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跨境眼
作者|林熹
蛇年開工,跨境電商人都在討論同一則消息。
2月4日起,美國對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加征10%的關稅,即使是價值低于800美元的直郵小包貨物也不再享受免稅權益。
此新政一次性波及超4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在一定程度上打壓了跨境電商行業新年開工的心情。
但跨境眼亦注意到,面對未來不明朗的貿易局勢,“不出海就出局”的行業共識依舊,直面風險又無懼風險已經成為2025年出海的底色。
智者預見風暴,并在寧靜中行動。行業中最有先見之明的出海企業家在2024年底就提前啟動了應急預案,后者后覺者則在開年后靈活變通了2025年出海路徑。
今日,跨境眼梳理了特朗普2.0時期應對關稅風險的10條短中長期策略。
小貼士丨美國關稅影響下,賣家該如何應對這一變化,保住銷量與利潤?2月24日,雨果跨境將邀約行業大賣、平臺高管及相關資深人士做專題討論和交流,幫助賣家答疑解惑,點擊此處立即報名私享會!
短期策略:“搶出口”,臨時倉
從前幾次中美貿易摩擦的經驗看,“搶出口”是短期內最立竿見影的應對之策。
所謂搶出口,即在關稅稅率提升前,大量備貨以最大化享受低稅率,同時避免后續可能激增的通關風險和關稅風險。
實際上,在2024年底(特朗普當選后),就已經出現了一波明顯的“搶出口”行情。
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24年12月我國出口商品達3356.3億美元,同比增長10.7%,環比增長7.6%。單月出口為全年最高,增速強于預期,遠超出季節性波動范圍,具有極強的“搶出口”特征。
據跨境眼的走訪,相當大部分賣家在2024年底就做了提前備貨(或超額備貨)的動作,多家海外倉服務商亦反饋2024年Q4季度的入庫貨量出現明顯增長。
尤其是電動汽車配件、儲能、醫療器械等高風險產品,賣家們不僅提前備貨,還在積極考慮新的海外倉布局或租用臨時海外倉。
需要提醒的是,搶出口只能作為一個應急的選項,其背后的庫存風險不容忽視,2017-2023年的去庫存周期就是前者之鑒,并且產品貨值越高,過量備貨導致的滯銷風險、倉儲成本、資金流壓力越大。
再者,在上次中美關稅博弈中,每輪關稅加征周期間隔時間一般在半個月-8個月之間,但此次的新關稅政策落地速度極快,窗口期縮短,加大了賣家實施“搶出口”的難度。
此外,即使趕在關稅威脅發出后“搶出口”,仍存在在途貨物被納入制裁清單的風險。在眾籌、預售等銷售模式下,商品生產與交付周期更長,訂單被波及的風險甚至更大。
中期策略:加價、降稅、聯合、降本
短期看,關稅風險可以通過調整備貨節奏來規避一二,但終究非長遠之策。
據跨境眼走訪,不少賣家表示將通過提升售價、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向上下游轉嫁、內部降本控費等策略來對沖關稅成本的上升。
有工貿一體賣家分享到,他們不太擔心中美之間的貿易戰。其一,他們已經做好分散布局,美國市場占比不足10%;其二,他們的產品溢價較高,當前利潤率能承受住額外的稅負;其三,如果稅率漲得太大,他們將提價,漲價后的商品仍比美國本土生產的商品有價格優勢。
廈門今眾唯電商總經理詹劭勛表示,假設關稅加征率在20%以下,他們通過直接加價來對沖新增的關稅成本,預計加價后的負面影響并不會很大。只有當加征幅度遠超承受范圍時,才會考慮轉移供應鏈到東南亞等地區。
TKtalker的CEO 10K指出,跨境電商已經不是簡單的“搬運工/賣水人”,來自中國供應鏈的商品在跨境電商企業的運營下,會經歷二次研發、品牌營銷、客戶服務等增值環節。如今熱銷海外的中國產品已經能夠承受得起一定的溢價調整。
此外,近年來我國頻頻出臺各項扶持跨境電商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合規利用此類政策將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賣家的稅負。
例如2025年1月27日起施行的以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簡稱出口海外倉)方式出口的貨物可適用的“離境即退稅”政策。
需要提醒的是,全(半)托管模式下商家沒有定價權,難以使用價格轉嫁手段抵御關稅風險,也不涉及通關環節,可借力的稅收優惠政策較少,需提前考慮通過上下游共擔及內部降本控費等方式來應對。
長期策略:多市場、多客戶、多路徑、多產品
從更長期看,跨境電商企業還需通過調整商品出口路徑,來降低單一市場風險、客戶替代風險和關稅風險。
其一,投資海外替代市場,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2018年貿易沖突以來,中美雙方都加大了與其他貿易伙伴的合作。美國主要從北美、亞洲等地區尋求替代,而中國則更多地轉向歐盟、東盟、拉美等地區。
其二,嘗試新渠道,對沖客戶替代風險。
在貿易摩擦中,賣家應化被動為主動,提前拓寬客群,增加靈活性。思路包括參加國際展會,拓展線下渠道(以歐洲中大件賣家為主);借力托管模式輕量入局如TikTok、Temu等“出海四小龍”平臺;自建獨立站,于私域中沉淀核心客戶等。
其三,針對供應鏈的挑戰,有條件的賣家可考慮繞道他國生產,再銷往美國,這也被稱為“出口轉移”或“產能出口” 。
需要提醒的是,伴隨著美國與中國,乃至歐洲、加拿大、墨西哥等地區的貿易沖突加劇,轉口貿易亦存在被加征關稅的風險。
其四,多元產品布局。
這里一方面指的是多元產品線布局,尤其是主營“關稅敏感型”產品的賣家,另一方面指的是產品采購路徑的多元化,可以加大本土采購和第三國采購。
(封面圖源:圖蟲創意)
(來源:雨果網的朋友們)
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雨果跨境取得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