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擴大進口的措施實施半年有余,記者分領域對進口商品市場開展了調研。越來越注重性價比的國內消費者,對于進口商品的選擇也日趨理性
今年上半年,我國進口服裝銷量不高,部分經營進口服裝的商家普遍表示,市場需求不佳、消費者購買積極性不高成為進口服裝銷量差的主要原因。業內人士表示,電商銷售模式將會是進口服裝商家提高商品銷量的有效渠道。
進口服裝商家盈利低
記者來到北京市多家大型商場與進口服裝品牌的商家交談,詢問其銷售情況,商家普遍搖頭表示形勢很不樂觀。“今年1~6月份,我們品牌的服裝銷售情況比較差。我們家主要經營男褲,其商品都是從國外進口的,消費者對于進口西褲的購買熱情不高,作為商家感到生意很難做。”北京市王府井東方新天地購物中心一位進口男褲品牌的售貨員告訴記者。
“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我們品牌的銷售業績不太樂觀。近半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擴大進口的政策,我們品牌進口服裝的價格有所下降。進入到國內商場后,店面租金、人工費用、電費等成本費用仍居高不下,使得我們商品的零售價格無法大幅下降,因此有許多消費者認為進口服裝價格高,失去了購買興趣。”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進口服裝品牌專柜的售貨員感嘆道。
“打折促銷是提高銷量的好方法,但是從近半年的銷售情況來看卻不那么理想。從今年元旦開始,一直到六一兒童節,每一個節日我們都推出了促銷活動,優惠力度也是比較大的,可是銷量卻未出現明顯增加,消費者購買量的不足。直接影響了進口商品的數量。近兩個月來,我們店的進口服裝庫存比較高,因此放慢了進口新服裝的速度。”一位進口服裝專賣店的負責人表示。
消費者購買積極性不高
近日,記者走訪服裝市場,隨機對消費者進行采訪,了解進口服裝的購買情況。“純進口的服裝價格是很高的,記得4月份時,我在商場看上一款進口連衣裙,價格要4000多元,雖然很漂亮,做工也很好,但是價格太高了,便放棄了購買計劃。”消費者楊女士表示。
“與國產服裝相比,進口服裝即使是在打折促銷時,價格也是很高的。我在五一期間看上了一款進口品牌的兒童套裝,當時售貨員說是新款,只能打9折,折后價格為1200元,由于價格太高沒舍得購買。六一兒童節時,我又來到同一家品牌童裝專柜,發現打折后的價格仍在1000元左右,價格還是太高,最終選擇了購買國產童裝。”年輕媽媽于女士說。
“進口服裝是有很多優點的,比如面料舒適、質量安全,而且設計比較時髦,最重要的是廠家往往會在服裝產品的細節上下大功夫,與國產服裝相比更精致。不過進口服裝的價格通常比同類國產服裝價格高,這也是許多消費者難以接受的主要原因。”正在商場挑選女裝的吳女士表示。
電商模式可降低經營成本
通過走訪市場記者了解到,市場需求成為制約進口服裝銷量與進口量的主要因素,零售價格居高不下直接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買積極性。業內人士表示,未來,進口服裝商家可以通過電商銷售渠道來降低商品售價,從而提高銷量。
記者了解到,與傳統實體店相比,電商具有經營成本低的優勢,而且消費者通過網上商場購買進口服裝既省時又省力。“我們是專做進口襯衫的商家,目前既有實體店也有網店。對比來看,網店的銷售量要多一些,商品的價格折扣力度也比實體店更高,許多消費者都是在實體店試穿過又來網店購買的。”天貓商城一家經營進口襯衫的網店店主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