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Temu、Shein、海外抖音TikTok、阿里等在出海的業務持續深入,越來越多人也將目光轉向海外。
消費者消費意愿持續處于高位的美國,成為很多賣家眼中的「金礦」。
干勁滿滿地進入美國市場前,還得了解清楚以下4點:美國公司類型、美國的稅收制度、美國「社保」,和未來可能存在的、轉讓定價的相關規定。
必知點1:美國公司類型
在國內,注冊一家公司,可以在全國范圍內經營,且公司成立后也無需額外進行注冊;
但在美國,公司是以州一級為單位設立,并且在注冊州外有經營活動的情況下,還需要額外進行注冊和稅務上的處理。
對于賣家們而言,C公司、LLC公司、合伙企業和分支機構,都是在注冊美國公司時值得考慮的選項。
C公司
和國內的股份有限公司類似,C公司也是可以發行股票的,并且需要向州政府提交章程或其他文件、獲得批準后才可成立。
合伙企業
目前,國內的合伙企業都需要向相關部門申請,才可成立。
但在美國,情況會因為合伙企業的不同類型,而產生不同的要求。
像是普通合伙(General Partnership)就不需要向州政府遞交文件,合伙人之間基于口頭或書面合同、共擔風險和利潤即可;
而有限合伙(Limited Partnership)和有限責任合伙(Limited Liability Partnership)則需要向州政府提交申請。
但無論是哪種合伙企業性質,每個合伙人都需要共同分享公司的收入、虧損和稅務。
LLC公司
LLC公司屬于美國比較特殊的公司制度。
它結合了C公司的「有限責任」和合伙企業「靈活」的特點,受到很多賣家的青睞。
而在稅務的處理上,LLC被視為「穿透實體」——公司層面的稅務會直接「穿透」到公司所有者的個人稅表上進行處理。
分支機構
如果不想設立美國公司,那么賣家們還可以選擇直接在美國設立分支機構。
如果確定在美國設立分支機構、開設辦事處、聘請員工、維護庫存等等,那么該分支機構會被視為非美國公司在美國的常設機構PE(Permanent Establishment),會涉及關聯收入ECI(Effectively Connected Income)。
必知點2:美國的稅收制度
美國分為聯邦稅和州稅兩層。
聯邦層面,美國聯邦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為21%;在美國從事業務的非美國公司的美國收入,也同樣按此稅率征稅。
而州或地方政府,通常會以1%-12%左右的稅率征收所得稅,有些州甚至不征收企業所得稅。
但如果美國公司在多個州都有業務的情況下,這些應該納稅的應稅收入會在各州之間進行分配,避免二次征稅。
在州層面,許多州政府主要征收的是銷售稅。
銷售稅的本質是一種消費稅,僅針對終端消費者的消費進行征收。
自2018年Wayfair案后,亞馬遜、沃爾瑪等平臺都開始幫助賣家們代扣代繳銷售稅。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亞馬遜FBA物流服務,或是打算開拓獨立站銷售渠道的賣家,則仍需要自行處理銷售稅問題。
除了所得稅和銷售稅外,賣家們還要注意關稅的相關問題。
必知點3:美國「社保」
如果想在美國雇傭員工,那么美國「社保」也是必須要繳納的稅款。
雇主和雇員各按6.2%的稅率繳納社會保障稅,醫療保險稅則是按雇員工資的1.45%進行繳納。
此外,不僅聯邦對社保有所要求,像是有些州還會要求公司繳納州層面的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
除了社保外,有些公司為了吸引優秀人才,還會提供美國版「養老金」,即401(k),甚至會提供額外的醫療福利,等等。
必知點4:轉讓定價
賣家們收入變多、體量更大的時候,將可能會涉及轉讓定價的相關問題。
當涉及美國公司和非美國的關聯公司交易時,美國國稅局IRS可能會盯上這筆交易。
一般情況下,IRS允許使用可比利潤法、利潤分割法等方法,衡量交易價格。
公司需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并記錄相應的方法,并保留能夠證明價格合理性的相關文件。
若未能留存相關文件,可能會招致高額的罰款,或是引發雙重征稅的問題。
(來源:艾凡咨詢公眾號)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