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一期,雨果網說完保稅備貨模式,現在說說自營直郵模式。
從名字上來看,自營直郵模式有兩個定義,一個是自營,一個是直郵。作為進口電商而言,直郵一般指的是海外直郵。在前一期我們就說過,目前除少數綜合性大型平臺還支持國內進口賣家進駐以外,大部分知名新興的進口電商平臺都是采用保稅備貨和自營直郵模式。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怎么區分自營和非自營?所謂的自營,就是從貨品海外源頭一直到國內倉庫之間這段物流全程掌控在平臺方自己手上,自己找貨源商家,自己營銷,實現一個三點一線的模式:海外商家——進口平臺——消費者的模式。
既然有自營,自然也就存在非自營情況。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非自營模式主要有兩種渠道,第一種是直接在國內找貨源代理商拿貨。雖然大多數興平臺不支持賣家入駐,但是其貨源有限,比如奶粉、化妝品等熱銷商品供應量不足的情況下,平臺方會找已經有海外貨源的國內賣家拿貨,而目前有不少供應鏈公司也有為平臺方提供商品的服務。
第二種非自營情況則是比較特殊的,讓海外代購者成為平臺方的商品來源,最典型的就是洋碼頭的“買手系統”,申請為買手的一方需要提供海外長期居住的憑證,而后消費者在平臺上下單,海外代購者直接將產品郵寄到消費者手中。對的,明眼的讀者已經看到了,這個模式已經涉及到了直郵的概念。
自營模式跟非自營模式相比較,優缺點其實很明顯。
優點就是,自營模式能夠從源頭上把控商品質量,在保真方面能夠做得比較到位;非自營模式,無論是找國內賣家拿貨,還是通過海外代購買手郵寄,都存在著貨源不可控風險,涉假風險過高。
缺點也是很明顯,想要自己掌控貨源,就必須拿到商品代理權,要親自到國外奔波尋找商家談合作,一切都要親力親為,所耗費的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自然大大增加了。
那么接下來我們再說說海外直郵。
什么是海外直郵?海外直郵一般發生在跨國間,是指商品從企業不經過第三方停留直接送達消費者手中,通俗來講是指在跨國商品買賣時實現如國內快遞一樣的用戶體驗。直郵物品在海關處依據實際情況分為三類:物品1、2、3。其中物品1、2類是屬于個人物品,物品價值1000元以下免稅,超過1000元,按照20%的進口綜合稅征收稅費。如果被判定為物品3類,也就是貿易物品(商業貿易入關),則需要征收17%的增值稅和0-10%不等的關稅。
目前許多消費者都比較認可海外直郵,那么海外直郵是否真的有那么好?當然,本著客觀原則,我們必須承認,每個事物都存在著兩面性。
海外直郵對于消費者而言有一個最大的吸引力,那就是商品是直接從供應商手中發出,中間不再經過第三手,到達消費者手中,平臺方只起到一個中介的作用,因此在消費者看來,海外直郵能夠最大程度保持商品的原本面貌,也是能夠最大程度避免中間環節被他人把控的一種模式。因此,消費者更加認同海外直郵。而對于平臺方來說,海外直郵模式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夠較為靈活地掌控商品數量,不會出現貨物囤積和爆倉問題。
但是,海外直郵也有其缺點,第一,時效性無法得到保證,因為商品涉及到出口和進口兩面清關問題,時間長短無法很好地把握;第二,海外直郵一般貨物量小,跟大宗商品轉運進口相比較,成本更高,到消費者手中,價格自然也就更高。
因此,當自營和直郵聯系在一起的時候,作為平臺方的用意就很明顯了,從源頭上把控商品質量,也盡量避免商品囤積等不利因素。自營直郵的靈活性很好地補充了保稅備貨模式中的不足,因此這兩個模式目前是進口電商最常用的兩種模式。(文/雨果網 陳鍵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