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cifnews.com/dev/20211123/cabf9764427941558baac7768cf60f12.jpeg?x-oss-process=style/user-list)
2025年2月4日,美國宣布取消T86免稅政策并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導致清關成本激增(如每票包裹需預繳35%關稅保證金及20元/票報關費)。
因海關處理能力不足(如肯尼迪機場積壓超100萬包裹),特朗普政府于2月8日宣布暫緩執行,恢復T86免稅至系統完善,但長期取消趨勢不變。
告別T86免稅政策,超10億件小包裹要何去何從
應對策略
1. 轉向海外倉與本土化布局
規避清關風險:通過海外倉提前備貨(如亞馬遜FBA、第三方倉),實現“本土發貨”,縮短配送周期(平均縮短2-4天)并降低關稅壓力(僅需支付10%額外稅,無需疊加報關費)。
供應鏈韌性:頭部企業如SHEIN已在美國設倉,Temu計劃在美東/西布局,中小賣家可通過第三方倉實現“離境即退稅”。
2. 清關模式調整與成本分攤
T11簡易報關:物流商(如云途)推出T11通道,清關費用低于正式報關(T01),但需提交完整AMS/ACAS信息并預繳關稅保證金。
分拆貨值:將單票包裹貨值控制在800美元以下,利用政策緩沖期降低風險,但需避免被判定為“化整為零”。
3. 供應鏈多元化與市場轉移
多國中轉:通過墨西哥、越南等第三國中轉,利用當地自貿協定(如USMCA)降低稅率,但需應對中轉國政策風險(如墨西哥加稅暫緩)。
新興市場開拓:東南亞(Shopee、Lazada)、歐洲(速賣通)成為替代選擇,部分賣家轉向巴西、中東等關稅政策寬松地區。
4. 合規化與產品升級
精準申報:使用USITC官網匹配HTS編碼,確保貨值、品名準確(如避免“日用品”等模糊描述)。
品牌化轉型:提升產品附加值(如設計聯名款),減少低價傾銷依賴,對沖成本壓力。
行業趨勢與長期布局
1. 半托管模式紅利期
平臺(如Temu、SHEIN)加速引導賣家轉向半托管,流量向海外倉商品傾斜,半托管店鋪GMV占比已超20%。
半托管要求賣家自建海外倉或使用平臺指定倉,中小賣家面臨資金門檻,行業集中度提升。
2. 物流體系重構
干線+海外倉+本地配送:規模化運輸(如海運整柜)降低單件成本,結合本地倉提升履約效率38。
私營物流商崛起:UPS、DHL等因政策穩定性受青睞,逐步替代USPS等敏感渠道。
3. 政策博弈與行業洗牌
低價商品出清:依賴直郵的白牌工廠與小賣家加速退出,頭部平臺(如Temu)通過供應鏈整合維持低價優勢。
物價上漲傳導:美國消費者面臨漲價壓力,一元店(Dollar Tree)或復蘇,但難以完全替代中國低價商品。
相關文章推薦:T86政策反轉對Temu、SHEIN的影響與潛在轉機分析
封面/圖蟲創意
(來源:出海記事本)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