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歐美家庭車庫和健身工作室里,一款來自中國的騎行臺正悄然成為運動新寵。
“一直以來,騎行臺市場都是以海外品牌為主,”THINKRIDER智騎創始人俞麗銓對雨果跨境表示,但近年來,隨著國產品牌的興起,海外大牌的市場領地正不斷被壓縮。
雖然整體規模還不算大,但這意味著市場仍有巨大的潛力待挖掘。THINKRIDER智騎的發展歷程也正在不斷佐證著這一觀點,2020年初入跨境電商行業,智騎的銷售額還只有200萬,2024年達到了5000萬。
“我們今年的目標是在速賣通上賣1個億。”從代銷配件起家,到反向征戰歐美市場,全球化野心的背后,是中國供應鏈與跨境電商平臺共同撐起的品牌出海底氣。
01脫離低端
什么是騎行臺?
如果單從外表,就是簡單的一個支架,用于支撐自行車的后輪,并通過阻尼系統提供阻力,以模擬在室內的自行車訓練,“騎行臺像是一條虛擬的騎行道路,無論風雨都能堅持訓練。”俞麗銓介紹,長期以來,原來售價高達萬元的昂貴騎行臺只限于專業運動員購買,多用于冬季或特殊時期不宜外出時在室內訓練,隨著普及程度的加深,騎行臺也逐漸走入了騎行愛好者的視野之中。
2008年,工程師出身的俞麗銓以淘寶代銷自行車配件切入戶外運動賽道,多年的行業深耕,讓他早早接觸到了騎行臺產品。2015年,智能騎行臺這一細分品類剛剛嶄露頭角,“我們原本相中了一個歐洲品牌,打算代理其產品,可惜行動晚了一步。”俞麗銓當機立斷,推出自有品牌 THINKRIDER智騎,專注于自行車智能騎行臺的研發、推廣與銷售。
2019年,疫情催生了居家健身的熱潮,以宅家健身和戶外騎行為代表的類目一度熱銷到斷貨,適合家庭使用的小型騎行臺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機遇。順勢而為,THINKRIDER智騎于2020年5月入駐速賣通,短短半年時間,月銷售額便從零迅速增長到數十萬美元,持續攀升的訂單量,讓俞麗銓看到了海外市場的無限可能。
不同于動感單車等訓練器材,騎行臺只是輔助設備,騎行者騎乘的仍是自行車,如何在最大程度還原戶外騎行的真實度?THINKRIDER智騎電商負責人張寒秀表示,隨著技術的不斷提升,國產品牌的舒適性與耐用性也隨之提高,而技術的提升,也在倒逼著國內的品牌、廠家去升級。
和許多傳統制造業一樣,中國騎行設備出海初期,依靠的是價格和渠道優勢。俞麗銓回憶道,前幾年,借助供應鏈紅利,國內商家通過生產貼牌產品銷往海外,不僅利潤可觀,風險也較低。但好景不長,“當所有人都陷入低價競爭時,同一個模具、同一個工廠,只是貼上不同的商標,就擠滿了全球市場。”2023年起,他們明顯感受到產品銷售愈發艱難,利潤也越來越薄,甚至出現了工廠直接出貨的情況,“中間商的價值蕩然無存,低價競爭讓大家都難以為繼。”
也正是在2023年,THINKRIDER智騎開啟了從低端貼牌向中高端自研產品的轉型之路,“傳統品牌的產品要么太貴,要么太笨重,而中國供應鏈完全有能力做出更適配大眾的智能騎行臺。”
2024年,THINKRIDER智騎迎來了真正的爆發,俞麗銓介紹,當時國際大牌騎行臺的價格普遍在一萬元甚至更高,而國內品牌的價格也要四五千元左右,憑借對供應鏈的極致把控,THINKRIDER智騎推出千元級智能皮帶直驅騎行臺,迅速攪動了整個市場。隨后推出的升級版X2 Max和國內首款2000元以內的電機直驅動騎行臺THINKRIDER XX也持續受到市場認可。
“我們不是打價格戰,而是通過規模效應和供應鏈優化,讓高端技術惠及更多用戶。”俞麗銓解釋道。這種“技術普惠”策略同樣直擊海外中產痛點——美國騎行協會調查顯示,62%的騎行愛好者認為“專業設備價格過高”是主要消費障礙。
02“軟硬兼施”
經過國產品牌的革新,高性價比的騎行臺正被越來越多的車友所接受,“這幾年騎行行業用戶增長迅猛,大量年輕人涌入騎行市場,他們對新產品、新功能、新品類充滿了好奇和興趣。”速賣通騎行行業負責人表示。
“去年10月至12月這三個月,我們出貨量接近5萬臺,2024年這一波行情直接帶動國內電商平臺騎行臺品類銷量實現6倍增長。”張寒秀介紹道,由于產品太過火爆,智騎一度出現產能不足的情況,線上產品只能接受預售,且預售期長達1個月,但即便如此,許多消費者依然愿意等待。
“我們專門瞄準國外中高端品牌,憑借中國的供應鏈、研發和技術優勢,當我們達到一定的生產規模,尤其是去年在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 70%、80%后,規模效應便凸顯出來,供應鏈優勢也得以充分發揮,能夠以更有競爭力的價格向國外推出產品。”俞麗銓對雨果跨境表示。
價格只是表面現象,我們不是打價格戰,而是有能力做到更有競爭力的價格,這個價格下我們利潤都是可以保證的。本質上,THINKRIDER智騎正在通過強大的產品力重塑海外用戶的價值認知。而這里的產品力,不僅體現在硬件上,還包括軟件方面。
速賣通騎行行業負責人表示,海外用戶購買騎行臺產品往往需要花費更多的錢,但所享受到的服務卻并未相應提升。而國內的運動戶外產品,已經融合了諸多智能化、電子化元素,以及互聯網技術和虛擬技術。
消費者在追求智能和科技感的同時也更在意軟件的社交功能,俞麗銓表示,THINKRIDER智騎一開始就重金投入在研發上,尤其是軟件,投入的錢甚至比做硬件更多,“軟件是不賺錢的,但是我們一直投入,我們只是希望當用戶積累足夠多的情況下,能夠留在我們的軟件上。現在THINKRIDER智騎的軟件上有上萬條線路,其實有很多線路都是國外的用戶自己傳上去的,每天他們可以一起玩,形成了良好的社區氛圍。”打開THINKRIDER APP,通過AR技術,騎行者能實時看到自己在虛擬賽道上的排名,還可與全球車友發起線上騎行挑戰賽,也正是這種社交屬性讓產品從器材變成了社群入口。
長期以來,戶外運動被視為小眾、專業且難以實現規模化的品類。但近三年來,一批在國內市場積累了豐富經驗的品牌,開始從騎行周邊、露營裝備、電動出行等細分領域發力,向海外輸出產品和騎行文化。正是在研發和品牌建設上的持續發力,這些品牌迅速打破了海外品牌的壟斷格局,“在短短兩三年時間里,中國品牌幾乎占領了大部分市場,歐美品牌紛紛被擠出。”
“軟硬兼施”之下,中國品牌開始有了自己的定價權。
03“1個億”的戰役
騎行臺仍有相當大的市場容量。
速賣通行業負責人介紹,全球戶外電商市場規模龐大,且一直保持著高速增長態勢。無論是從市場體量、容量還是用戶參與度來看,尤其是在歐美發達國家,規律性參與戶外運動的人群比例超過 50%,甚至達到 80%。
海外戶外運動市場更為成熟,但過去中國企業的出海策略相對滯后,從代理到貼牌,始終在低端市場打價格戰。如今,中國品牌憑借密集的供應鏈、快速的產品開發速度以及合理的價格帶優勢,正在構建起“替代+升級”的增長新機遇。
另一方面,中國品牌也在海外市場探索新的運營模式和路徑。張寒秀表示,在騎行興趣圈子里,一旦形成口口相傳的裂變效應,銷量將迎來指數級增長。“THINKRIDER 智騎做了大量的前期備貨工作,同時與平臺合作推出新的營銷玩法,我們與多個國家的網紅和KOL合作,將國內成功的經驗和優質產品復制到國外市場。”
俞麗銓對雨果跨境表示,中國產品擁有強大的供應鏈和研發優勢,出海可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而目前的關鍵問題是如何讓海外用戶了解中國品牌和產品,“唯一的不足是國外用戶對我們的品牌和產品知之甚少。速賣通為我們提供了大力支持,幫助我們進行品牌曝光和產品推廣,特別是利用其在全球各國的網紅資源。這些資源對于我們初創品牌來說很難獲取,速賣通幫我們聯系到網紅,寄送產品讓他們體驗和評測,很快就在社交平臺上引發了關注熱潮。”通過跨境電商平臺的數字化營銷,THINKRIDER智騎形成了“產品—內容—社群”的閉環生態。
從挖掘商機到營銷推廣,再到海外市場爆發,跨境電商平臺如速賣通提供了“百億補貼”這類專為品牌商家設計的全鏈路出海解決方案,幫助中國品牌解決海外認知度低、營銷推廣成本高、本地化能力不足、政策合規等一系列問題。跨境行業觀察人士指出,像消費電子、戶外運動等這些已經完成產業升級的中國供應鏈,正通過速賣通等跨境電商平臺將“性價比”升級為“技術普惠”。
這些經過驗證的成功經驗,正在催生更多的品牌崛起。“我們發現,在跨境電商領域,很多商家呈現出一個新趨勢,即切入細分領域,研發創新產品,實現從年銷售額幾百萬到幾千萬甚至過億的快速跨越,成功實現彎道超車。”速賣通騎行行業負責人表示。
隨著電商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多以國內市場為主的企業,開始將目光投向海外市場,尋求新的增長空間。“目前的形勢下,國外市場依然具有一定優勢,并且在未來數年仍有上升空間。”俞麗銓向雨果跨境透露,今年開始,THINKRIDER智騎就決定在海外電商領域加大投入,“現在我們整個團隊在物力和人力上都向海外市場傾斜,前三個月在海外備貨了數千臺騎行臺,加上其他貨物,目前在海外備貨和投入的資金至少達到2000萬元,所以我們有信心今年能夠實現1個億的銷售目標。”
而俞麗銓的目標遠不止于此,“我們的終極目標是連接 1 億用戶。”在這個特殊的歷史時期,這場“1個億”的市場戰役,或許將成為國產品牌突圍海外市場的經典范例。
↓加入速賣通交流群↓
文/雨果跨境 封面/圖蟲創意
(來源:雨果跨境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