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女性消費者曾在經濟極其蕭條的時候為了購買必需品而被迫賣掉自己最珍貴的商品。現如今,她們又開始賣掉自己的奢侈品,不過不是為了換錢購買必需品,而是想買更高級的商品。經濟的向好讓日本消費者的整體精神狀態趨向正面積極。
6月初,日本內閣府將該國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增長率從此前的0.6%上調至1%,換算成年增長率也從初值的2.4%上調至3.9%。日本經濟學家普遍認為,日本經濟“陰”轉“多云”,基本上走出了因上調消費稅引發的衰退陰霾,復蘇勢頭正逐步企穩。
事實上,關于經濟復蘇這一點,日本經濟的“晴雨表”——二手市場已現征兆。此前,日本最大的高端品牌二手包經銷商Komehyo會長Takuji Ishihara表示,“日本消費者的整體精神狀態愈發正面積極。在二手奢侈品市場,這種正面情緒更為明顯。”
賣包為買包
日本的女性消費者曾在經濟極其蕭條的時候,為了購買必需品而被迫賣掉自己最珍貴的藏品。現如今,她們又開始賣掉自己的奢侈品,不過不是為了換錢購買必需品,而是想買更高級的商品。
“她們賣掉自己的包,是為了換購更好的包。之所以會這么做,似乎是因為相信自己的薪水明年會上漲。”有多年工作經驗的Ishihara說,很多客戶在Komehyo賣掉包后徑直走向更大的商場和餐廳。
日元匯率的持續下跌,給奢飾品市場帶來了非常明顯的影響。有數據顯示,日元的疲軟,已經導致奢侈品牌一手包成本上漲10%至20%。二手包市場也緊隨其后,待售商品價格已經上漲約15%。
“許多賣包的日本女性知道,即便我們再壓價,包現在的價值也遠大于18個月前的。很多顧客決定用‘意外之財’來購買狀態較好的二手包。當然,他們還可以把這筆額外收入花在餐飲或旅行上。”Ishihara說。
在名古屋工作的卓木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即便是在工作日下午,Komehyo位于名古屋總部的六層樓也是人滿為患,既有獨自行動的購物者,也有情侶,以及結伴而行的友人。
“我的許多朋友都將自己沒用幾次的名牌包賣了,然后再去買新款的包,既可以換花樣,又不浪費。”卓木告訴記者,在日本還有專門的奢侈品鑒定師這個職業,專門負責奢侈品的鑒定,二手奢侈品市場非常成熟。
“中古貨”吃香
對于日本的年輕人來說,買“中古貨”早已成為一種流行。在日語中,“中古”就是“二手”的意思。日本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經歷了奢侈品大繁榮之后的蕭條,此后,人們減少購置奢侈品,并出售自己的“藏品”。也正是這段期間,日本二手奢侈品店的數量從1000多家增長到1萬多家。可以說,日本有著全球最成熟、最正規、性價比最高,同時規模也是最大的復古市場,許多絕版貨只有日本有,很有收藏價值,升值空間大,尤其是可以低價購到高品質的東西,物超所值。
在日本早稻田大學念大二的林達(化名)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在國內的奢侈品店,許多還只是幾年前的款,而在日本的二手店,可以看到不少十幾二十年前的款式,在復古風盛行的當下,日本的二手復古店一點也不遜色于歐洲,可以淘到不少好東西。至于價格,可謂真正的“白菜價”。
“買復古,穿復古,不是要成為那個年代的人,而是要把它穿得更時髦,這是復古精神的精髓。”設計師黃歷說,一件上世紀50年代的衣服或一雙60年代卻保養得當的鞋子,穿上它,自己就像變成了當時的主角,成了一個有故事的人。“在很多日本年輕人眼里,復古是一種精神。因為它述說的是那個年代的故事,買者的使命則是把故事延續”。
二手奢侈品市場的發達也讓奢侈品鑒定師這個職業應運而生。
“奢侈品鑒定師的主要職責就是辨別奢侈品的真假,由于學習過大量專業知識,并有長時間的實踐訓練,比一般人的鑒定更可靠。在日本,出自鑒定師之手的鑒定報告,可以得到相關部門的認可。”澤木文化創始人李娜告訴記者,在日本,奢侈品鑒定和二手奢侈品市場已經形成了一條非常成熟的產業鏈。“一般鑒定奢侈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判斷:材質、五金、縫紉、LOGO、涂漆和附屬品等,當然,如果經過培訓的鑒定師就有更高的要求了。”
中國漸興起
與此同時,二手市場也在中國慢慢興起。
林達告訴記者,越來越多的中國朋友開始喜歡復古東西,她覺得市場正在慢慢打開,便開始和國內的朋友在微信上開了微店,專賣日本的復古物品。“我們的貨品都來自拍賣行及最大的日本二手店,二手包包和飾品大多數來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有的歷史甚至更久遠。”林達說。
“奢侈品市場在日本的發展軌跡,某種程度上和中國有著驚人的相似。上世紀80年代,滿大街的LV和愛馬仕,就和前幾年的中國一樣,人的消費從沖動趨于理性都有一個過程。進入上世紀90年代,日本的奢侈品行業逐漸蕭條,但隨之興起的卻是二手奢侈品店。”李娜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中國目前的二手奢侈品店只有1300家,差不多只有日本的1/10。
來自財富品質研究院的相關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消費者手中,可以二次流通的奢侈品總價值約為3000億元,與之相對應的是,2014年,包括Giorgio Armani和Dolce&Gabbana在內的奢侈品先后關閉了其位于上海外灘的旗艦店,離它們不遠的名表品牌百達翡麗、珠寶名牌寶詩龍也一并撤出。愛馬仕則多次流露出考慮撤離中國二三線城市的想法。
與此同時,一項針對北上廣三地消費者對二手奢侈品購買意愿的調查結果顯示,60%的北京受訪者表示,需要將手中的奢侈品變現,但只有34%的受訪者流露出購買二手奢侈品的意愿。出售意愿遠遠超過購買意愿的情況同樣出現在上海。有分析認為,由于國內尚無奢侈品鑒定師的資格認證,公司的權威性缺失或許是消費者對于二手奢侈品顧慮重重的原因。
“目前,國內沒有專門針對奢侈品鑒定的行業標準,是真貨還是假貨全憑商家自己說了算。”犀真鑒定聯盟發起人黃建偉告訴記者,在發達國家,奢侈品產業鏈十分完善,比如法國開設了奢侈品管理專業,日本的鑒定師憑執照上崗。相比之下,中國的奢侈品鑒定尚屬新興行業,鑒定師的資質如何認定、鑒定報告的權威性如何確立,行業規范從無到有,道路依然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