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亞馬遜
三、TRO對跨境賣家的致命風險?
當跨境賣家在亞馬遜、eBay、沃爾瑪等平臺高歌猛進時,一份來自美國法院的TRO臨時禁令郵件可能瞬間將商業藍圖撕得粉碎。這種看似程序性的法律手段,正成為知識產權流氓與惡意競爭者精準打擊賣家的致命武器,其風險鏈條之殘酷遠超想象。
一旦法院簽發TRO,直接打擊便是平臺賬戶凍結。某大賣遭起訴后,其亞馬遜賬戶內超$200w資金被凍結,導致正在生產的數萬件商品無款支付尾款,整條供應鏈陷入停擺。更致命的是,即使賣家最終勝訴,整個流程也可能耗時數月。有賣家表示等資金解凍時,海外倉租金已產生數萬美元滯納金,工廠因違約停止合作。
鏈接下架與流量下滑
TRO簽發后,電商平臺會迅速響應,下架涉嫌侵權的商品;賣家收到TRO后擔心二次獲取高額資金,面臨巨額索賠,選擇假期模式,或退貨等操作,導致店鋪流量下滑,權重受損。
圖片來源:亞馬遜
賣家面臨原告高額和解金索賠要求,若選擇應訴,則需承擔昂貴的訴訟費用和時間成本,且勝訴幾率渺茫。若未及時和解或應訴,缺席法院可按侵權銷售額的200%判決賠償,最高案例達$200w。
由于TRO的突然性和強制性,賣家可能無法及時應對,導致業務中斷,損失進一步擴大。特別是在競爭激烈的跨境電商市場中,這種中斷可能使賣家錯失市場機遇,陷入困境。
目前TRO已形成完整產業鏈:專利流氓公司低價收購過期專利→律所流水線式發送TRO→賣家因應訴成本高選擇"破財消災"。有些TRO案件經不起司法推敲,但跨境賣家平均應訴率不足5%。當法律武器異化為商業狩獵工具,每個賣家都可能是下一個獵物。在這場不對稱戰爭中,缺乏法律認知與風險儲備的賣家,正在被系統性清除出競爭賽道。
(來源:麥小天談侵權)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