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在特朗普關稅新政接連落地下,貨代行業正面臨著更加艱難的挑戰。地緣政治風險、價格競爭以及資質、合規壓力不容忽視,特別是在中美海運量占全球25%的背景下,物流合規問題讓貨代的生存與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美國關稅調整步步緊逼,物流清關周期延長成本暴增,多渠道布局將成為新出路!4月17日,2025 Ozon全球啟動大會。與官方經理,億級大賣共話Ozon平臺最新動態與戰略布局,搶占跨境電商新藍海,點此立即報名!】
01
貨運公司在美被罰120萬
日前,美國聯邦海事委員會對一家名為Double Ace Cargo Inc.的國際貨運代理企業重罰的消息在貨代業引起了廣泛熱議。據了解,這家成立5年的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因未取得NVOCC(無船承運人)經營許可、未繳納保證金(Bonds)、未進行運價報備等三項核心違規行為,累計被處以16.5萬美元(約120萬人民幣)罰款。
根據FMC披露的細節,Double Ace作為實際承擔承運責任的無船承運人,其既未在FMC官網公示運價表(Tariff),也未按規定繳納7.5萬美元保證金。這意味著當貨主權益受損時,既無法確保服務定價透明性,也缺乏基本的賠償保障機制。另外官方還披露,該企業早在2023年6月就因同類問題繳納過11.5萬美元罰款,2024年初再付5萬美元,并接受獨立監察的附加條件,此次屬于"再犯加罰"性質。
值得注意的是,FMC首次要求違規企業聘請獨立監控機構,為期一年監督其業務合規性——這似乎預示著處罰不僅暴露了貨代行業的灰色地帶,更預示著跨境供應鏈的合規成本將全面攀升。
根據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數據顯示,2023年以來,來自中國的海運集裝箱“合規瑕疵率”一直呈現上升狀,這些瑕疵包括提單信息不符、HS編碼錯誤、貨值申報偏差等,多數與貨代操作規范性直接相關。
資質瑕疵貨代往往通過低價策略獲客,但其違規操作可能導致貨物被海關扣押,例如2024年6月發生的貨代倒簽提單事件,就直接造成賣家百萬損失。而被FMC處罰后,合規貨代服務溢價可能預計上漲15%-20%,不僅對中小貨代企業也將構成巨大的財務壓力,也就導致中小賣家物流成本占比將隨之攀升。
02
貨代資質成賣家“顯性成本”
近年來,國際貨運代理行業亂象頻發,二手貨代、低價陷阱、資金鏈斷裂等問題頻頻暴露,引發跨境賣家與貨代行業的雙重風險。
從實際案例來看,部分不良貨代通過虛構資質、轉手倒賣艙位、違規操作等方式牟取暴利。以2024年為例,深圳某供應鏈公司通過"雙清包稅"模式攬貨后,因無法承擔高額海關罰款導致貨物滯留,最終將成本轉嫁給客戶,要求支付每柜29萬元贖貨費。
更有甚者,如某泰供應鏈因波蘭海關扣柜產生每柜30萬元費用,資金缺口高達500萬元,不得不通過拖欠上游費用、轉移客戶對接人等手段拖延問題,而某麥供應鏈因1500萬元資金鏈缺口,迫使貨主額外支付35元/公斤贖貨費,直接反應出行業普遍存在的應收賬款周期長、成本轉嫁無序等問題。
對于依賴美線市場的跨境賣家而言,貨代資質問題已從“隱性風險”變為“顯性成本”。若合作貨代因資質問題被罰,賣家可能面臨貨物滯港、運費暴漲等連鎖反應,尤其是時效風險同樣不容小覷。據FMC統計顯示,2023年涉及無資質貨代的貨物平均清關延誤達7.5天,較合規渠道高出3倍。有亞馬遜賣家反饋,Prime會員日大促期間,因物流延誤導致的差評率上升40%,直接影響了店鋪排名和流量分配。
更為艱難的是,如今沃爾瑪、亞馬遜等平臺也在一直更新物流服務商準入標準,要求賣家必須提供貨代企業的FMC備案證明及保證金單據,將合規責任直接轉嫁給賣家。
顯然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相信越來越合規化是必然的趨勢。從賣家角度來看,在國際貨代的選擇上要更加謹慎,如開始建立更嚴格的供應商審查機制,通過FMC官網驗證OTI License編號、查詢保證金狀態,警惕異常低價,優先選擇提供全流程追蹤服務的企業等,以規避錢貨兩空風險。
一位常年從事國際物流運輸的貨代表示,如今提單的準確性、資質和合規性已越來越重要,尤其在中南美等海關對提單要求嚴格的市場,發貨人及貨代應提前了解并嚴格遵守提單的限制條件,仔細審核提單信息,確保與實際貨物相符,避免因提單錯誤引發的一系列風險和損失。
據國際航運協會預測,2025年全球貨代合規技術投入將增長25%,中國跨境物流企業若無法在合規層面突破,可能喪失美線市場競爭力,尤其是在FMC的“大棒”之下,唯有將合規轉化為技術護城河的國際物流服務商,才能在新一輪行業洗牌中存活。
掃碼加入跨境物流交流群
文/雨果跨境 封面/圖蟲創意
(來源:雨果跨境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