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網從外媒近日報道中了解到,澳大利亞運動服品牌Rip Curl最近對其仿冒“中國制造”的滑雪服公開道歉,這些服裝標有“中國制造”字樣但卻出自朝鮮工廠。
滑雪服賣給西方人的價格是每件400多美元,在分銷給諸多零售商前就貼上了“中國制造”的標簽。
據悉,一個旅行團了參觀平壤附近的Taedonggang衣服廠,旅客偷偷拍了假冒標簽的照片,將證據傳給澳大利亞費爾法克斯傳媒(Fairfax Media),事件就此曝光。
Rip Curl將責任歸咎于無良供應商外包給“未授權的分包商”,它表示,所有2015冬季系列的4000件服裝都由朝鮮工廠制造,在該公司采取措施加強其供應鏈管理前,就進入了市場銷售。然而,這似乎并不是幾千件滑雪服的問題。似乎早在2014年7月,Taedonggang就開始為Rip Curl生產服裝了,據一家旅行社相關人員表示,目前該工廠生產的滑雪服已經出口到世界各地了。
澳大利亞紡織品工會國家秘書長Michelle O’Neil表示,極有可能其他品牌服飾也在朝鮮制造。實際上,常見的做法是一部分產品在中國制造,而剩下的則在朝鮮制造,她說,這樣的行業還有個名字,叫“China plus one”。
那么其中是如何運作的呢?像Rip Curl這樣的大品牌發送規格給采購代理,闡明想要做什么,愿意支付多少,采購代理于是尋找能滿足要求的工廠,而這些工廠有時候會在品牌的許可下,甚至沒有得到品牌的許可,就分包給其他供應商。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增加,外包給勞動力比中國還便宜的國家越來越常見了。
據了解,朝鮮人不能自由地選擇職業,報酬很少甚至沒有,人民沒有權利成立工會,在毆打的恐嚇下辛勤工作,還有可能被送進勞改營。然而,這讓朝鮮人力費用超級低,讓供應商的競標有優勢,何況外國品牌并不關心供應商如何降低成本。
然而,并不僅僅只是因為滿足品牌要求就讓朝鮮溜進了全球供應鏈,其他中國制造的產品,也經由韓國人之手裝配。朝鮮好的工作崗位大多在北部邊境,主要是紡織行業、建筑業、采礦業及伐木業。
朝鮮人并不是自愿到那里工作的。據聯合國的調查顯示,朝鮮政府將朝鮮人交給國外雇主,雇主就支付人力費用給政府。而這些工人在工頭的看守下,一天工作20個小時,收入的工資卻極其微薄。
聯合國調查到,有超過5萬朝鮮人被迫勞動,海外雇主主要來自中國和俄羅斯,但也包括其他國家,如馬來西亞、柬埔寨、卡塔爾和波蘭。然而有人說,實際被迫勞動工人的數量可能是中國被迫勞動工人數的兩倍。
然而令人不快是事實是,朝鮮制造的產品可能比想象的還要多。貼上“朝鮮制造”的標簽后,許多西方消費者可能不會購買,更不必說海關官員了。
據《每日北韓》網站觀察員表示,朝鮮工廠從中國進口產品,重新包裝,假裝是朝鮮國內生產的產品,因為金正恩抱怨朝鮮人“偏愛國外生產的產品”。那為什么朝鮮人喜歡進口產品呢?據《每日北韓》表示,因為朝鮮人認為國內生產的產品一般“劣質而且不受歡迎”。(編譯/雨果網 方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