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畫面中,來自東莞某皮具廠工人手持未貼標的奢侈品包,逐項拆解材料成本:
“意大利進口小牛皮每米80歐元,五金件來自深圳供應商,縫制工費每件2.5歐元……”
這是最近在TikTok上一則名為《我們代工的Gucci包,成本只有你買價的4%》的爆火短視頻,評論區涌入數萬條爭議留言——有人痛罵“奢侈品是智商稅”,也有人瘋狂追問“哪里能買到同款”。
事實上,這條視頻的走紅并非個例。
在近期美國關稅持續上調的大背景影響下,越來越多中國工廠通過在TikTok上分享揭露高端消費品背后生產成本的視頻,吸引到海外民眾們的關注并迅速走紅。
這些視頻不僅引發了關于價格差異和商品質量的廣泛討論 ,也讓“中國制造”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走紅海外。【4月18日,TikTok Shop 2025年度春季招商峰會 暨TikTok Shop美妝個護時尚大會·廣州站。點此免費報名】
1
中國工廠曝光奢侈品成本走紅TikTok
據了解,外網把這一趨勢非正式的稱為“貿易戰TikTok”或“中國工廠TikTok”。這類視頻通常來自采購代理商或代工工廠,內容特色主要包括工廠參觀、揭露成本細分和采購建議,或由工廠工人詳細介紹了制作奢侈品所需的優質皮革、手工縫制工藝和生產線的過程。
在一則短片中,一位工廠商家直接將原價3.4萬美元的一款奢侈品包包降價,表示其制造成本僅為1400美元左右,現在可以用原價十分之一的價格出售同款產品,但沒有品牌標識。
而在另一則自稱是Fila、Under Armour和Lululemon中國供應商的短片中,博主則直接透露,某快時尚品牌一件商品的售價可能高達100美元,但現在同樣的商品只需5-6美元即可買到。
截至發稿日,這則短片累計已達到千萬播放。
大部分同類主題視頻的博主都自稱是海外奢侈品牌的中國代工廠,他們旨在消除“中國制造意味著質量低劣”的觀念,鼓勵美國買家繞過懲罰性的特朗普關稅,直接從“世界工廠”中國采購商品。
這些視頻往往會在最后面提供網站鏈接和聯系方式,引導觀眾直接向這些供應商下單,建議美國消費者可以通過淘寶等平臺直接向制造商訂購,或通過微信和 WhatsApp 上的私信,來避免傳統的加價和新關稅。
目前相關熱門視頻已經在海外社媒上引發了一場龐大的輿論潮,尤其是在美國。疊加近期關稅影響,一部分美國民眾認為,如果關稅繼續上漲,直銷可能很快就會成為購買此類商品的唯一途徑。另一些人則質疑,為什么美國消費者仍然要在零售店支付數百美元購買現在售價僅為原價一小部分的商品。
此外,部分留言也反映出美國民眾對美國總統特朗普強加關稅(包括對中國征收145%的高額關稅)的強烈擔憂和反對。
2
工廠視頻背后的走紅邏輯
拋開政治層面和近期關稅熱點,從數據層面看,這場中國工廠視頻的爆發絕非偶然,其中有一定的爆款邏輯進行支撐。
目前在 TikTok 上,名為“中國揭露真相”(China exposed the truth)的視頻的觀看次數已達近千萬次,隨著關注度上升有望進一步擴大了熱度;另一條揭露 Lululemon 中國供應商的視頻,觀看次數也達260萬次,點贊數超過21.5萬次;以及“我們如何繞過關稅”(How we bypass tariffs)的視頻,觀看次數突破百萬,點贊數也有數十萬。
這些視頻評論區高頻詞云顯示,“overpriced”(溢價過高)、“where to buy”(求購鏈接)、“fake”(假貨爭議)位列前三。
更耐人尋味的是,在奢侈品牌緊急投訴下架視頻的同時,同類工廠賬號日均新增粉絲量卻暴漲300%。這種“越罵越火”的現象,似乎恰恰踩中了 TikTok 的流量密碼。
2023 年,TikTok 上“Deinfluencing”(反種草)趨勢的持續走紅,已證明用戶對“打破信息差”的剛性需求。
而 TikTok 工廠視頻的聰明之處,就在于用“工廠流水線+成本清單對比”的視覺化呈現,將原材料采購、質檢流程等細節與專柜售價并置,制造出“成本¥180 vs 售價¥2.8萬”的強烈反差。
這種赤裸裸的對比既滿足了用戶對行業黑幕的窺探欲,也為后續轉化埋下鉤子——通過在賬號主頁設置獨立站跳轉鏈接,以“無標同款”低價的魚餌來引導海外民眾下單付款,從而完成訂單轉換。
根據尼爾森IQ《Z 世代消費報告》中顯示,Z世代更注重產品是否與其支付的價格匹配,強調“高價值感知”,而獨立站評論區中“質量不輸專柜”的UGC內容,則可能進一步消解了用戶對“平替”產品的信任焦慮。
這種玩法甚至衍生出一套完整鏈路:先用“行業揭秘”類內容吸引公域流量,再通過TikTok小店或獨立站承接需求,最終以“無標產品”吃透長尾市場的利潤空間。
對于跨境賣家而言,這場流量狂歡背后藏著肉眼可見的商機。在廣東、浙江等產業帶,已有工廠開始批量生產刪除品牌標識的“白牌產品”,通過與箱包、飾品代工廠合作,成本可再壓縮30%。選品方向上,太陽鏡、皮帶、香水小樣等高溢價品類因技術門檻低、供應鏈成熟,成為試水首選。
而在內容運營層面,這種“四步爆款公式”也容易復制:拍攝工廠原材料清單和質檢流程建立信任背書,用動態圖表對比成本價與零售價制造視覺沖擊,文案強調“無品牌稅”直擊用戶痛點,最后在評論區用“點擊主頁鏈接享工廠價”完成私域引流。
不過,這波紅利也伴隨著不容忽視的風險。例如在法律層面有品牌商標和專利設計侵權的風險。獨立站需明確標注“非官方授權產品”、廣告投流避開品牌關鍵詞。與此同時,TikTok創意中心、谷歌趨勢等工具成為監測熱度的剛需——例如美國南部對“luxury dupes”(奢侈品平替)的搜索量近期飆升62%,賣家可借此調整區域投放策略。
本質上來看,這場中國工廠掀起的“成本革命”,可以算是一場消費者認知與供應鏈的雙向奔赴。跨境賣家或許更該思考如何將“揭秘”帶來的短期熱度,轉化為可持續的品牌化運營。畢竟,撕掉奢侈品標簽之后,真正的競爭力仍在于供應鏈效率與用戶體驗的相互匹配。(封面/圖蟲創意)
TikTok Shop在歐洲市場連開三站,添加顧問咨詢,領取《TikTok小店入駐指南》/《TikTok歐盟小店入駐指南》/《TikTok英國小店入駐指南》
(來源:跨境愛T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