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點:中美關稅壁壘催生迂回貿易模式,墨西哥成為關鍵樞紐,但本土物流能力短板凸顯。
案例:蘋果產能轉移墨西哥的“成本悖論”
2024年起,蘋果將20%的iPhone產能從中國轉移至墨西哥,試圖規避美國對華高關稅。然而,墨西哥北部工業區基礎設施薄弱,導致物流成本激增15%37。墨西哥物流商發現,盡管“中國零部件—墨西哥組裝—美國銷售”的三角鏈條理論上可繞過關稅,但實際運作中,墨西哥哥倫比亞州至美國得州的陸運通道因運力不足頻繁擁堵,單箱運輸周期從7天延長至15天,部分企業被迫改用成本更高的空運38。
物流商應對策略:
基建投資:與政府合作擴建新拉雷多—圣安東尼奧鐵路干線,提升跨境運力;
數字化調度:引入AI預測系統優化倉庫周轉,將庫存成本降低12%8;
多式聯運:開發組合方案,例如中國零部件經曼薩尼約港中轉,再通過美墨邊境保稅區直送美國工廠。
論點:墨西哥海關突擊檢查常態化,倒逼中企物流合規化,催生本土供應鏈重塑。
案例:義烏商貿城3億比索貨物扣押事件
2025年3月,墨西哥城潘塔科海關以“走私”名義查扣33個集裝箱的中國日用品,價值3億比索(約1.1億元人民幣)。墨西哥海關拒絕提供具體違規證據,僅強調“國家安全”。調查顯示,因墨西哥綜合稅率高達41%,超75%商戶依賴“灰關”降低報關成本,但頻繁查扣導致物流商信譽受損,部分中企轉向與墨西哥本土企業合資建廠,以本地化生產規避風險。
物流商應對策略:
區塊鏈溯源:為跨境商品建立全鏈條可追溯系統,滿足墨西哥海關數據透明化要求;
合規咨詢:聯合律所推出“關稅合規套餐”,幫助客戶精準計算IMMEX計劃下的增值比例(需達35%);
本土倉儲:例如提供“中國零部件入墨—本地加工—免稅出口美國”的一站式服務。
論點:關稅戰推動貿易規則向數字主權維度躍遷,墨西哥物流業需搶占技術制高點。
案例:TikTok Shop入局墨西哥的物流革命
2025年1月,TikTok Shop進入墨西哥市場,依托8000萬用戶推動美妝、電子產品跨境直銷。然而,美國對TikTok征收3%-5%“數據主權稅”,迫使中國賣家通過墨西哥本地倉提前備貨。墨西哥物流商Meest China開發“智能分倉系統”,將配送時效從15天壓縮至5天,并利用數字人民幣試點簡化跨境結算,降低匯率波動風險815。
物流商應對策略:
數字基建:提升跨境電商數據處理能力;
區域聯動:構建“墨西哥—東盟雙樞紐”,例如將義烏小商品經越南中轉再進入墨西哥,利用RCEP關稅優惠對沖風險。
中美125%關稅的“相互摧毀”看似無解,但墨西哥物流商正以彈性與創新重塑生存法則。無論是供應鏈的物理重構、合規化的制度適應,還是數字貿易的規則突破,墨西哥的實踐揭示了一條真理:全球化的韌性不在于對抗高墻,而在于織就更密集的聯結之網。正如墨西哥城一家物流企業CEO所言:“關稅戰終會過去,但誰能更快將危機轉化為跳板,誰就能在下一輪全球化中定義規則。”
(編輯:江同)
(來源:SISA中墨供應鏈)
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雨果跨境取得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