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標搶注已成為行業內心照不宣的競爭手段。若企業未及時在目標市場注冊商標,很可能被競爭對手或職業搶注人盯上,屆時不僅需要投入大量成本發起無效宣告或異議程序。更值得警惕的是,如今的搶注行為已從零散個案升級為規模化運作,甚至形成完整的灰色產業鏈。
究其根源,這一現象的產生主要受以下五大因素影響:
1. 法律漏洞與地域性保護
“先申請”原則:大多數國家采用“申請在先”的商標注冊制度,而非“使用在先”原則,導致搶注者可以搶先注冊他人未及時申請的商標。
地域性限制:商標權僅在注冊國有效,若未在目標市場注冊,容易造成境外保護缺失。
審查周期長:部分國家商標審查流程較慢,搶注者可利用時間差完成注冊,而原品牌方維權成本高、周期長。
2.經濟利益驅動
高價倒賣:職業商標掮客批量搶注熱門商標,再以高價出售給原企業。
勒索授權費:搶注者通過訴訟威脅企業支付許可費或和解金。
低成本高回報:注冊費用低,但轉售或索賠收益巨大,形成灰色產業鏈。
3.市場競爭策略
阻止對手進入:競爭對手搶注品牌商標,以訴訟阻礙其市場拓展,形成貿易壁壘。
代理商壟斷:海外代理商搶注品牌商標,要求獨家代理權或提高分成比例,如某服裝品牌在英國被代理商搶注。
4.企業保護意識不足
忽視國際注冊:許多企業僅在國內注冊,缺乏品牌保護意識,未提前布局海外市場。
維權困難:跨國訴訟成本高、程序復雜,部分企業被迫放棄或高價贖回商標。
5. 文化因素
某些國家由于未加入《巴黎公約》或《馬德里協定》等國際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或者雖然加入但對條約義務執行不力,往往成為商標搶注的高發地。在這類國家,司法實踐可能呈現以下特點:
1.對國際商標權的保護意識薄弱
2.司法裁判存在明顯的地方保護主義傾向
3.商標無效宣告程序冗長且成本高昂
即使被搶注企業啟動法律救濟程序,也常常面臨:
1.本地司法機關對本土企業的傾向性保護
2.證據認定標準嚴苛
3.訴訟周期漫長(通常2-5年)
4.維權成本遠超商標本身價值
當發現商標被搶注時,首先需要確認搶注商標的法律狀態:如果商標尚處于公示期(通常為3個月),可以選擇動異議程序;如果商標已經核準注冊,則需要提起無效宣告程序。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兩類程序的成功率都高度依賴于證據體系的完整性和證明力。
被權利人應當重點收集以下幾類證據:能夠證明在先使用權的相關材料,如最早的產品銷售記錄、宣傳推廣資料等;能夠證明商標知名度的證據,如媒體報道、獲獎證書等;以及能夠證明搶注者惡意的證據,如批量搶注記錄、勒索溝通記錄等。
以歐盟商標被搶注為例:
商標正在申請中,可向歐盟商標局提出異議程序:
1.提起異議
異議必須在商標公告之日起3個月內提出,過期則無法異議。
2.異議流程
冷靜期:雙方可申請2個月冷靜期協商和解,最長可延長至24個月。
對抗期:若和解不成,異議人需在2個月內提交證據,被異議人可答辯。
3.裁定:
EUIPO通常在6-8個月內做出決定,敗訴方可向EUIPO上訴委員會上訴。
商標已經注冊下來了,也可以向歐盟商標局提出無效宣告程序:
1. 無效宣告提出時間
無嚴格時限:基于絕對理由(如缺乏顯著性)可隨時提出。
5年限制:基于相對理由(如商標沖突)需在注冊后5年內提出(惡意搶注除外)。
2.對抗期
雙方進入對抗期,具體時間節點如下:
(1)商標持有人有2個月的時間提交答辯意見(如使用證明、抗辯理由等);
(2)無效方有2個月的時間對商標持有人的答辯意見進行反駁;
(3)商標持有人有2個月的時間就無效方的反駁意見繼續提交補充意見。
3.裁定
EUIPO通常12-18個月出結果(比異議更長),若成功,商標視為自始無效。
針對歐盟、德國及英國市場的商標搶注風險,小Jude特別編制了系統的維權解決方案指南。該指南不僅詳細解析異議程序與無效宣告程序的關鍵操作流程,您可通過圖示鏈接獲取完整內容。
在此,小Jude必須強調一個鐵律:商戰未啟,保護先行。商標國際布局絕非紙上談兵,而是企業全球化戰略的核心環節。實踐表明,前瞻性的商標保護可實現三重價值:其一,筑起防御惡意搶注的防火墻;其二,規避后期平均高達原始注冊費用20倍的維權成本(據WIPO 2023數據);其三,為品牌國際化掃清法律障礙。與其在搶注糾紛中耗費維權資金,不如提前構建完善的知識產權護城河。
如果您的美國、德國、英國、歐盟、墨西哥等海外商標遭遇搶注,我們可以為您提供專業法律支持。我們的服務包括:對搶注商標進行全面分析評估,根據當地法律制定應對策略,代理商標異議或無效宣告程序。同時,我們也提供全球商標注冊服務,協助您在中國及海外市場進行商標布局。無論您需要商標維權還是注冊保護,都可以聯系我們咨詢具體方案。
(來源:聚德Ivy)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