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新買家合作之前,務必進行全面的背景調查、資信調查,切勿沖動賒銷,要充分了解買家是否具備履約能力。及時調整交易策略,避免損失?
出口商:廣東某公司
進口商:巴西某公司
在復雜多變的外貿領域,企業面臨著諸多風險。
交易對手的信用風險猶如一顆隱藏的“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給企業帶來巨大損失。
此時企業信用報告在發現風險、助力企業規避風險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案例背景
? 熱情新買家,下大額訂單?
廣東公司通過一次線下展會,與巴西公司取得聯系,巴西公司對廣東公司的某款新型產品表現出濃厚興趣,意向采購數量可觀,訂單金額高達500萬美元,這使廣東公司看到了拓展海外市場的新契機。
? 風險防控,調取報告!
盡管被訂單的豐厚利潤所吸引,但廣東公司憑借多年闖蕩外貿江湖的經驗,深知風險防控至關重要。在與巴西公司深入洽談前,廣東公司找到Harry調取巴西公司的企業信用報告。
信用報告風險分析
經過仔細剖析信用報告后,發現了幾處不容小覷的風險點:
01、財務隱患
通過深入了解巴西公司的財務數據,近三年的資產負債率走勢令人揪心,從起初的62%一路飆升,如今已逼近80%,遠超同行業平均50%-60%的水平。如此糟糕的財務狀況意味著巴西公司償債壓力巨大,資金回籠緩慢,按時支付貨款的能力大打折扣,廣東公司若貿然合作,貨款回收恐成難題。
02、涉訴糾紛
巴西公司過去兩年內深陷8起商業合同糾紛訴訟泥潭。其中6起是與上游原材料供應商因貨款逾期支付對簿公堂,還有2起源于下游經銷商對產品質量不滿要求退貨退款,可見巴西公司屢屢違背付款承諾。雖部分案件已了結,但頻繁的糾紛難免讓人打上履約穩定性差的標簽。
03、法人股東風險
巴西公司的法人股東存在諸多不穩定因素。其法人股東公司近年來自身經營狀況不佳,旗下多個子公司出現虧損,資金鏈緊張。
這種動蕩的股東背景,一方面體現出法人股東自身難保,可能無法為巴西公司提供持續的資金支持與戰略指引,導致巴西公司在業務拓展、研發投入等關鍵環節受限;另一方面,一旦法人股東公司財務狀況進一步惡化,不排除其會通過不正當手段挪用巴西公司資金,或者為求自保急于拋售巴西公司股權,進而影響與廣東公司的合作穩定性,如訂單交付延遲、付款出現問題等。
風險規避措施
鑒于信用報告揭示的重重風險,廣東公司迅速且果斷地調整策略:
01、收款方式調整
在后續與巴西公司的談判桌上,廣東公司態度堅決,將付款條件由原來的“貨到30天付款”改為“預付30%定金,剩余貨款在發貨前付清”,通過前置收款環節,最大程度降低自身資金風險敞口。
02、增加擔保措施
要求巴西公司提供銀行保函或信譽良好的第三方擔保機構出具的擔保函,一旦巴西公司出現違約行徑,廣東公司可憑此獲得相應經濟賠償。
03、訂單規模控制
綜合考量巴西公司風險狀況,廣東公司提出分批出運,將首批合作訂單規模從500萬美元大幅削減至200萬美元,先行小批量供貨“投石問路”,依據巴西公司的履約表現再定后續合作。
案件結果
得益于一系列縝密的風險規避舉措,廣東公司與巴西公司的首次合作磕磕絆絆但總體按計劃推進。正如信用報告預警,巴西公司在支付定金時就盡顯疲態,多次延遲,經廣東公司反復催促才勉強到賬。發貨前支付剩余貨款環節更是波折不斷,巴西公司找各種借口拖延,好在廣東公司手握擔保函與嚴格付款條款“尚方寶劍”,配合施壓,使巴西公司最終按時足額付清全部貨款。
這次經歷讓廣東公司深刻領悟到企業信用報告的巨大價值。設想若當初無視這份報告,盲目依從巴西公司初始條件開展合作,廣東公司極有可能陷入貨款拖欠的泥沼。
應對建議
在面對復雜的國際貿易環境時,建議出口企業應采取以下措施以有效規避信用風險:
01、重視信用調查
在與任何海外買家建立合作關系之前,務必進行全面的信用調查。利用第三方信用評級機構提供的企業信用報告,深入了解買家的財務狀況、歷史交易記錄、法律訴訟情況以及市場聲譽。交易過程中,持續監控買家的信用變化,以便及時發現新的風險點并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
02、合理設置付款條件
根據買家的信用狀況,合理設置付款條件,如提高預付款比例、要求銀行保函或第三方擔保,以及在發貨前結清余款等,以減少資金風險。
03、控制訂單規模
對于信用狀況不明或存在風險的買家,首次合作時控制訂單規模,通過小批量交易測試買家的信譽和支付能力,根據履約情況逐步增加合作規模。
04、細化合同條款
在合同中明確違約責任和賠償條款,確保一旦發生違約,企業能夠迅速采取法律行動,保護自身權益。
05、利用政策性保險工具
考慮購買出口信用保險、保理,利用政策性保險工具來規避或減輕潛在的信用風險。
(來源:外貿風控-Harry)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