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調查顯示,讓消費者到商店取包裹和退貨的方法可以提高他們繼續購物的幾率。許多美國網絡零售商是由傳統零售領域轉型而來,還保留了很多實體店,因此大力推行網上購買、實體店取貨的策略。這樣一來,顧客到店取貨時往往還會在店里買上一兩件商品,進而促進了銷量。 一些沒有實體店的新興網絡零售商也與傳統零售店合作,以方便顧客,增加顧客粘性。
雨果網了解到,1/3消費者選擇將包裹送到其他地點而不是家里,高于去年的26%。其中幾乎一半的受訪者選擇把包裹送到商店里,而且這當中又有45%的人會繼續在店里購買其他東西。
“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到店里取包裹,明年這個人數會繼續增加,”UPS銷售總監Bala Ganesh表示,很多零售商“推出免費送到商店的快遞模式,以提高商店客流量。”
這項調查發現,為了和亞馬遜這類只做網絡零售的企業競爭,零售商采用了一種“多渠道”的銷售策略——利用實體店及其庫存來完成網絡訂單的配送。比如你在網上訂了一件毛衣,賣家從當地梅西百貨公司發貨,或者是賣家讓消費者到附近商店取網上預訂的電視機,這個策略不僅可以節省另外建立配送中心的費用,還可以讓零售商有效利用他們現有實體商店。
這個策略起了作用。絕大多數受訪者更愿意到實體店退貨:61%稱他們更喜歡這種退貨方式,另外39%表示會把包裹寄回去。
調查顯示,將消費者吸引到實體店可以明顯提高其他商品售出的幾率。在網上退貨的消費者,其中不到一半的人會繼續在網上購買其他產品,而70%到實體店退貨的消費者會在店里購買其他產品。
“到實體店退貨更方便,因為你到了店里完成退貨后馬上就可以拿到退款,然后你還可以在店里逛逛,買些其他東西,” Mr. Ganesh說道,“這比網上退貨更省事,而且消費者到店里退貨后,有很高幾率他們會利用剛拿到的退款購買其他產品。”
調查表明,40%消費者有過一次跨境網購的經歷,其中有一半是因為國外產品更便宜。如果美國沒有這種品牌或者沒賣這種產品,消費者也會上網在國外購買。
免運費對于網購者來說仍然最重要,在網上購物結賬時,60%消費者會繼續購買其他產品,使訂單金額達到免運費的要求,去年這一比例為58%。
社交網絡對網購的影響越來越大,1/4受訪者稱他們的購物決定受社交媒體影響。其中Facebook的影響力最大,23%的人表示他們是從這個網站上搜索產品信息,11%消費者的購物決定受Facebook影響,品趣志和Youtube影響了8%受訪者的購物決定。Twitter和Instagram的這一比例為5%。
雨果網了解到,越來越多的人使用智能手機瀏覽購物網站,不過用移動設備下單的情況比較少見。人們主要使用臺式機和筆記本電腦購物,91%的消費者瀏覽網站和下單都是在臺式機和筆記本上完成的。41%的消費者會利用手機瀏覽產品,一部分是因為在店里購物時可以用手機進行產品比較,只有30%的人會用手機下單。1/3的消費者用平板電腦瀏覽購物網站,只有1/4的消費者用平板電腦下單。
“智能手機購物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Mr. Ganesh稱。(編譯/雨果網 Jack 譯審 吳以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