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球經濟復蘇之路依舊崎嶇艱辛,但是歐萊雅、雅詩蘭黛、科蒂、伊麗莎白雅頓、愛茉莉太平洋、資生堂、花王等歐美日韓等國際化妝品巨頭最新發布的年報顯示,在2015財年總體繼續穩健增長,特別是受中國中產階層消費升級的影響和中國游客境外消費的拉動,一些日韓化妝品巨頭的業績表現相較于歐美巨頭的增長表現更為突出。
雖然2015年中國化妝品零售市場的增長速度放緩至8.8%,甚至低于中國整體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長速度,但大中華市場和中國消費者依舊是不少國際日化巨頭增長的重要動力。《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也注意到,在大眾化妝品領域,這些日化巨頭在華也受到中國本土化妝品強勢增長而帶來的市場份額變化影響。
與此同時,化妝品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2015年化妝品行業正走向一個轉折點,那就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傳統大牌滿足更多消費者基礎需求的曾經優點,受到增長挑戰;長尾的反向效應,使得個性化、小眾品牌逐漸成長,更能適應年輕消費者的需求。
日韓化妝品公司增長勢頭蓋過歐美
由于彩妝品類的發展極大地提振了旗下品牌的銷售業績,專業美容市場業務也得到了穩步的提升,全球最大的化妝品公司法國歐萊雅集團在截至2015年12月31日的2015財年依舊穩健增長。其收入252.574億歐元,增幅達到12.1%,由于歐元疲軟,可比增幅為3.9%;固定匯率增幅為4.9%;營業利潤增幅達到12.8%,由2014年的38.907億歐元增加到43.877億歐元,營業利潤率增長了10個基點,達到17.4%。
另一化妝品巨頭雅詩蘭黛Estée Lauder集團,在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的第二季度,收入錄得31.248億美元,較上一財年同期30.445億美元上漲2.6%,固定匯率下增幅達8%。該集團表示,旗下的Jo Malone、Bobbi Brown等新銳香水和美妝品牌贏得了新一代消費者,而傳統品牌Estee Lauder和Clinique的表現在集團最大的市場——北美地區,則略有下滑。
而同樣在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第二季度的科蒂集團2016財年的第二季度財告顯示,由于核心香水業務的疲軟收入降低9.4%至6.27億美元,可比收入下滑3%,致使整體業績倒退,加上收購寶潔集團旗下41個美容品牌交易案推高成本,第二季度收入及盈利均出現下滑,季度凈營收總計12.105億美元,可比收入下滑1%。但美甲品牌Sally Hansen和化妝品牌Rimmel的強勁需求推動美妝業務營收實現10.1%的增長,增至3.748億美元,可比收入增3%,連續三個季度取得進步。
相比而言,《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注意到,日韓化妝品公司或在收入增長上,或在利潤增長表現上,相較歐美化妝品公司則表現更為出色。
韓國最大的化妝品公司愛茉莉太平洋集團2015年的銷售額實現56612億韓元(約合305.7億元人民幣),較2014年同期增長20.1%,營業利潤增長38.6%,達到9136億韓元(約合49.3億元人民幣),銷售額和利潤實現雙增長。
另一日本消費品巨頭花王集團,在截至2015年12月31日的財年,營業利潤同比增長23.3%至1643億日元,即13.6億美元;凈利潤較2014財年795.9億日元上漲24.2%至988億日元,按當前匯率,為8.2億美元。銷售收入為14717億日元,較上年度增長5.0%;銷售和利潤均創下歷史新高。
亞洲最大的化妝品公司日本資生堂集團,2015財年(2015年4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收入錄得12.6%的增幅至7630.58億日元,固定匯率下增長7.8%;其國內收入增長11.7%(固定匯率增幅11.5%),國際市場增幅13.3%(固定匯率增幅5.4%)。但營業利潤上,2015財年資生堂錄得77.4%的增幅至376.60億日元。
值得注意的是,化妝品行業分析人士夏天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中國這樣一個化妝品消費市場的縮影來看,國際化妝品公司中,一些10億美元的傳統大品牌正遭遇發展的瓶頸,而一些小眾、高端、個性化的品牌正越來越受到消費者青睞,這也是日韓的一些化妝品公司增長更迅猛的原因之一。”
巨頭的中國表現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5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顯示,2015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00931億元,同比增長10.7%;其中,化妝品零售額總額為2049億,同比增長8.8%,低于整體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長速度。
不過,2015年是中國化妝品年度零售總額首次突破2000億,2014年中國化妝品零售總額為1825億,同比增長10%。盡管中國市場化妝品零售額總額增長放緩,但不少外資化妝品公司在中國的表現依然不錯。
比如愛茉莉太平洋、花王,由于中國市場的強勁拉動,業績提升明顯。愛茉莉太平洋集團以中國為主的海外市場2015財年收入上漲44.4%,較2014年的22.5%則有顯著的提升。其中,雪花秀、蘭芝、夢妝、悅詩風吟、伊蒂之屋是愛茉莉太平洋集團在中國市場的五個主打品牌,該集團表示,將針對這五個品牌,進一步繼續擴張計劃,與此同時還有計劃將IOPE、Ryo兩個新品牌引入中國市場。
資生堂雖然中國市場增長與2015年持平,但其中化妝品部門(包括Uara悠萊、ZA姬芮、PURE&MILD泊美等)仍表現疲軟,全年銷售暴跌25%;奢侈品部門(包括Shiseido資生堂、NARS、Cléde Peau Beauté[CPB]肌膚之鑰)收入則有31%的增幅;另外專業部門(包括TSUBAKI絲蓓綺等)的收入持平。對于中國市場的復雜表現,資生堂表示,除了本集團自身管理、經營方面的問題,中低端市場面臨激烈競爭。
法國化妝品集團歐萊雅在2015財年,亞太地區銷售額增長19.7%,可比增幅為4.7%。公司稱,YSL、科顏氏、阿瑪尼和Urban Decay表現出色,中國業務極大增長。
美國美妝品牌伊麗莎白·雅頓Elizabeth Arden在截至12月31日的前一季度虧損縮窄,部分得益于公司國際市場的營業額增長幅度較大,其中大中華區凈營業額增長18%。
雅詩蘭黛方面雖未透露中國地區的營收增長狀況,但表示由于營銷廣告收入的增加,中國內地市場的營業利潤有所下跌,同樣下跌的還有香港和泰國市場,連累第二季度整體亞太市場收入下跌0.4%的跌幅至6.294億美元,上年同期為6.316億美元;營業利潤下跌2.1%至1.536億美元,上年同期為1.568億美元。
“不過,在2015年中國化妝品市場的增長中,在大眾化妝品領域,國際品牌的貢獻有限。”化妝品行業分析人士夏天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百雀羚、韓束、韓后等本土優秀化妝品牌在經過長期積累后,在零售總額、市場動態、廣告投放等方面,2015年已經能與這些國際大牌正面競爭,特別是一些優秀本土品牌的單品品牌銷售額已經能與國際化妝品公司某些單品品牌中國市場的總銷售額不分伯仲,這是一個巨大的變化與轉折點。”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