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從去年開始,實在是熱的離譜。不僅類似于蜜芽寶貝、洋碼頭、貝貝網等,紛紛上億美金風投外,拿下天使融資的跨境項目更是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可以說,現在中國互聯網兩大熱,一個是O2O,一個就是跨境了。然而,真的很好做嗎?
1、業務類型雷同。一個海淘題材,就足足有幾十款同類產品。而且都是移動端,都是號稱各種噱頭。現在國外的中國買手真的好吃香,本來去留個學的,結果干這副業掙得還挺多。(當然,人家也冒著分分鐘被遣送回國的風險)
2、商品同質化。現在做跨境,沒有花王尿不濕、沒有驅蚊貼、奶粉,似乎就真的搞不起來了。之前某網站68元一包的花王,直接把小賣家干傻了。不賣這個吧,GMV做不起來;賣這個吧,又一點賺不到錢。#之前有某上市公司欲收購個每年5000萬元凈利潤的跨境電商公司,就被大家笑話很久,因為,根本找不到!#
3、政策始終還是不穩定。今天海關給力,國檢其實就不開心。政府在推進,扎進去你就會發現配套還不完善。有些東西,千萬不要跟著政府走。成為先烈的可能性,遠遠大于喝頭湯發洋財的概率。
4、人才還是偏少。之前俺們公司面試過一個混了半年所謂跨境電商公司的90后小伙子,開價翻3倍,張口閉口保稅倉啊什么的,細細一翻工作背景和學習經歷,俺就覺得,這個行業極有可能成為第二個“電商職業經理人熱”。浮躁的跨境人才圈。都瘋了吧,俺們隨便找個人去海關問問,不就是1、2個月的事情嘛。再不濟,找專業公司合作啊。
不好意思,俺一不小心就陷入吐槽模式了,接下來,俺繼續吐槽跨境“品類失衡”。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主要是有以下幾個原因:
1、中國人民為什么要買洋貨?根本原因在于——國貨不給力!細細研究跨境的發展,前幾年可屬于冷門啊,但自從(1)中國人民富起來了;(2)三鹿奶粉事件之后,國產品牌全線崩潰了;(3)國家也在不斷放開國門政策,默許進口商品化整為零;(4)海外旅行暴增,對海外商品的好感度和使用程度迅速擴散。在這四大要素之下,中國人的消費欲望徹底被激發了。部分“先鋒人群”從海淘轉運開始,不斷擴展代購、進口一般貿易、小件包裹清關之后,終于形成滾滾洪流,不可逆轉。
2、都是什么樣的中國人在買什么樣的貨呢?答案是:大部分的媽媽在買母嬰用品。如果你傻乎乎的被那些日本智能馬桶爆賣結果就進貨在網上賣這玩意兒的話,死不足惜啊。跨境電商的熱門品類,過去、現在、未來永遠都是母嬰用品。因為“國外的月亮比中國圓”的心理影響下,家里就一個娃,不買這個買啥啊!而且國外商品確實好很多!
3、母嬰這么大,暢銷的又是哪些呢?很不好意思的告訴您,二八定律在跨境電商里完全體現,尿不濕、奶粉兩大件幾乎就占據跨境進口的大部分銷售額。而且還就是那么幾個品牌。國外的一線品牌,源源不斷的通過跨境進口,而他們的國內分公司卻幾乎沒法反抗,這也是個奇葩景象了。而國外的二、三線品牌,幾乎沒有機會擴大在中國的份額。因為,中國人,不!認!識!你!
最后,來講講怎么破“品類失衡”這個怪圈。因為這個是俺們的吃飯家伙什兒,就不展開寫了,要探討的可以繼續。
1、全鏈路的銷售渠道支持。
2、品牌傳播解決方案。
3、口碑營銷及聯合活動。
4、多種銷售聯營方式。
5、分銷及線下渠道拓展。
6、團隊綜合實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