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東省第一家跨境電商交流服務中心在廣州海珠區成立,為全市多家跨境電商企業和希望與電商合作的生產企業進行對接。從2013年廣州獲得跨境電商進口試點到今年初,廣州已涌現出超過200家跨境電商進口備案企業。跨境電商的蛋糕有多大,企業、政府部門、消費者又能各自分到多少?
企業:傳統百貨、景區都來湊熱鬧
據廣州海關介紹,到今年初,在廣州海關備案開展跨境電商的企業大約200家。今年1月,第一家跨境電商體驗店在珠江新城開業時,跨境電商對市民來說還是一個“生僻詞”。4個月后,跨境電商的體驗店在廣州已遍地開花,無論是保稅區,還是百貨企業,甚至旅游景區,都涉足跨境電商進口業務。一時間,跨境電商成為市民口耳相傳的“熱詞”。
廣州首家跨境電商試點企業的美悅優選是在黃埔海關備案的企業,也是廣州市批準的跨境貿易電商試點企業之一,從事國際貿易及轉口貿易、供應鏈服務。此外,卓志、威時沛運等都是廣東大型供應鏈企業,最先成為跨境電子商務首批示范企業。截至去年底,廣州備案跨境電商的物流企業超過50家。除了喝得“頭啖湯”的物流企業,擁有平臺和客戶優勢的天貓國際、唯品會、蘇寧易購等“大電商”也搶跨境電商的蛋糕,通過與供應鏈企業合作,向消費者銷售跨境進口商品。
本地傳統百貨今年加入戰局,希望借跨境電商發展O 2O。4月底到5月初,摩登百貨和廣百先后宣布增設跨境業務,在官網上開通跨境銷售渠道,在實體門店開設體驗店。值得一提的是,連景區都來湊跨境電商的熱鬧。5月13日,百萬葵園景區內開設了跨境電商體驗店,真正經營的是“錢庫海尚360”電商平臺。
部門:各區背后發力“搶”企業
不單是企業分跨境電商的“蛋糕”,廣州各區也背后發力拉攏跨境電商企業落戶。擁有保稅區的蘿崗、南沙有先天優勢,區內的保稅企業最先獲得試點企業。如蘿崗就打造出首個廣州保稅區跨境電商體驗區,率先引入德國麥德龍集團、廣百集團旗下企業等知名商家開設體驗店。
白云機場今年在國際1號貨站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讓通過廣州海關白云機場口岸的跨境貿易企業在園區內建倉或設立辦公點,開展跨境電商業務。老城區方面,海珠區通過在1601電商園的跨境電商交流服務中心,希望借此聚集更多的電商平臺。白云機場和海珠區的電商產業園目前主要服務企業,沒有設置消費者體驗店。
不難發現,各區通過園區集聚“搶”進駐企業,“剛宣布做跨境業務,就收到幾個園區的電話邀請進駐”,某百貨電商負責人笑說,有些園區說“設個辦公點派兩個人來就可以”。該負責人說,跨境電商是廣州進出口新的增長點,自然也成為各區拉動稅收和G DP的抓手,就像當年剛開始發展電子商務一樣,各區的注冊企業遍地開花。一名不愿具名的跨境電商負責人認為,各區“造園建區”有利于跨境電商集聚,但對全市而言,園區太多反而不好集中發力,無法把一兩個園區推向全國。
消費者:省卻海淘麻煩但“購買不便利”
為國內消費者帶來眾多物美價廉、正品保證和正規清關的進口產品,是跨境電商最為人熟知的優勢。循合法途徑進口、個人合理自用小額(1000元以下)跨境貿易商品,只需計征10%的行郵稅(50元稅額以下免征),比一般貿易動輒40%的稅率低,意味著消費者的購買成本減少。同時,廣百、蘇寧、天貓國際等直營的跨境進口商品,跨境電商取代了中間代理商的環節,節省了渠道成本;打通國內外物流環節的供應鏈企業直接運輸,也省卻了消費者自己海淘的麻煩。
以傳統百貨做跨境電商為例,跨境業務是應對電商沖擊的“救命稻草”。跨境進口商品價格比一般貿易進口商品零售價低兩至三成,顧客更愿意在網上購買,線下實體店的消費更少。有百貨電商負責人稱“急需要貨的顧客到體驗店買完稅商品,可以等的顧客就買跨境的”,但記者走訪線下體驗店發現,雖然完稅商品比跨境商品品類要多,但很多跨境商品都不能完稅購買,只能走跨境電商渠道購買。
跨境進口劣勢,還在于購買不便利和等待時間長。市民雷阿姨日前在百萬葵園的跨境電商體驗店購買一包99元的美國進口零食,“登記身份證、電腦注冊、刷銀行卡,搞了10多分鐘。”試一試新還可以,長久這樣購物太麻煩。習慣網購的市民楊先生表示“受不了”送貨時間長。他在某百貨跨境電商購買的進口奶粉號稱在市內保稅區發貨,但等了四五天都沒出區,跑到線下體驗店去買,卻沒有這款奶粉的完稅商品,店員說,跨境商品要10- 19天才能到貨,“這么長時間,海外直郵都到了”。
蛋糕有多大?“400億元的盤子”
截至目前,我國跨境電子商務進口試點城市包括上海、重慶、杭州、寧波、鄭州、廣州及深圳。跨境電商“蛋糕”到底有多大?威時沛運副總經理曲晶告訴記者,有關統計顯示,中國電子商務線上進口交易額600億元,一年進口包裹量約為1億份。按照每個小包裹價值200元計算,只有200億元的進口額,還有400億元流失還是統計漏洞?曲晶認為,當中很大部分是通過小包裹海淘或人力帶貨進入中國。而中國試點跨境電商進口,正是想對通過小包裹碎片化貿易方式進來的商品通過跨境貿易和行郵稅方式的監管,意思是將“400億的盤子”轉化為跨境電商的“蛋糕”。
去年廣州進口額13.1億元,雖然領先于7個試點城市,然而,分得的“蛋糕”還不夠大。3月12日,國務院正式批復設立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區內先行先試,政策突破。有不愿具名的跨境電商企業負責人認為,廣州業務量雖大,但沒有注重在政策上的創新,對企業沒有財稅優惠,跨境企業還屬于散亂狀態,“沒試出新的政策和模式,自然抓不住國家的試驗紅利”。
廣州跨境電商“三模式”
截至目前,廣州跨境電商的進口經營模式大致可分為三類。
自營式:擁有海外貨源優勢和物流能力的供應鏈企業,自行開設電商平臺,發展B 2C業務。如美悅優選。
合作式:目前最廣泛使用的模式。電商平臺企業、百貨零售企業注冊成為跨境電商后,與擁有貨源、物流渠道的供應鏈企業合作。如:唯品會、蘇寧易購、廣百百貨“廣百薈”、蜜芽寶貝。
嫁接式:零售企業將擁有完整跨境鏈條的企業引進到自己業務中,開設體驗店或開通網絡頻道,消費者最終還是登錄或被鏈接到跨境電商平臺上消費。如摩登百貨、百萬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