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ic.cifnews.com/upload/202103/04/202103041710135519.jpg)
亞馬遜又來給賣家出難題了!
近日,亞馬遜發布最新公告,將對賣家的訂單處理能力設置一個最低閾值,從而避免延遲發貨率的上升!
?公告內容如下:
從2月7日起,亞馬遜將根據賣家過去30天的平均每日訂單量,自動設置一個保守的訂單處理能力閾值。
當訂單量超出這一閾值時:這一設置類似于一個“安全閥”。
如果賣家突然收到大量訂單并超出其處理能力,亞馬遜會自動為消費者調整配送時間,將配送日期延遲1天,為賣家爭取額外的處理時間。
每周自動更新:亞馬遜將每周根據賣家的歷史數據重新計算訂單處理能力。
如果賣家的實際訂單處理量低于其設定的閾值,亞馬遜將自動調整該閾值,使其更接近賣家的實際處理能力。
當然,賣家也可以隨時在“訂單處理設置”中手動提高這一閾值。
訂單處理能力功能:允許賣家自行設置每日可處理的訂單數量上限。
一旦訂單量達到上限,瀏覽賣家產品的客戶會看到延遲一天的交貨承諾,同時賣家也將有額外一天的訂單處理時間。這能為客戶提供更準確的交貨日期,并幫助賣家在收到超出自身處理能力的訂單時,有效避免延遲發貨率上升。
?政策適用范圍:適用于標準配送和免費經濟配送訂單;不包括高級配送或賣家自配送的Prime訂單。
簡單來說,商家可以自己定每天能處理多少訂單!
若賣家在過去 30 天內,平均每日能夠處理 100 個訂單,那么亞馬遜可能會將閾值設定在 80 - 90 之間(具體數值會根據各種復雜的算法和考量因素來確定)
這個閾值就像是一個無形的 “緊箍咒”,限制著賣家的訂單接收數量。如果訂單多到超過這個數,想買東西的顧客就會看到發貨要晚一天的提示,商家也多了一天時間來準備這些訂單。
這樣做既能讓顧客知道大概什么時候收貨,也能避免商家因為訂單太多而發貨變慢。
從亞馬遜的角度出發,這一政策的出發點無疑是好的,它既考慮到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也試圖幫助賣家更好地管理訂單處理流程 ,維持平臺的良好運營秩序。
但不少賣家還是表達了自己的不滿與擔憂:
“我猜亞馬遜很快會再發個通知,說從10月15號開始,如果訂單處理得不夠快,就要多收錢。”
“為何還要設置更高的限額?這毫無邏輯可言,純粹是在限制銷售,完全違背商業常理。更過分的是,實施當天才突然宣布,一點預告都沒有,這操作太離譜了!”
“別再添亂了,讓商家專心賣東西”
雖然新規的初衷可能是好的,但實際執行中卻讓賣家們感到壓力,賣家們需要靈活應對,調整運營策略,優化庫存管理,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
正如一位賣家所說:“亞馬遜的政策就像天氣,說變就變。我們能做的,就是隨時準備好雨傘,別讓自己淋得太慘”希望賣家們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應對方式。
(來源:Lily-亞馬遜)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