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盡管大多數國外客戶是值得信賴的,但面對國際市場的復雜性,尤其是來自印度的訂單,請務必加強對客戶的背景調查和資信調查,并采用安全可靠的支付方式,確保所有交易都經過充分的風險評估,以防止被騙、被拖欠貨款。
出口商:徐州某公司
進口商:印度某公司
案例背景
2024年10月,徐州公司接到印度A公司的詢盤,對方表達了對其產品的采購意向,但在即將簽訂訂單之際,A公司表示由于其常年在中國大量進口該產品,導致自身信保保額不足。希望通過其有足夠信保額度的姊妹公司B采購16萬美元的產品,付款方式為DA90天。
徐州公司調查發現A公司所言非虛,同時得知B公司名下保額確實能夠覆蓋此次交易金額。
徐州公司認為在投保的前提下,該筆交易風險可控,便與B公司簽訂了合同。然而,到了應付款日,B公司卻遲遲未付款,更是徹底失聯。徐州公司試圖找A公司協調解決,但A公司否認與B公司的存在關聯,該筆交易與己方無關。
當徐州公司找到信保理賠時,發現由于開船日較保單生效日提前了3天,無法理賠。
信用報告揭示風險
隨后徐州公司找到Harry調取了A、B兩家公司的企業信用報告,報告揭示了諸多被忽視的風險:
01
公司關系
信用報告明確顯示A、B兩家公司在法律上毫無關系,這表明交易前A公司關于二者為“姊姐妹公司”的說法是故意誤導。這預示著徐州公司無法向A公司追責。
02
業務活躍度
B公司近兩年沒有任何進出口記錄,長期缺乏進出口業務可能意味著該公司業務停滯,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其財務狀況必然堪憂。
03
財務健康角度
報告中給出的B公司近兩年財務數據看,該公司的營業收入、應收賬款連續兩年均保持極低的水平,幾乎沒有資金流入,這對于賣家來說收款風險極高。
案件結果
徐州公司在認清A、B兩公司的真實情況后,深感事態嚴重。由于信保無法理賠,徐州公司將此次貨款回收的希望都寄托在了Harry的追收工作上。目前,追收工作正在緊張有序地推進中,Harry與徐州公司持續保持著密切溝通,及時反饋追收動態。
徐州公司也深刻汲取此次教訓,在等待追收結果的同時,全面加強公司內部的外貿風控體系建設,嚴格按照應對建議中的各項措施逐一落實,以避免類似風險再次發生。
應對建議
01
強化交易前調查
外貿企業在開展任何交易前,務必對交易對象及其關聯方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不能僅依賴對方提供的信息,要主動通過第三方機構,調取企業信用報告,核實公司間真實關系、業務活躍度、財務狀況等關鍵信息。同時,利用互聯網資源、行業協會等渠道,多方位了解交易對象的口碑和過往交易記錄。
02
謹慎評估付款方式
對于像DA90天這樣的遠期付款方式,企業必須謹慎評估風險。在決定采用前,應結合交易對象的信用狀況、財務實力以及市場環境等因素綜合考量。若對方信用存在疑問,可要求對方提供擔保或采用更安全的付款方式,如信用證等,降低自身資金風險。
03
建立風險預警機制
企業應建立一套完善的風險預警機制,實時跟蹤交易對象的動態。在交易過程中,一旦發現對方出現異常情況,如延遲付款、業務活躍度驟降等,及時采取措施,如暫停發貨、要求提前付款或增加擔保等,避免損失進一步擴大。
04
加強員工培訓
對涉及外貿業務的員工進行相關培訓,提升其風險意識和識別風險的能力。讓員工熟悉國際貿易規則、法律法規以及常見的風險防范方法,確保在業務操作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能嚴格把控風險。
在國際貿易中,從交易背景的審慎評估,到借助信用報告進行風險分析,再到落實有效的應對建議,每一步都關乎企業的切身利益。只有高度重視外貿風控,才能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市場中穩健前行。
(來源:外貿風控-Harry)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