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約翰·麥基看準了美國人日益追求天然與健康的生活理念,創立了“全食”有機食品超市。如今,不僅美國人,全世界的消費者購買有機食品差不多都基于同樣的考慮,即有機食品更安全、更健康。尤其是在環境問題日益突出、食品安全事件時有曝出的情況下,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人更愿意選擇有機食品。
有機食品比非有機食品貴多少?美國“商業內幕”網站專欄作家凱瑟琳·埃爾金,調查了位于其紐約曼哈頓住處附近的“全食”超市,結果發現,若以每周采購一次的頻率計算:每次購買一磅(約為454克)有機草莓,全年要比買非有機草莓多花26美元(約合人民幣161.7元);每次買一磅有機西紅柿,一年要多花52美元(約合人民幣323.4元);每次買一包0.56斤重常規包裝的有機豬肉培根,全年要多花110美元(約合人民幣684元);每次買一只4磅重的有機雞,一年多花105美元(約合人民幣653元);每次買一加侖(約為4.546升)有機牛奶,一年多花135美元(約合人民幣840元)……
當然,埃爾金的調查不足以代表整個有機食品行業的價格情況。《財富》雜志稱,有機食品的價格通常比非有機食品高出25%以上;營養學家梅西則稱,他所在的科羅拉多州魯特縣,居民每年花在食物上的錢要比全美平均水平高出34%,而經常購買(至少一周一次)有機食品,又要在此基礎上多花30%以上;美國《福布斯》雜志更是稱,有機食品通常要比非有機食品貴出一倍。
不管怎么說,如果想成為有機食品的穩定消費者,就得在食物上花更多造成價格差異的原因有很多。密歇根州的有機食品生產商“培育有機市場”負責人謝瑞·盧普一言以蔽之:“如果是有機生產,(農作物)長起來就很慢,需要大量人力、時間和耐心——所有這些都是成本!”
美國建立了一套嚴格的有機食品認證體系。為確保認證的透明和客觀,美國農業部并不直接參與審核,而是授權81家第三方機構進行認證。如果一家農場想成為有機食品農場,須向這81家機構中的任意一家,提交過去3年間農場使用的化肥、農藥等添加物的記錄,及未來種植有機作物的耕作方案。農場經第三方機構采集土壤樣本化驗合格后,還須經過3年的觀察過渡期才能獲得有機食品認證。而且認證的有效期只有一年,期滿后還得重新認證。
據密歇根州“theRapidian”網站報道,有機食品在生產過程中不能使用化肥,也不能使用殺蟲劑和除草劑,因此要雇傭大量人手除蟲除草。
“我們的一大塊預算就是人工費。”凱蒂·勃蘭特說,她是密歇根齊蘭市有機食品生產商“海嘯社區農莊”負責人。
按照凱蒂的說法,農場去年的預算為19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18.2萬元),僅人工就花了7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3.55萬元),占總預算的近四成。此外還有貸款、保險、2000美元(約合人民幣1.24萬元)的檢驗費,以及占農場收入1.5%—3%的“特許權使用費”。重重“壓力”,讓很多有機食品生產者覺得“只要不虧本就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