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外媒報道,近些年,受匯率變動、風尚演變、簽證放寬等因素影響,中國的觀光客們越來越多將目光轉向海外。據日本國家旅游局數據,今年2月赴日旅游的中國大陸游客數量躍升至35.9萬人,同比上升近160%。韓國旅游發展局的數據顯示,上月赴韓旅游的中國游客人數達到516787人,同比增長58%。同時外國旅游機構發現,中國人走出國門后,購物成了必不可少的項目。通過對中日韓三國民眾海外購買習慣進的調查和分析,發現他們之間存在著顯著不同。
中國游客:“好奇心濃重的探險家”
韓國《朝鮮日報》最近發布了一份有關中國游客和日本游客購物習慣的調查報告。結果顯示,中國游客喜歡在商場內逛,停留時間較長,關注所有商品且到處瀏覽觀看,積極參考他人的意見,是“好奇心濃重的探險家”。
中國四口之家的旅游者平均購物形態如此:他們進入大型超市后,女人們選擇商品的同時,男人們去食品柜臺品嘗免費食物。決定購買時,分散的家人聚集在一起商討,如果周圍有韓國人買某個商品,中國人也會留心這個商品,進行同樣的選擇。一名參與調查的人員表示,“相對于計劃好的消費,中國人的特點是逛賣場內的每個柜臺,因此行動路線較長”。
另外,中國游客大都購買名牌產品,而且“搶購”數量多。不是名牌店,中國游客不多,越是名牌的地方,中國人越多。原因之一是中國本土同一個牌子比國外的貴,通常價格會高出30%左右,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國人富裕起來,長期壓抑的消費行為得到集中釋放。不少人是幫國內親友代買或準備拿回去送人。再有,出國旅游的中國游客中,很大一部分是屬于高收入階層,自然“出手大方”,平均消費水平高。
日本游客:慎重實惠派
日本人海外購物習慣與中國人大相徑庭。根據《朝鮮日報》發布的韓國LG CNS企業的報告,日本人在商場停留時間較短。進入賣場后,他們立即把記錄在智能手機或便條紙上的購買目錄鋪展開,一般不會到處觀看,只尋找自己想要的物品,購買后很快離開。在購物時遇到困難,只是仔細閱讀商品信息,很少尋求別人的幫助。
同時,日本消費者還有一些值得學習的綠色消費習慣,如有的人會把購買的商品放在自己帶的塑料袋里。分析稱,這一方面與日本良好的國內購物條件有關,另一方面,上世紀90年代的經濟危機及2008年金融危機迫使日本人改變了泡沫經濟時代大手大腳的消費習慣。
2008年以來,很多企業要么減薪,要么裁員。現在日本人的生活普遍顯得有些緊巴巴,只要打開日本版雅虎或谷歌,搜索“收入低”,就會發現無論博客、推特、聊天室,到處都是人們在抱怨自己收入太低。傳統的日本家庭是“男主外女主內”,但近年來,因丈夫的收入大幅下降,妻子不得不重新回歸職場的家庭越來越多。隨著收入的降低,人們購物時的眼光自然不會只盯著時尚、高檔的商品,物美價廉的品目更受他們青睞。
韓國人:“名品控”
韓國作家李圭泰所著的《韓國人在想什么》中指出,韓國人是“名品控”,他們的消費與“實用性”無關。大部分韓國人認為,錢要花在別人看得到的地方。根據這個哲學,衣、住、行、食,是他們依次講究的順序。換句話說,他們最先追求的,是衣飾之體面與豪華。
正如很多在韓國的華僑感受到的,韓國人重視門面、排場,所以大家喜歡攀比,流行、品牌、進口貨受重視的程度非同一般。LV包作為世界一流品牌,曾經是貴族的專利,然而一則法國當地的報道稱,巴黎的LV總店常常從凌晨開始就擠滿了排隊的韓國人。同樣,幾年前曾有一則新聞說,韓國人在香港買的勞力士表大部分都是仿品,這也體現了韓國人追求“名品”的心態。
李圭泰分析稱,韓國人活在對未來幸福世界的期待中,所以他們不會滿足于現在所享有的各種家具、洗衣機、電視、冰箱等。他們向往更大、更好、更貴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