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路邊廣告牌上的勞力士和路易斯威登,到德黑蘭各處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的耀眼的購物中心可以清楚地看到,名牌商品在伊朗的生意做得很大。
伊斯蘭革命后的緊縮政策實行了幾十年,中等階級的伊朗人對高端時尚商品的愛好愈加濃烈,對于德黑蘭的年輕富人而言,購物變成了新的宗教。
30歲的時尚博客寫手巴哈爾說,“我們通過旅行接觸國外潮流,互聯網和衛(wèi)星電視使我們產生了對名牌產品的渴望。人們買名牌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炫耀,花大量的錢買名牌,富有的伊朗人想向別人顯示他們的購買力。”
過上等生活
一群超級富有的年輕德黑蘭人通過自己的Instagram 網頁炫耀自己的名牌物品——德黑蘭的富二代,這么說并沒有任何諷刺的意思,他們在網頁上曬高檔服裝的照片,炫耀自己奢侈的生活方式。去年這種炫富照片開始在Instagram上流行時,引起了伊朗窮人和控制伊朗政治和法律機構的保守人士的憤怒和怨恨。但這些富二代并沒有因為受到爭議而停止炫富。
最近曬出的照片包括德黑蘭時尚周的一組照片,并在照片后問了一個問題:“今年人們去哪里度假?”答案從意大利、伊斯坦布爾、日本到迪拜都有。
因為奢侈品牌仍然是富人的專屬,它們還沒有出現在伊朗海關列出的100種進口最多的商品當中。但有數字顯示,最近化妝品的進口增長最快。到2015年3月,化妝品占進口總額(520億 美元)的0.1%——其中很多是注重形象的消費者購買的大品牌。
在伊朗全國各地的大城市內,傳統的大集市受到來自美國風格的城區(qū)購物中心的巨大競爭,在這些購物中心里,西方大品牌商品擺在顯著的位置。
雖然這些奢華的購物中心里的商品看起來跟世界任何地方的零售商店一樣,但那些陳列架上的時髦商品實際上是由第三方進口商從土耳其和海灣國家進口的。那些賣家實際上跟大品牌商品的廠家沒有任何的聯系。
迄今為止,只有西班牙服裝零售商Mango、意大利時裝精品貝納通和奢侈女性品牌伊斯卡納等少數西方公司在伊朗開有專賣店。
伊朗嚴格的伊斯蘭教著裝準則也應用于廣告中,所以這些公司的廣告牌上要么出現穿得嚴嚴實實的女性,要么只是展示服裝本身。
在伊朗,外國品牌的秘密進口方式意味著它們比在伊朗之外的國家里更貴,但這一點好像并不阻礙人們購買。
米麗婭姆,一個一年收入只相當于17000美元的辦公室工作人員,剛剛花一個月的薪水買了一個巴寶莉包。她是從銷售西方名牌衣服和飾品的伊朗網站上買的。那個網站允許用當地的信用卡付款,并且提供免費配送服務。
米麗婭姆說,她寧愿花更多錢買質量好的西方名牌衣服,也不愿買便宜但質量較差的本地產品。但她也承認,社會地位在她決定如何花錢方面也有很大的影響。她說,“中等階級的人要穿時髦衣服和戴昂貴的手表,經濟上的壓力很大,但我穿著名牌的時候覺得比較自信?!?/strong>
尚未打開的市場
象巴寶莉這樣的品牌目前對他們在伊朗的“灰色市場”沒有什么控制。但這種情況顯然會改變。
盡管受了多年的經濟制裁,但國際貨幣基金會仍將伊朗的GDP定為人均16500美元,這就意味著伊朗消費者比巴西、中國、印度和南非等新興市場的消費者人均可用消費的錢更多。隨著核協議的最終達成和制裁的取消,名牌商品在伊朗會賣得更火。(編譯/雨果網 韋蓋利 譯審 何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