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些主營海外節日裝飾擺件的跨境賣家,最近斬獲了許多“意外收獲”。李風最近上架的針對萬圣節、圣誕節定向開發的出海新品就展露了強勁的增長勢頭,他推出的一款新產品在SHEIN店鋪里每天都有1000多個消費者下單,這大大超過了預期。于是公司不得不調整產能加大生產。媒體了解到,這款外觀上融合了南瓜、樹木、五彩小寶石的桌面爆款擺件,正是李風在注意到SHEIN平臺的節日營銷節點提醒后,提前上架測試萬圣節消費熱度的應景物件。
作為下半年最大的狂歡節日之一,關于萬圣節的傳統消費已經被海外玩得越來越酷——不僅自己要穿得怪,還要把家里扮得酷,要跟上流行的圈,更要做最靚的仔。此外,這幾年來不少外國人在夏季落幕之時就會早早著手籌備萬圣節、感恩節、圣誕節等歡度節日的用品。一份市場調研數據顯示出,喜歡提前一個月以上選購節慶產品的這一消費人群比例已經超過了34%,購買力相當可觀。
1. 不斷拉長的“節日經濟”,更從容的跨境旺季時間
從10月份開始,國際消費市場即將進入節奏緊湊的狂歡階段:一連串的節日緊隨而來,從萬圣節的南瓜燈到感恩節的火雞宴及隆重餐具,從黑色星期五的全品類購物狂歡到網絡星期一的在線搶購,直到圣誕節的麋鹿和禮物到來,每一個節日都是足以讓國外消費者眼睛發光、購買力迸發的關鍵節點。
與此同時,一個有趣的商業趨勢也在興起:受到市場需求的影響,節日假日購物的商業啟動變得愈發前置。部分業內人士認為,更長的促銷期會為賣家預留更多的時間吸引顧客,增加銷售額,而從行業維度看來,拉長的促銷活動亦可以減輕國際物流配送高峰期間的壓力,使國際消費者得以從容下單選購種類繁多的中國制造產品,享受到更愉悅的體驗。
以今年萬圣節為例,很多SHEIN賣家就在提前規劃專屬于歡度節日的新產品,希望更早地吸引到消費者的預算。這股趨勢不僅僅是短期市場現象,也顯示了全球消費者習慣和市場商業策略的明顯變遷。
人工智能數據預測平臺Granularity專注于社交媒體和搜索引擎數據,它預測的數據支持了上述趨勢:萬圣節的消費延長并非只是一種預感。沃靈頓商學院的學者也認為,有些零售商依賴節日季來占據年銷售額的30%,這促使零售商進一步延長銷售時間。“我認為零售商正在尋找這些機會,他們正努力推動、努力創造消費節日。”他還說,“(零售商)他們希望能夠將銷售擴展到一年中的更多時間。”
在SHEIN網站上,萬圣節新品的上架時間也變得更早,從7月底、8月上旬不少商品的銷售量和搜索量就在升溫。以至于今年甚至誕生了一個更新鮮的“節日”:夏季萬圣節。“夏季萬圣節”被認為是融合了夏日慶典和萬圣節,從海外人群對節慶的狂熱需求來看,一年一次熱鬧搞怪的節日已經無法滿足他們的大胃口。在一些社交媒體上媒體甚至發現一些網友還早早過上了“夏季萬圣節”,也就是說,很多人那時已經忍不住地在慶祝和享受購物狂歡。
媒體從SHEIN賣家處了解到的消費者習慣來看,不少海外購物狂們會在七八月開始挑選節慶用品,到九月、十月這幾周更是下單高峰期。從購買的產品種類來看,消費者的大部分預算花在置裝和家居裝飾,其次是各種能夠營造濃厚節日氛圍的產品,比如一些扮靚道具、假發、美甲等。
即便有的賣家已經在自己的網店里上架了不少款式的萬圣節新品,還是有買家抱怨新品來得遲。“我已經買到了一條萬圣節披風,這遠遠不夠。”一名來自法國法蘭西島大區的一位消費者在網絡上表示,“還有南瓜耳環。去年我有些東西沒有下手,現在我正計劃著如何努力搜羅,希望圓滿達成今年的消費清單!”
在蓬勃需求的推動下,對于跨境賣家而言,把握好旺季產品開發的時間與上新的節奏至關重要,在具有銷售確定性的旺季來臨前,就要提前規劃上新和測款節奏,經過市場的前期檢驗后得到較為準確的備貨建議及趨勢預測,才能在旺季到來時頻出爆款,且不斷碼、不斷貨,穩穩接住涌入的用戶和訂單。
SHEIN賣家王云峰在萬圣節期間的銷售很有代表性。他在去年7月8日上架了一款萬圣燈飾商品,上架一周日均出單10+;8月初開始迅速攀升,日銷量最高達到2200+單,萬圣期間爆款產品銷量達到60000+單。爆款的出現也帶動了王云峰整個店鋪銷售的產品,從起量到爆發增長幅度近300倍。
賣家江云最近也在圍繞著惦記了很久的萬圣節發起了最后階段的“備貨沖刺”。 江云心態積極的原因很簡單,2023年她從SHEIN上吃到過一波萬圣節裝飾燈銷售的紅利,但可惜準備不足,上架產品太少,導致關鍵時刻庫存沒跟上,大賺變小賺,感到遺憾。所以從今年3月起江云每隔一段時間都要拉著SHEIN的員工溝通節慶燈飾的上新節奏和選品方向,發誓今年旺季要完整地把紅利吃下來。
海外“急性子”消費者的購買激情與SHEIN賣家的上新熱情雙向奔赴了,對于前者而言,與其等到氣溫下降才去雕刻南瓜、收集玉米糖、以及考慮裝扮,不如現在馬上把那些兼有可看性和可玩性的寶貝們收進自己的購物單。
2. 火線急聘電商員工,SHEIN賣家重用專業人才迎戰萬圣節
那么,能否敏銳地捕捉并利用好節慶銷售趨勢,對于跨境賣家抓住旺季至關重要。尤其是對于以節慶產品為主的跨境電商來說,在下半年旺季的銷售業績往往是他們一年收益的主要來源。全年的盈利狀況很大程度上要取決于這短短四個月的市場表現。
作為萬圣節cosplay的造型幫手,紋身貼賣家郭峰早早開始上架與特殊妝容相關的萬圣節款產品,他們還聘請模特搭配上各種個性飛揚的彩妝,盡可能多地展示出產品的可玩性。郭峰說:“我們會提前規劃年度產品線,每個節日或季節上什么類型的產品,中間再根據SHEIN團隊的開發建議進行補充,保證消費者能及時找到讓他們眼前一亮的新款”。
做好年終節慶旺季的生意,也是鄭遠陽擅長的一件事,他的公司主營布藝節慶公仔,擁有11家工廠(主要分布在浙江和廣東),其SHEIN店鋪已經連續三年保持了70%以上的增長速度,還曾經誕生過一款風靡海外的節慶氛圍布藝公仔,在巔峰時期的單款單月銷售數量超過了100萬只。
在媒體近日聯系到鄭遠陽時,他剛剛結束了一場與運營部門和采購部門的內部會議,確認了準備供應海外市場的第二批萬圣節產品備貨已入倉。他要求,為今年萬圣節而上架的產品都要新,另外突出強設計元素并推出更多組合套裝,鼓勵團隊把今年的萬圣節跟圣誕節的銷售之戰拿下來。
談到如何規劃公司發展,鄭遠陽透露,早先從純粹的國內批發企業轉做跨境電商,他幾乎沒有一絲猶豫:在國內的傳統批發網站上經營存在著一個很要老命的問題,就是格外吃庫存。據鄭遠陽描述,比如以前每達成1000萬左右的銷售額,相應的庫存量通常在200萬以上,尤其是銷售的是季節性產品,一旦算不好量和賬,那么產生的大量庫存基本上就是要再放一年,到第二年的話很有可能再賣不動了。
“但通過SHEIN做跨境電商之后,我的所有經營決策背后都是根據一組組的銷售關系,賬目很清晰,經營數字很透明。根據這幾年的經驗,SHEIN上的產品銷量相對來說在新品期是會一直增長,增長到某一節點開始趨于平穩。所以這個備貨我大致可以去算得到,并且每次新品推出后先行生產一兩百件再逐步追加,返單完全來得及。
SHEIN自主品牌擅長的“小單快反”創新模式,通過平臺化模式也在賦能給更多賣家和產業帶,在鄭遠陽的工廠里,“小單快反”已變得易于實踐。他認為,SHEIN的其中一項優勢正在于對生產型賣家的按需生產指引和數字化賦能,不僅工具齊全,平臺提供的趨勢和熱賣元素對賣家的運營規劃和產能管理亦有很大幫助,“而且相比于其他平臺,SHEIN提供的賣家后臺頁面的操作邏輯和銷售數據更清晰些”。
下個月初萬圣節 就要到來,鄭遠陽公司就要沖刺今年的銷售高點了。他預計今年的萬圣節銷售額能超過1500萬,全年銷售額突破8000萬元。為此,公司正在“招兵買馬”擴充專業電商人員。據了解,鄭遠陽的公司從20人規模開始進軍跨境電商,公司已有員工100多人,如今決定繼續擴招30人,以供企業四季度之需及后續長足發展。
對于新入局跨境電商的一些企業來說,跨境供應鏈的建設、海外營銷、售后服務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在經驗值不足的時候,容易導致出海成本攤高,另外,包括了解市場和海外合規的風險和成本,都是跨境銷售中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通過SHEIN平臺出海無疑是許多賣家希望進入“快車道”的優質之選。
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雨果跨境取得聯系。
(封面/圖蟲創意)
(來源:雨果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