費者形成了一種習慣,不過也有一些日本年輕人并不買賬:“也有時候會在店里試穿之后上ZOZOTOWN購買,因為店員太啰嗦了。”事實上,在亞馬遜上購買家電的日本消費者也不在少數,所以showrooming現象才會上升到社會問題層面。
白同學也表示她曾在網上購買生活用品。“樂天一般不包郵,但是會員制度比較好;亞馬遜基本都包郵,包裝也比樂天好。目前來看,網購很明顯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品質必須要有保障。而電商想要進一步抓住消費者的心,除了便捷和性價比之外,誠信和售后的改善是最重要的。”
寫到這里,小編想起安妮?海瑟薇最近的一部電影《實習生》,女主角作為一家創業電商平臺的創始人,有一個情節是自己買了些商品,覺得包裝不夠好,還親自去了趟倉庫為工作人員做指導。電影或許會為了追求某種效果而設置情節,現實中管理著兩百多號人的創業者不見得有這樣的時間,但是就像消費者會關注包裝這個問題一樣,想消費者所想都是經營者必須做到的。(文/雨果網 黃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