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餐館支付飯錢或是買電影票時,北京當地人曹思媛(音)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拿手機來支付,而不是錢包,付出租車費用或購物時,也是如此。她說:“我再沒隨身攜帶很多現金了,因為隨時可以用手機App支付,很方便,而且手機支付經常會有折扣。”
雨果網從外媒近日報道中了解到,中國消費者漸漸放棄現金支付,轉而使用手機支付,這讓移動支付行業迅速增長,在去年達到了一個新高度。根據市場調研機構iResearch的調查數據顯示,2015年第2季度,第三方移動設備支付平臺的交易量迅速飆升66%,達2.3萬億元(約4980億美元)。
該調查機構表示,超過90%的移動設備支付市場由支付寶和財付通主導,其中支付寶是市場的領頭羊,有4億用戶。
專家將中國移動支付市場的急劇增長歸因于中國有13億手機用戶,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移動設備端購物群。去年“雙十一”全天交易額912億元中有68%來自移動設備。
市場調研公司Forrester Research分析師Di Jin表示:“二三線城市的消費者不使用電腦,直接在移動設備上進行網上購物,促進了中國移動支付市場的增長。”
市場調研機構Mintel市場調研總監Matthew Crabbe表示,中國移動支付市場的快速增長,讓中國成為測試創新技術的理想之地。例如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云,去年3月在德國的一次商品交易會上測試移動支付的人臉識別技術。
Crabbe說:“中國比其他非現金支付更成熟、消費者習慣已形成的國家更愿意嘗試并接受新事物。”
專家指出,移動支付在中國“數碼一族”的廣泛應用也改變了全球零售景觀。例如,許多國際品牌和零售商,其中包括布魯明戴爾百貨商店(Bloomingdale's)、梅西百貨(Macy's)和安?泰勒(Ann Taylor),在其電商網站上接受支付寶付款方式;其他的,像奢侈手表零售商Ashford和美容用品商店Lookfantastic其電商網站允許使用微信支付。
2014年,新加坡網絡支付平臺Nets與支付寶合作,讓新加坡消費者直接使用該國貨幣在淘寶和天貓上購物。
專家表示,中國許多商店漸漸接受移動支付,而接下來該支付方式也將能在國外實體店使用。自2014年中國游客海外消費達3.1萬億元后,尤是如此,該數據是由英國《金融時報》中國研究機構預測得到。
Crabbe補充道:“中國游客因攜帶大量現金屢遭扒手的故事比比皆是,于是一個用戶友好的移動支付系統能帶來巨大的安全效益。”
然而,移動支付并不是沒有風險。2015年12月,中國央行發布了非銀行機構的在線支付服務規定,包括所有非銀行機構支付賬戶實名制,并限制支付金額以保護消費者資金安全。
盡管有人擔心此舉會影響該行業增長,但Crabbe說應該把加強管理看得積極點,他說:“任何監管或保護系統的引進都能幫助控制和減少風險,這是件好事,這不僅能防范詐騙,還能幫助緩解消費者對風險的恐懼,鼓勵他們多用在線支付系統。”(編譯/雨果網 方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