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體上看,韓國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體系較為完善,專利權人在面臨可能的侵權者時,可以考慮以下方面:
①評估專利有效性:在提起專利訴訟之前,非常重要的一步是評估擬起訴的專利的有效性。這包括確定專利是否有效,是否存在無效性的爭議,以及它是否能夠支持侵權指控。在此階段,通常需要與專業專利律師合作,確保專利有效且擬訴侵權方侵權了自身有效的專利。
②證據搜集和保全:在專利訴訟中,證據至關重要。需要開始收集相關證據,包括專利文件、相關技術文件、通信記錄等。同時,確保證據得到適當的保全,以防止證據喪失或被篡改。由于專利侵權的證據通常由被訴方掌握,因此在訴前對專利證據的保全相當重要,否則在訴訟過程中,對方有可能會采取隱匿、銷毀及篡改等手段來阻礙己方獲得證據。
③選擇法院和提起訴訟:填寫起訴狀,并向符合管轄規定的法院提起訴訟,同時需要更加詳細的了解法庭程序、注意事項等內容。在提起訴訟時,可以根據情況申請臨時禁令或請求海關采取措施,從而更好的維護自身權益。
④準備庭審和辯護:針對庭審的準備至關重要。這包括為證人準備、制定辯護策略、準備辯詞和展示材料。該過程通常也需要當地的律師在庭審中代表己方進行辯護。
⑤考慮其他解決途徑:如果在一審中沒有解決爭議,可以考慮是否上訴。此外,由于韓國的訴訟周期較長,流程較為繁瑣,聘請律師的價格較高,根據案情,通常每個案子的訴訟金額在10 萬美元-100 萬美元不等,因此申請人可以根據勝訴的概率和賠償的金額綜合判斷,謀求在訴訟過程中尋求調解或和解,以減少訴訟的時間和成本。
當成為被訴侵權人時,通常會先收到對方的警告書。在收到警告書之后,需要立即核實是否存在侵權行為。除了上文提到的諸如證據搜集和保全、準備庭審和辯護等事項外,還可以根據情況采取如下措施:
①若經過分析,發現己方的產品不存在專利侵權的風險,則可以選擇發起“權利范圍確認審判”85。權利范圍確認審判是指被告向法院提起訴訟,確認己方的實施方案未涉及對方的專利權范圍。若法院確認己方不侵權,則可以終結對方的指控,保障己方的合法權益。
②若己方的產品存在一定的專利侵權可能性,但同時存在通過訴訟獲得勝利的可能性,則可以選擇主動應訴。在應訴過程中,具體的抗辯理由可能包括主張對方專利無效、采用的技術為現有技術等。在訴訟過程中可以根據情況選擇和解或調解等措施,以避免長期的法律糾紛和可能的損失。
③此外,還可以選擇提起反訴,即利用己方已經擁有的專利向對方提起侵權訴訟。然而,這種情況的前提是對方的產品有一定概率落入己方專利權的范圍內。
(來源:Monica聊知識產權)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