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歐洲時報網報道,飛利浦要和它奮斗了80多年的消費電子行業說再見了。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飛利浦公司宣布以1.5億歐元現金加品牌授權費的形式,將影音、多媒體和配件業務出售給日本船井電機。至此,飛利浦消費電子業務已經全部被剝離。對此,飛利浦CEO萬豪敦感覺如釋重負,他表示,消費者電子業務稀釋了整個集團的利潤率,是時候甩掉這項業務了。
數據顯示,飛利浦去年第四財季凈虧損3.58億歐元,較上年同期1.62億歐元的凈虧損翻了一番多。該公司還發預警稱,今年初的銷售額增速可能緩慢。
五年前,飛利浦就已開始剝離盈利能力不強的業務。2009年飛利浦退出與韓國企業LG設立的合資面板公司,2010年又將中國的電視分銷業務交給冠捷。不過,其收縮戰略卻顯得曠日持久。對此,家電分析師梁振鵬指出,飛利浦有著大公司共有的通病,就是架構臃腫、運行效率低下,10年甚至20年前就已經做好了退出的決心,相關業務剝離很緩慢,業績也遲遲得不到改觀。
日本的東芝、日立和飛利浦一樣,在消費電子細分市場創造過無數的第一,現在也逐漸式微。梁振鵬認為,和韓資企業相比,這些企業的技術革新和成本控制能力遠遠不及后者。此外,在互聯網時代來臨的產業背景下,這些企業并沒有迅速反應,及時調整產品模式,漸漸被競爭對手甩下。再加上近年來消費電子整體利潤率和10年前相比大幅下降,不少的電子巨頭不愿再在民用領域苦苦掙扎。
在飛利浦之前,德國西門子和法國阿爾卡特朗訊都已經退出了消費電子市場。此外,帕勒咨詢首席顧問羅清啟也指出,飛利浦的退出是世界消費電子格局轉化的一個縮影,在消費電子領域,歐洲企業是整體衰退的,與之相對應的是中韓企業的崛起。
未來,飛利浦的主要精力將聚焦在醫療和照明設備上。醫療業目前已經成為西門子、GE等企業的主力板塊,索尼、三星也表示出對此市場的看好。醫療設備利潤豐厚,利潤率高達40%-50%,未來消費電子企業涉足醫療領域將成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