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霞光社
作者 :李小天
今年2月,工程設計領域的央企員工Immortal,跟隨中國新能源電池產業建廠的步伐,從土耳其來到摩洛哥。雖然從人均GDP和城建水平來看,土耳其遠比摩洛哥要發達,但Immortal認為,如今的摩洛哥更堪稱“熱土”:“我們公司的第一波考察團隊是在去年6月份來的,那時候摩洛哥還沒有現在這么火熱;但從今年4月份開始,中資企業簡直是涌入摩洛哥,考察團層出不窮,主要聚焦在新能源電池、物流、商貿、汽車產業鏈、電力五大領域。”
如今,土耳其給Immortal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兩年翻了近乎兩倍的物價,總統埃爾多安每況愈下的支持率,以及動蕩的政治局勢與凋敝的經濟環境;Immortal也逐漸適應著摩洛哥這一陌生異域:翻譯軟件難以識別當地人并不標準的法語,英文也沒有普及到可以作為工作語言,在職場外接觸到的諸多本地人只能說某種發音獨特的阿拉伯方言,而在一些公共服務區又時常看到本地語系柏柏爾語寫就的招牌。更多時候,他與當地人溝通依靠的是broken English+畫圖+手語。摩洛哥與中國之間沒有直飛航班,至少要在巴黎、迪拜、多哈完成一次中轉,全程最長可能會花上50多個小時。而這樣一個相距萬里的北非王國,正在成為中國制造相繼奔赴的應許之地。
據統計,自2022年8月,美國國會通過扶持本土新能源汽車制造業的《通脹削減法案》以來,至少有八家中國電池制造商在摩洛哥宣布了新的投資計劃。作為非洲和中東地區唯一與歐盟、土耳其、非洲國家、阿拉伯國家、加拿大以及美國擁有自貿協議的簽署國,摩洛哥成為中國電動汽車產業鏈觸達北美及歐洲市場的重要跳板。
01:是“歐洲后花園”,也是汽車制造的區域重心
如今,隨著與中國經貿往來的日趨緊密,摩洛哥已經出現了很多中國元素。在首都拉巴特、經濟中心卡薩布蘭卡、交通樞紐丹吉爾,各自坐落著一座孔子學院,當地人看到東亞面孔會熱情地招呼“你好”。Immortal也時常在街邊看到比亞迪的大幅廣告牌,但真正在街道上行駛著的中國汽車,是東風和國產三蹦子。這里依然是歐系車的天下,放眼望去,滿街跑著的,皆是雷諾、標致、達契亞,或者是高端一些的保時捷、奧迪。
作為“歐洲后花園”,摩洛哥一直是法國、西班牙等西歐國家離岸外包的核心區域。2012年,雷諾位于北部港口城市丹吉爾的工廠正式投產,成為非洲和阿拉伯地區最大的汽車組裝廠;2015年,標致雪鐵龍集團選擇在摩洛哥大西洋沿岸的肯尼特拉開設一家裝配廠。法國車企的涌入,帶動了上游零配件企業在摩洛哥投資設廠,以及整個汽車產業鏈的發展。
如今,摩洛哥有 250 多家汽車供應商,除了來自法國、德國的制造商外,中日韓三國也皆有布局,共雇傭了約 220,000 名員工。雖然在2023年,摩洛哥僅售出不到 162,000 輛汽車,但這個北非國家每年可以生產70萬輛汽車,向歐洲供應的汽車數量超過中國和日本。
“我們正試圖在十年內完成英國或法國花了 80 年才完成的事情。”一位在法國賽峰集團工作的摩洛哥商人說。這是幾乎所有后發現代化國家都熟悉的敘事:必須極度壓縮西方國家實現工業化的歷程,才有可能躋身如今的全球經貿體系。
從地理區位上看,摩洛哥是非洲大陸距離歐洲最近的國家,北面與西班牙僅一水之隔,直布羅陀海峽最窄處只有14公里,比諸多北京打工人的通勤距離還要近。站在丹吉爾自貿區遠眺對岸,可以看到西班牙的連綿群山。這種獨特的地理特點,造就了摩洛哥兼具阿拉伯、非洲和歐洲三種特色的文化風格。已故摩洛哥前國王哈桑二世在其回憶錄中說:摩洛哥“位于連接海洋、大陸、各族人民和各種文明的十字路口”。
摩洛哥北部的港口城市丹吉爾,扼守直布羅陀海峽西面入口,全球貿易量的20%(包括中國對歐貿易量的60%)途經此處。作為摩洛哥北部的經濟中心與外資聚集地,丹吉爾已建成丹吉爾自貿區、丹吉爾汽車城等多個工業園區,1200多家外資企業聚集于此。
英國《金融時報》旗下機構FDI Intelligence發布的2020年全球最佳自由貿易區排名中,丹吉爾自貿區在全球100個自貿區中排名第二位,僅次于阿聯酋的迪拜多種商品交易中心(DMCC);而在世界銀行所發布的全球集裝箱港口績效指數(CPPI)排名中,丹吉爾地中海港口位居全球第四。
除區位優勢外,摩洛哥也擁有世界上超過70%的磷礦(身為第二的中國只占4.5%),而磷是磷酸鐵鋰電池的核心材料。
目前,全球電動汽車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前十的企業皆來自中日韓三國,其中,中國動力電池供應商占據全球60%以上的市場份額,且“中升韓降”的趨勢日趨明顯。與日韓企業所堅持的三元鋰電(NCM)技術路線不同,中國企業采用的磷酸鐵鋰(LFP)電池技術,正逐漸成為市場主流。“比如去年下半年在韓國成為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的特斯拉Model Y RWD,由特斯拉位于上海的超級工廠生產,所搭載的也是來自上海工廠的磷酸鐵鋰電池,在韓國引發強烈關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朝鮮半島問題研究中心的權小星告訴霞光社。
02:逆全球化浪潮中的“連接器”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與資源稟賦是“地利”;而如今,全球供應鏈格局重構的機遇,對摩洛哥來說便是“天時”。
產業全球化研究機構欣孚智庫向霞光社分析說,隨著全球化退潮,全球供應鏈由原有的垂直一體化分工體系,日趨呈現出圍繞中國、美國、歐盟三大消費中心進行重組布局的趨勢。在亞洲以中國為中心,印度和東南亞國家承接了中國產業升級與生產網絡擴大后“溢出”的供應鏈;在北美以美國為中心,墨西哥、巴西成為新的制造業熱門投資目的地;而在歐洲,則是以法德等西歐國家為中心,匈牙利等中東歐國家,以及土耳其、摩洛哥成為制造業布局重鎮。
原來的供應鏈是直線型,從四面八方匯聚到中國,中國再直接出口到歐美;而現在要繞很多地方,變成曲線的時代。而與歐洲有著緊密地緣政治聯系,且與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摩洛哥,成為曲線供應鏈時代里的一個重要中轉站與停靠點。
《彭博商業周刊》將摩洛哥這樣因為地理位置和促進貿易的能力而日趨至關重要的國家稱為“連接器”:“它們都抱有一種機會主義的愿望,即通過把自己定位為美國與中國(或中國、歐洲及其他亞洲經濟體)之間的新紐帶,抓住即將到來的意外之財。”
數據印證了這一意外之財。2023年,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統計了其開展業務的36個國家——從東部的波蘭到蒙古,從南部的摩洛哥到土耳其——共從中國獲得了近39%的綠地投資,遠高于2022年的5.1%,而在20年前,這個數字僅為0.6%。
摩洛哥成為北非地區首個與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相關文件的國家。2017年啟動的智慧城市——穆罕默德六世丹吉爾科技城,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落地摩洛哥的旗艦項目和重大工程。按照規劃,這座智慧城市將容納約200家中國公司,并將包括一個947公頃的工業加速區(ZAI),以及一個1,220公頃的服務和住宅區以及旅游綜合體。
畢業于法國里昂第三大學的職業翻譯暢宇,已在摩洛哥工作生活多年。她剛來到摩洛哥時,這個國家幾乎沒有中文的痕跡;而2016年,摩洛哥國王穆罕默德六世訪華后,中資企業紛至沓來,因為免簽政策的推出,中國游客也出現在卡薩布蘭卡、馬拉喀什和舍夫沙萬。機場開始增設中文指示牌,孔子學院里的學生越來越多,當地大學生開始選擇去中國交換留學來精進中文,因為他們發現,會中文的畢業生供不應求,很快就能在中資企業或者與中國有商業合作的企業拿到offer。
這一來自遙遠東方的語言,正在成為摩洛哥年輕人在法語之外的另一種選擇。
但美國針對中國電動汽車產業不斷收緊的政策,是影響中資企業在摩洛哥這樣的“連接器”國家穩定經營的主要外部因素。
對此,欣孚智庫向霞光社分析說,2020年7月,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三國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美墨加三國協議》(USMCA)正式生效以來,諸多中國的車企、汽車配件廠商、家電企業涌入墨西哥這片制造業的新大陸。而近期,中國在墨西哥的投資增長迅速,已經引發美國國會內部關注。2023年末,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和墨西哥財政部長拉米雷斯簽署了《意向備忘錄》,耶倫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與墨西哥的合作將重點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墨西哥的外國投資審查機制進行修訂,輸入更多美國的經驗與做法;另一方面,則是提高補貼審查和關稅,美國可能通過加強和墨西哥的合作,對中國新能源汽車通過墨西哥出口美國產生一定的壓力。
“現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又接連涌入摩洛哥,如果美國發現了這一給中國制造商打開的缺口,可能會出臺相應政策來進行一定的圍堵,其政策的關注點也會從組裝地向企業實體發生轉變。”欣孚智庫的創始人宋欣說。
03:中企落子摩洛哥,競爭與挑戰
在現代摩洛哥,始終延續著一年一度的效忠國王宣誓儀式,這一儀式被稱為 bayah。當國王走出宮殿大門時,受到穿著白色 djellabas (摩洛哥男女常穿的寬大長袍)和尖頭兜帽的官員的歡迎,他們集體對國王行鞠躬禮和吻手禮。官員們在烈日中的漫長等待、國王高居馬背俯視民眾的壓迫感,無不彰顯著王室無可爭議的權威與力量。
摩洛哥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但其國王并非僅是象征意義的國家元首,他對每一件重要的事情都有最終決定權——他是武裝部隊的首腦,是最高司法機構,可以通過皇家法令解散議會。“誰不服從我,誰就不服從上帝,”前任國王哈桑二世曾在1994年引用先知的一句話宣布。
對此,學者王獻通過考察摩洛哥的歷史,分析得出摩洛哥王權政治得以持續穩定的原因:國王對公共領域的霸權阻礙了政黨代表社會的能力,特別是在政策制定方面。幾乎所有被外界視為自由化和民主化的改革行動,都是由國王發起的,而且只有國王能把握改革的尺度和范圍,擁有改革基本制度和推行自由化措施的權威性,在樹立自身開明形象的同時,確保國家政權的穩定性;相比之下,政黨執掌的政府主要是執行者,施政的過失會被認為是執行的問題,不會上升到對君主合法性的質疑。
王權政治一方面讓摩洛哥保持了政局和社會穩定,另一方面,則必然會帶來腐敗、行政效率低下、貧富差距懸殊等社會問題。據《Tatler》估計,摩洛哥現任國王穆罕默德六世以82億美元的資產成為2019年世界第五大富豪君主;但在另一極,就業不足、通貨膨脹飆升讓摩洛哥900萬人口陷入貧困之中。
根據透明國際(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報告的2023年清廉指數,摩洛哥的得分為38分,在180個國家中排名第97位。自2018年以來,摩洛哥的清廉指數持續走低。“摩洛哥政府部門官員腐敗現象比較普遍,政策執行不力;且王室與政府間的關系盤根錯節,企業落地摩洛哥,后期的隱性成本會比較高昂。”欣孚智庫的創始人宋欣告訴霞光社。
“在當地開展業務,一定要找到靠譜的本地合作方,這個合作方可以是律所,可以是事務所,也可以是咨詢公司,但是一定要有本地資本,這樣在語言文化或者項目公關上非常重要;第二點建議就是團隊成員里一定要有精通法語的人員,這樣在和本地人的溝通上才更為順暢。”常居摩洛哥的法語翻譯暢宇說。
她見到過有中資企業過來摩洛哥,需要租一塊地去建廠房,但實際上這塊地已經有租客了,現有租客想當二房東賺差價。但在摩洛哥,二房東沒有簽署轉租合同的權力。“因為沒有深入調查這塊地和出租方的背景,這家企業就被忽悠著簽了無效合同。”
此外,在摩洛哥,公司招募到合適的本地化人才也并非易事。在 2024 年 Insider Monkey 全球教育指數中,摩洛哥在 218 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 154 位。缺乏優質大學、人均受教育年限太低及教育支出過少,是摩洛哥人才匱乏的重要原因。
并且,根據摩洛哥相關法律規定,赴摩洛哥投資的外國公司或從事承包工程的外國公司,其雇用本地員工的比例不得低于70%。摩洛哥新政府對外籍人員工作政策日趨收緊,外籍人員工作合同統一由拉巴特勞動局審批,而且申請職位需要經摩洛哥政府職業介紹所登報招聘,如果無本地合適人員應聘,方可批準外籍人員來摩洛哥務工。
Immortal曾在英國留學,他覺得相較于英國和土耳其,摩洛哥反而是讓他最能產生文化親近感的國家。“我驚訝于他們的文化底色和中國的相似程度,他們也講究平和善良,要照顧鄰里,要孝順,要忠誠。他們也會為處理婆媳關系、公司里有關系戶這樣的事情而發愁。”
但是,文化上的親緣性不代表在職場上當地人能夠順滑地認同中國人的工作理念。“當地普通人感覺對于掙錢并沒有那么積極,非常松弛,例如對于一些比較容易就能掙到錢的事,如果他們沒有心情做,他們都會拒絕。另外在詢價時,如果商戶覺得你們跟他們的合作可能性較低,甚至會拒絕報價。”Immortal說。
在摩洛哥,無償加班是不存在。“如果給現金并且提供很好的后勤條件,他們還是可以加班的;但是不好溝通,他們會提一些附加條件,否則直接拒絕加班。”
“他們要先看到好處,才愿意付出。”Immortal說。雖然摩洛哥日常飲食中的主食是各式各樣的餅,但是在工作中,他們從不吃餅,所有的激勵措施,都必須即時兌現。
除了工作理念上的沖突需要因地制宜地調適與協同外,根據在摩洛哥的中資電池企業內部人士透露,因為來到摩洛哥的中資企業所在領域非常相近,因此彼此間的競爭非常激烈。對此,欣孚智庫向霞光社分析說,在泛政治風險愈發甚囂塵上的海外市場,中資企業哪怕是競爭對手之間,相互抱團地系統性出海,才是更好的應對策略。
產業研究學者林雪萍也在《供應鏈攻防戰》一書中表達同樣的觀點。他認為,面對新的全球化局勢,中國企業需要制定主動的“再出海”戰略,在廣闊的國際市場中建立供應鏈陣地。中國企業應該學會運用新規則,不再是單打獨斗,而是要像軍隊中的“合成營”“合成旅”一樣,整合金融、情報、物流等多方力量共同作戰。
這一點上,同樣來自東亞的日本企業,已經沉淀下諸多經驗。以日系車開拓東南亞市場為例,在政策滲透端,諸多在東南亞各國退休了的日本外交官,很多人都不是回國任職,而是變成日本車企的本地顧問,可以影響到這些國家的產業政策。比如在泰國,他們可以決定什么樣的車型可以拿到比較低的稅額;他們來決定汽車要想成為出租車需要滿足的條件,進而讓日本車企可以直接在立法層面確立產品的競爭優勢。另外,他們對當地媒體和輿論的影響頗為深遠,新入局的品牌很難在很短的時間內顛覆輿論對于日系車的認可。
如今,中國新能源車企正憑借技術和產品優勢在東南亞與日系車展開正面博弈。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車企在東南亞基本都是抱團作戰,大家不是刺刀見紅的競爭關系,而是一起共同開拓東南亞市場:聯合向當地交管部門進行游說,來推動一些對中國產品有利的政策,也共同規劃與制定產品解決方案。并且逐漸從洞悉深諳本地化市場規則,到不斷塑造與制定本地化規則。例如,上汽通用五菱參與了印尼電動車標準的制定,這意味著中國企業在全球供應鏈標準的制定中發揮了影響。
類似的故事,需要在摩洛哥、土耳其、墨西哥等所有“連接器”國家不斷復刻,中國企業才能夠在全球供應鏈深刻重構的浪潮中,掌握話語權與主動權。
Immortal的下一站,即將奔赴匈牙利。這一隸屬于歐盟、同時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協議的中東歐國家,也成為中國企業進入歐洲市場的“橋頭堡”。Immortal的腳步,也代表著諸多中國企業的行動。雖然地緣政治能夠制造壁壘,但技術優勢和產業優勢,足以讓企業在銅墻鐵壁中,撕開縫隙。
(封面圖源:圖蟲創意)
(來源:雨果網的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