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政策助力,跨境電商蓬勃發展
跨境電商行業在國家多項政策支持下,業務量持續攀升,成為我國外貿發展新動能。海外倉需求持續擴大,為國內跨境電商企業帶來新商機。
近年來,我國對跨境電商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國家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從 2014 年國務院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開始,到 2024 年 6 月商務部等 9 部門發布關于拓展跨境電商出口推進海外倉建設的意見,一系列政策涵蓋了試點布局擴大、發展新模式、貿易便利化、稅收優惠、金融支持等多個方面。
政策的支持使得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不斷增長。2023 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 2.38 萬億元,增長 15.6%,其中出口 1.83 萬億元、增長 19.6%。2024 年一季度,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 5776 億元,增長 9.6%。
海外倉需求也在持續擴大。按照行業規律,電商平臺平均每增加一百億美元交易額,就需要增加百萬平方米面積的海外倉為之提供物流服務。2023 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 2.38 萬億元,2024 年一季度跨境電商進出口 5776 億元,可見海外倉建設需求側的驅動力十分充足。
海外倉建設需求旺盛,呈現持續擴建趨勢。國內電商使用的海外倉分為租借第三方平臺或企業的海外倉和自建海外倉兩類。自建海外倉不僅能更好地解決物流時效、及時退換貨等問題,還能令管理、運營、庫存等更加可控。政策、需求、挑戰都在推動海外倉建設 “向上走”,資本端也果斷出手。2024 年 4 月份,國內與海外倉相關的投融資事件就發生了 4 起,共涉金額 5.55 億元;2023 年全年,相關投融資事件共 6 起,投資金額共計 6.15 億元。
不同主體對海外倉的使用需求不同,開展建設時需 “對癥下藥”。有長期出海規劃且實力較強的企業,單獨自建海外倉更符合長遠發展需求;有建設需求、體量一般的企業,同其他產業鏈上企業優勢互補、共建海外倉較為劃算;受實力限制的企業,租借第三方平臺的海外倉也未嘗不可。此外,還可鼓勵企業通過并購重組實現對海外原有倉庫的整合,減少重復建設。
二、對外投資,拓展全球市場版圖
(一)規模領先,投資結構變化
我國對外直接投資規模全球領先,流向東盟的投資規模強勁增長。對外并購規模回落,綠地投資等其他形式更加活躍。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22 年全球對外直接投資流量 1.5 萬億美元,其中美國位居首位,達到 0.37 萬億美元,中國、日本規模緊隨其后,均在 0.16 萬億美元左右,三個國家合計占比達到 46.5%。截至 2022 年末,全球對外直接投資存量 39.9 萬億美元,其中美國、荷蘭、中國、英國處于前列,規模分別達到 8 萬億、3.2 萬億、2.8 萬億、2.2 萬億美元,合計占比約 40.8%。我國對外直接投資規模處于全球領先位置,2022 年流量、存量占全球的比重分別達到 10.9% 和 6.9%,位列全球第二和第三。
2022 年,我國對外并購實際交易總額 200.6 億美元,比 2021 年下降 37%,在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中,并購的占比從 2016 年的 44.1% 逐步回落到 2022 年的 9.3%。而與此同時,綠地投資卻表現活躍,為對外直接投資給予有力支撐。我國境內對開曼群島、英屬維爾京群島的投資在 2021 年、2022 年先后回落,對歐盟、美國、澳大利亞的投資自 2019 年斜率放緩,而對于東盟的投資規模保持強勁態勢。這一方面是因為國際稅收治理體系的完善,全球因 “避稅天堂” 而對外投資的行為已經收斂;另一方面,在 “一帶一路” 倡議的推動下,流向共建國家的對外投資增速穩步提升。
(二)產業布局,各有側重
我國對外直接投資覆蓋范圍廣,不同行業在不同經濟體的產業布局不同。制造業對外直接投資主要流向歐洲、北美洲。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批發零售行業的對外直接投資主要分布在亞洲、拉丁美洲。制造業的對外直接投資更多流向歐洲、北美洲。在大洋洲和非洲,采礦業、建筑業的對外直接投資分別占據主導,這與當地資源稟賦以及需求密切相關。2022 年我國境內對外直接投資存量主要以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居首,規模超過萬億美元,占比達到 39%,然后批發和零售業、金融業、制造業、采礦業、IT 服務業的規模超過千億美元,這五大行業合計占整體的比重達到 46.5%。制造業是對外直接投資最為活躍的主體,其中汽車制造業存量規模領先,2022 年達到 631.8 億美元,計算機通信設備、專用設備、醫藥等制造業以及非金屬礦物制品等領域的規模也相對靠前。
三、電商賦能,傳統產業加速出海
(一)小挖掘機走紅,開拓國際市場
國內工程機械產業借助跨境電商,開拓國際市場。小型挖掘機出口量增長,企業通過海外倉提升發貨效率,拓展海外市場。
近年來,國內工程機械產業乘上跨境電商這股東風,開拓國際市場。其中,小型挖掘機表現尤為突出。以山東濟寧高新區為例,這里作為國內小型挖掘機主要產業帶之一,通過跨境電商方式出口產品的企業數量越來越多。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海外跨境電商平臺小型挖掘機的商家數量增速超過了 11.85%,而在山東濟寧,小型挖掘機的平臺商家數量增速超過了 15%。
小型挖掘機出口量增長顯著。上半年,山東濟寧某小型機械生產企業的小型挖掘機出口量增長了 60%,海外個人用戶購買數量越來越多。企業負責人表示,上半年海外用戶增長了 50%,需求量很大。為提升發貨效率,企業采用海外倉模式,將產品提前發到海外倉,國外客戶下單后,6 至 10 天就能收到貨。這種挖掘機體積小、功能多樣,很受海外消費者歡迎。正是看到海外市場潛力,該企業在跨境電商平臺上連續開設了 9 個店鋪,海外訂單占比從幾年前的 20%,提升到如今的 70%。今年,企業還將業務從歐美市場進一步拓展到中亞市場,并進一步擴大產能,增加了 2 條生產線,生產面積增加了 4000 平方米左右。
(二)鋼制家具出海,產業帶迎新機遇
跨境電商融入,河南洛陽鋼制家具產業帶集體出海,生產廠房發生新變化。
在河南洛陽,一個村鎮上聚集了幾百家鋼制家具生產企業。跨境電商的融入,讓這里的鋼制家具集體出海。數據顯示,伊濱區龐村鎮是享譽海內外的 “鋼制家具之都”,擁有 1000 多個品種、總產值 160 億元的鋼制家具產業集群。利用線上線下兩種模式,龐村鋼制家具線下遍布全國 8000 多個網點,電商 1000 多家,線上銷售 26 個億,天貓、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上的鋼制家具產品,90% 由伊濱的企業和人員負責,銷售份額占全國 70% 以上。
為推動鋼制家具產業發展,洛陽海關發揮職能作用,支持洛陽市設立跨境電商申報平臺,指導 16 家鋼制家具生產企業開拓跨境電商出口貿易。同時,結合洛陽綜保區功能定位,引導企業利用海外市場淡季生產鋼制家具并進入綜保區存儲,提升企業連續生產和物流效率,壓縮企業成本,提升企業國際市場競爭力。例如,河南鋼美科技有限公司從營業額 1000 多萬元發展到去年的近 1 億元,公司產品在海外競爭力明顯增強。
拼多多跨境電商業務也為龐村鎮鋼制家具企業帶來新機遇。其招商團隊深入龐村鎮進行實地調研,并舉辦招商推介會,為參會企業帶來跨境電商策略分享與實戰指導。此次推介會為龐村鋼制家具企業打開了通往海外市場的新大門,增強了他們拓展海外業務的信心與決心。
四、品牌打造,多元布局提升競爭力
(一)亞馬遜高管談機遇
亞馬遜全球開店亞太區執行總裁戴竫斐強調,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產品創新是實現差異化競爭的關鍵手段,同時也是賣家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路徑。而賦能品牌打造,幫助賣家在全球范圍內樹立品牌形象,是亞馬遜明年的戰略重點之一。戴竫斐認為,這兩者雖然都具有一定的難度,但卻都是極為重要的機遇與挑戰。
亞馬遜中國副總裁、亞馬遜全球開店亞太區企業購負責人楊鈞提出了四個結構性機遇。首先,隨著受過高等教育的工程師勞動人口的上漲,中國將會涌現出越來越多具有 “工程師紅利” 的硬科技出海品牌。其次,中國數百條產業帶上擁有十幾萬家工廠,這些企業的傳統貿易正在向跨境貿易轉型。再者,中國品牌出海已成趨勢,國內品牌發展到一定程度后,自然會考慮全球擴張。最后,中國年輕的中小企業和創業者也將成為重要力量,他們中的許多人會投身硬科技出海、制造業出海,逐步成長為品牌商。
(二)打造品牌,脫離價格內卷
在競爭激烈的出海市場中,打造品牌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一個成熟且有價值的品牌能夠幫助企業擺脫流量和價格內卷的困境,持續吸引消費者,產生強大的黏性。亞馬遜為賣家提供了眾多打造品牌的工具和產品。例如,通過 A + 頁面,賣家可以利用圖片和文字的組合,展現場景化的商品圖片,講述獨特的品牌故事,增強宣傳效果,提升銷售轉化。Vine 計劃則能幫助賣家快速獲得高質量評論,提高流量和轉化率,優化產品。品牌分析工具提供六份品牌分析數據報告,貫穿選品、引流、轉化、復購的全鏈路,為賣家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助力明智決策。
(三)多元布局,不可錯過的優勢
中國出海企業在亞馬遜平臺上的 To B 方面存在著巨大機遇。在亞馬遜上,有超過 600 萬的企業客戶,許多中國企業通過亞馬遜企業購把產品銷售給海外大型機構,其中包括財富 100 強里的 96 家。與三年前相比,在亞馬遜上同時布局 B 端和 C 端的中國賣家數量增長了近 90%。楊鈞指出,中國供應鏈能力不僅在 C 端發揮作用,在 B 端同樣能通過與終端用戶的交互,進一步刺激新的產品和創新。對于那些品類天然符合兩端需求的賣家來說,多元布局無疑是一個不可錯過的優勢。例如,一些企業既可以為個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消費品,又能滿足企業客戶對于批量采購的需求,通過多元化的布局,實現業務的持續增長和品牌的全球化拓展。
五、創新服務,金融支付助力出海
(一)資金安全與效率是關鍵
在跨境金融支付領域,資金安全、匯率損失以及收付效率一直是困擾眾多企業的核心痛點。不同國家的支付習慣和監管政策存在差異,這使得跨境支付面臨諸多挑戰。例如,各國中央銀行金融支付體系不同,影響了不同銀行系統中的操作性和轉賬流暢性,可能導致一個銀行操作成功而另一個銀行操作失敗,引發信用風險和結算風險。同時,跨境支付費用成本高,大概是國內平均支付成本的 10 倍,耗時長,需要至少兩個以上的銀行代理業務,甚至還有中轉行,跨境轉賬支付有時需要花費數天,甚至更長時間。此外,透明度低,用戶無法監控跨境轉賬支付的過程,也無法預見完成時間,難以進行有效的流動性管理。
而本土化支付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運營風險,提升出海效率。以螞蟻國際萬里匯為例,其主要解決了手續費和匯損的問題。對于小賣家而言,資金是最大的挑戰。選用本土化的支付方案,如萬里匯作為螞蟻國際旗下的品牌,能提升支付效率,降低運營風險。其一,確保資金安全,眾多平臺讓賣家不擔心賣貨問題,但更怕錢出去了回不來。其二,匯率的差別雖小,但單筆累計下來能節省很多成本。今年廣交會期間,萬里匯為外貿商家推出的新產品 WorldTrade,借助安全風控和智能履約技術,可以支持 6 大卡組支付以及萬里匯的賬戶支付,傳統外貿商家使用之后可以快速實現業務流和資金流的無縫銜接,同時,提升訂單支付效率 10 倍,還降低支付成本超過 30%。
(二)品牌化賣家增長迅猛
2024 年一季度,跨境電商領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用萬里匯去海外展業的中國商家數同比增長 56%,其中品牌化賣家同比激增了 145%。這一數據充分顯示了中國跨境電商行業的活力和潛力。
細分市場中,新興市場跨境電商發展迅猛。根據益普索對 29 個國家消費者的調查,在全球消費者信心逐漸回暖下,新興市場表現亮眼。當月消費者信心指數排名前五的國家分別為印尼、印度、新加坡、巴西及墨西哥,消費者信心指數遠超全球平均水平。新興市場的崛起為跨境電商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隨著全球化的加速和互聯網的普及,跨境電商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首選購物方式。全球跨境電商市場規模預計在 2024 年將達到近 2 萬億美元。
在新興市場中,跨境支付的需求也日益增長。各跨境支付平臺積極響應市場需求,不斷提升服務質量。例如,連連數字建立了覆蓋 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全球支付網絡;萬里匯業務覆蓋 200 多個國家和地區,連接如亞馬遜、速賣通等全球近 30 多個平臺和 20 多家獨立站。這些平臺為跨境電商企業提供了高效、便捷的跨境資金結算服務,助力企業出海。
(來源:跨境出海小助手)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