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霞光社
作者:Yinting Hou
“一帶一路”沿線的20國青年曾評選出了中國的“新四大發明”:高鐵、掃碼支付、共享單車和網購。
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數字化進程加快,中國電商模式也加速走進沿線國家。其中,東南亞是中國跨境電商的最火熱的市場。經過三年的電商爆發期,許多中國跨境賣家逐步在當地扎根,帶動了當地電商市場的蓬勃發展。
市場研究機構eMarketer發布的報告顯示,2022年東南亞以20.6%的增長速度斬獲全球電商市場規模增速冠軍,同時世界電商增速前十的市場中有五個屬于東南亞。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RECP(即《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實施落地,我國與東盟(即“東南亞國家聯盟”)的貿易更加便利,東盟逐漸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中國與東盟貿易總值3.08萬億元,同比增長5.4%,占中國外貿總值的15.3%。其中,對東盟出口1.81萬億元,增長8.6%。
同期,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值6.89萬億元,同比增長9.8%,占進出口總值的34.3%,同比提升2.4個百分點。
從比例來看,我國與東盟進出口總值,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值近半,其戰略地位可見一斑。
盡管近期東南亞電商一度風波不斷,但在這片沃土上,電商紅利仍在。中國跨境賣家正在緊跟出海浪潮新趨勢,朝本地化、合規化發展,往全球化品牌進發。
跨境指南創始人林超,從2016年開始,接觸東南亞跨境電商行業。
畢業于電商專業后,他進了廣州一家電商公司,主要在韓國電商平臺“11Street”上經營馬來西亞跨境店鋪,銷售穆斯林泳裝。
“那時候,11Street是馬來西亞第二大電商平臺。Shopee在2015年上線,2016年還沒做起來。”林超告訴霞光社,彼時東南亞市場尚未受到很多關注,電商體量也比較小。但廣東沿海地區長大的他,從小聽說許多東南亞國家軼聞,對這個市場有一種熟悉感,也認為這個市場有潛力,就入場“小試牛刀”。
2017年5月,他從公司辭職,開始創業。他在跨境電商平臺Ezbuy上開店,將手機配件賣到新加坡。從1688上進貨,他發現貨物都是從深圳寄到廣州,“跟著供應鏈走”,3個月后,他就從廣州搬到了深圳。
2018年1月,積累了半年經驗后,林超自己注冊了公司,開張了Shopee店鋪。供應商方面,他也開始到深圳華強北等地直接采購。從馬來西亞站點開始,到泰國站點、菲律賓站點等,他逐漸打開東南亞市場,一個月做到數十萬元銷售額。
2019 年,林超開始留意到東南亞跨境電商在加速本土化的趨勢,同年8月份,他去到泰國開展本土電商業務。
2020年,疫情加速了東南亞電商業務生態的發展,很多線下從業者也轉行電商產業,如物流倉儲服務商、MCN機構等。林超開始與第三方海外倉合作,投入泰國本土店鋪業務。
他對霞光社透露,公司2022年銷售業績中,泰國市場就占了95%,在 Lazada和TikTok Shop等平臺上的一些品類做到前幾名。今年,林超主要入局TikTok Shop業務。除了泰國,他也嘗試了菲律賓、印尼等市場。
他表示,“10月底,團隊想去菲律賓、越南實地考察,泰國做得差不多了,是時候開拓其他市場了。”
像林超一樣,許多賣家也在東南亞闖出一片天地。3C數碼品類之外,其他品類也不落后,小家電品牌HAN RIVER,就成為印尼Shopee類目Top1,掀起了東南亞小家電品牌的風潮。
HAN RIVER創始人林生,2014年涉足海外市場,代理SWISSE、A2等多個進口大牌。2019年,公司將戰略重心放到東南亞,開始了自主品牌之路。
2019年,林生來到印尼考察,并創立了品牌HAN RIVER,名稱來源廣東潮汕母親河“韓江”,主營類目為廚房電器和個護生活電器,如烤箱、空氣炸鍋、吹風機、熱水壺等。2020年“雙11”,品牌迅速搶占市場,成為印尼Shopee類目Top2。2020年底,HAN RIVER就躍升為印尼Shopee類目Top1。
他指出,HAN RIVER入場之時,印尼當地只有一些價格偏高的外國如日本家電品牌,中國小家電產品多為白牌,他們是領先開拓當地市場的中國小家電品牌。
HAN RIVER在成立初期就注重品牌建設,如在Facebook、Instagram、TikTok上投放廣告進行曝光,讓網紅達人拍攝短視頻進行宣傳。疫情期間,公司還在印尼開過線下體驗店,只是彼時人流不好,不久就閉店了。
“2020年和2021年,疫情加速了一波小家電(業務)的增長。如今在印尼,(HAN RIVER)年營收近1.5億元。”除了印尼,HAN RIVER也在菲律賓、泰國和越南等東南亞市場布局,印尼之外的業務規模也達幾千萬元。
得益于快速地成長,2022年10月,HAN RIVER還完成了數千萬人民幣的首輪融資,投資方是星邁黎亞集團。
深圳跨境電子商務協會執行會長王馨曾公開表示,保守估計,在東南亞主流電商平臺Shopee、Lazada上,各有超1000萬中國賣家,中國賣家已該市場電商平臺的主流賣家群體之一。
某種意義上可以說,蓬勃發展的東南亞電商市場,是被中國賣家“養大”的。
林超、林生已經成長為億級“大賣”,他們憑借著中國供應鏈優勢,在東南亞逐漸建立本地化團隊,成為當地頭部玩家。
但本地化之路,并不能一蹴而就,總是曲折向前。
2019年,為了開啟本土化運營,林超去到泰國,找到本地一個貿易商進行合作。這個貿易公司有200多人,通過進口中國產品,進行貼牌,在當地分銷,擁有一兩千萬元貨值,主要也是手機配件、充電寶等3C數碼產品。
雙方建立合作后,林超使用對方本土貨源與品牌,在Shopee等平臺開本土店鋪,也即本地自發貨模式。但隨著線上規模的擴大,線下代理商出現不滿,矛盾出現。
“線下代理商跑來說,不能一邊供給電商,一邊批發給線下,要保護線下業務。”林超發現,這家貿易商傾斜線下業務,導致線上店鋪運營受阻。
2020年1月,因為疫情,團隊回國,而這場合作也因為種種阻礙宣告結束,林超不得不短暫經營起跨境直郵業務。
2021年,團隊都在國內的情況下,林超借助第三方服務商,開拓泰國本地市場。而到今年,疫情陰霾散去,他又去到泰國,布局了3000平米的倉儲,并設立了本地的客服、發貨等人員。
林超指出,“手機配件這塊,國內有極大的供應鏈優勢,東南亞基本沒有這樣的供應鏈。”解決了本地公司資質和倉儲難題后,中國賣家不需要擔心貨物問題。
但極具性價比的供應鏈,也引發中國賣家在東南亞市場的激烈競爭。3C類目尤甚,同款競爭中,產品周期往往很短。
“一個產品爆了,就會有很多人跟賣,可能三個月過去,利潤空間就沒有了。”面對這樣的形勢,林超表示,一方面需要不斷開發新品,一方面需要優化供應鏈效率,如管理制度、人效、選品等,需要不斷更新、進步,才能從競爭中獲得利潤。
此外,他告訴霞光社,東南亞很多東西都會從國內進貨,除了3C數碼產品,還有服裝、家居日用品、小家電等,“比如東南亞也有服裝供應鏈,但款式和價格沒有優勢,還是從中國購買更劃算。”
說到HAN RIVER,公司深耕印尼市場,不僅在本地布局多個倉庫,2021年還投資建設了本地工廠。
林生告訴霞光社,2021年開始,公司在印尼設置了本地的負責人,進行本地業務管理。目前,品牌在印尼銷售的產品,有30%~40%由本地工廠組裝生產,60%由國內小家電產業帶如廣東中山、順德、潮汕和浙江等地生產。
HAN RIVER有自主研發團隊,進行產品研發、開模,再交由工廠代工。林生表示,印尼工廠主要進行整機組裝,80%的零配件仍要從中國進口。
“目前來講,國內供應鏈優勢還是比較明顯,出口到這幾個國家,都還是比較有機會的。”林生說道。
基于供應鏈優勢和本土化建設,HAN RIVER引領了當地小家電時尚之風。
HAN RIVER烤箱;圖源:Instagram@hanriver_id
林生發現,印尼的烤箱都是黑色或紅色外觀,比較單調,于是獨辟蹊徑,開發了粉色、綠色、藍色等年輕、時尚的馬卡龍流行色彩的烤箱,一經推出,深受消費者歡迎,引領了潮流,其他賣家也紛紛效仿、跟賣。至今,這類色彩的烤箱,已經成為印尼常見小家電產品之一。
此外,林生進入印尼市場的時候,除了飛利浦,當地沒有其他空氣炸鍋品牌。2020年,HAN RIVER的空氣炸鍋快速入局,市場占有率一度排名第一。
可見,身處東南亞的中國賣家,正不斷帶動產品創新,提升當地人們的生活質量。
就在中秋節的前兩天,9月27日晚,印尼貿易部發布一份2023年貿易部長第31號條例,這一條例規定,“禁止社交媒體作為商品的銷售平臺”。
一紙社交電商禁令,直接影響了在印尼蒸蒸日上的TikTok Shop。東南亞商業分析機構Compas.co.id于2023 年9月1日至10 月1日期間的報告顯示,TikTok Shop在印尼的快消品銷售額達到1.33萬億印尼盾。
無論是林超還是林生,他們都在近一年上了TikTok Shop這輛增長快車,想要獲得新平臺起步的一波紅利。
“比如在泰國這個市場,TikTok Shop帶來的機會和紅利是明顯的。”林超對霞光社表示,目前東南亞市場最大的增量機會是TikTok Shop帶來的,因為其增長很快,各方面補貼會比Shopee、 Lazada更多,賣家有可能投入較低成本,就帶來爆發性發展。
國慶節后,林超開始嘗試TikTok Shop菲律賓站、美國站,“本來我們也想做印尼的,但突然出政策,我們就暫時不考慮了。”
深耕印尼的林生,盡管七八成的銷售額來源于Shopee,剛剛起色的TikTok Shop店鋪,也受到影響。
“HAN RIVER是2021年底第一批配合TikTok Shop落地‘小黃車’的品牌,走了不少彎路。但是,TikTok Shop為品牌帶來了大量的曝光,今年業績也迎來爆發。政策突然‘來一刀’,影響比較大。”但林生認為,應該很快會有方案、轉機出現。
實際上,隨著出海進程的加深,中國企業在海外市場,不僅加速本地化,同時也在合規化。
林超指出,本土化、合規化,對于跨境賣家來說都是較大挑戰。去海外搭建公司,包括招募當地合伙人、員工,跨國帶來的文化、信任、政治等各方面的沖突很多;產品合規上,在不同國家、地區,需要怎么做、何時做,都是需要考慮的難題。
“中國賣家去當地賺錢,這是可以的。但需要有合法納稅,帶動就業,還不能沖擊原有生態。即使法律原來沒有說‘社交媒體不能做電商’,也可以修改條例,讓你無法經營。”林超說道。
以林超為例,其公司現在越來越重視合規,最近就花費4萬元做了一款產品認證。產品認證后,在當地合法合規,增加了消費者的信任度,也增強了公司的信譽。
HAN RIVER從一開始就注重合規化,按海外品牌運營的思路走。接下來,林生還想到印尼等東南亞國家開設線下門店,“線下比較吃關系,電商公司其實不在行,慢慢摸索。”
對于東南亞市場的機會,林生仍然堅定看好,他指出,東南亞電商份額還比較小,產品也還不豐富,也沒有特別大規模的壟斷企業,所以未來的發展空間仍然很大,機會很多。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到2025年東南亞電商市場規模將從2021年的1200億美元增長至2340億美元。
具體來看,印尼是最大的電商市場,2025年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美元);菲律賓、越南及泰國處于增長爆發期,發展快潛力大;而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兩個成熟市場繼續保持穩定增長。
本地化、合規化的考驗擺在中國賣家面前,但東南亞市場還有新商機。隨著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合作加深,新機遇仍將不斷誕生。
封面圖源:圖蟲創意
(來源:雨果網的朋友們)
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雨果跨境取得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