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藍海億觀網(微信號:egainnews)
作者:億觀資訊組
近半年來,亞馬遜大動作不斷。最近,亞馬遜歐洲站又有了變化。
據一些歐洲站賣家反映,亞馬遜近日發布了一則“銷售傭金計算方法更改”的通知,即自2023年10月24日起,亞馬遜歐洲站將根據賣家提供的商品價格(而不是買家支付的購買價格)計算銷售傭金。
圖/賣家貼出的關于傭金的通知
其適用范圍是“所有亞馬遜計算稅費的交易“,包括“使用亞馬遜增值稅計算服務的賣家”以及亞馬遜“不計算稅費的交易“。
依照其字面意思可知,亞馬遜接下來將不按照“實際成交價格”來抽取傭金了,而是直接按照賣家的“標價”(或報價)來計算傭金了。
比如,一款商品標價為10歐元,如果賣家設置了一個20%off的促銷折扣,那么,買家實際只支付了8美元,但亞馬遜抽取傭金時,將不以8歐元為計算基數,而是直接以10美元來計算。
無疑,這將導致賣家支付更多傭金。
此外,許多賣家經常做站外推廣,設置了促銷碼(Coupon , Promotion Code等)給買家提供折扣,并引流到亞馬遜站內進行成交。
如今,這類賣家也將按照“原始報價”繳納傭金。
亞馬遜這樣做,是為了多賺取一些傭金嗎?
顯然不是。
其主要目的是引導賣家不要再搞“先提價再打折”玩法了,而是實實在在地將“一手價格”尤其是“一手低價”展示在亞馬遜平臺上——至于在Prime Day之前“先大漲價然后再大幅度打折”的行為,更是亞馬遜此次行動要打擊的目標。
亞馬遜通過以“標價”為基數來計算傭金后,將在很大程度上擠掉“價格海綿”中的水分,并引導賣家將平臺上的“商品標價”整體上降下來。
而當賣家們齊刷刷地將“標價”降低后,依然也會硬著頭皮打出各種“off”(折扣),因為“off”已經深深地印刻在歐美消費者的心智認知中了。“off”已經是一種慣性,沒有“off”的商品可能會淪為異“異類”,被消費者邊緣化而置之不理。
在何種情況下,賣家們咬著牙也要繼續打“off”。
而當一部分賣家打了“off”,而另一部分賣家不打“off”,那么,他們將在競爭中處于很不利的位置。接著,這部分賣家也不得不跟著繼續打“off”了。
這樣一來,亞馬遜“羊群效應”下就實現了自己的目標——將平臺上的實際售價整體上打下來了。
亞馬遜這樣做,鐮刀實在太鋒利了,但它也有它的無奈。
這是因為,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Temu鋪天蓋地的低價,對消費者形成巨大的沖擊,并將“低價認知”植根于他們的心智中,從而搶走了大量的流量——第二季度,Temu依然占據App下載量榜首,亞馬遜位居第三。
比如,對比兩個平臺上梳子的產品頁面,Temu的0.89美元、2.18美元的低價,實在是比亞馬遜上3.99美元、14.99美元的標價(有些是折后價)來得有沖擊力多了。
圖/Temu梳子等產品頁面
圖/亞馬遜梳子產品頁面
當然,兩個平臺上所售的梳子材質、款式等各不相同,在成本上乃至售價上或許沒有可比性。
然而,消費者并不會管那么多。
因為像梳子、手機殼、垃圾桶、收納盒之類的商品,消費者并不會太在意它們的廠家、品牌甚至不會太在意款式。
他們需要的是“梳頭發、裝垃圾、收東西”的功能,白牌何妨呢?款式難看一些、材質差一些又何妨呢?
確實,大部分消費者在電商平臺上購買的東西,基本上是白牌商品為主,在意品牌的也有,但僅占少數。
因此,包括亞馬遜在內的電商平臺上,白牌商品大行其道,消費者最關心的就是價格,也在上面很便利地比較價格——線上無限貨架,可持續不斷地比價。
對于亞馬遜來說,擠掉賣家的“價格水分”,維持低價,是抵御Temu的重要手段,而對于整個平臺具有“戰略性意義”。
據業內人士分析,亞馬遜在歐洲站更改了傭金規則,也很可能在美國站推出同樣的政策。
除了更改傭金規則之外,近日,亞馬遜又推出一個新功能——展示商品的瀏覽量。
“上月瀏覽量”這個數據,直接相關的是曝光量和點擊率,意味著向消費者展示該商品“人氣狀況”和“受歡迎程度”。
“上月瀏覽量”越高,表示該商品“有人氣”也很“受歡迎”。
消費者都有“從眾心理”,往往會挑選“人氣比較好”的商品下單。
亞馬遜此舉等于引導賣家要多投廣告,多降價,以增加鏈接的曝光,當然,也在引導賣家做好圖片、視頻優化,提高點擊率。
但相對來說,多打廣告,多降價、多打折,是主要的引導方向。
亞馬遜此前也做了一個大動作,其目的也是引導賣家往這個方向走。
該功能就是在每個產品鏈接底下直接展示“近30天銷量”。
在此之前,亞馬遜一直沒有展示商品銷量。
亞馬遜之所以不愿意這么“赤裸裸”,目的是給銷量少的賣家留一些空間,促進整個生態的良性發展。
如今,亞馬遜不管那么多了,直接顯示銷量,引導消費者奔著銷量高的商品去,而銷量高的往往是“售價較低、打折幅度較大”的商品。
所有這一切,是因為亞馬遜需要打一場“流量保衛戰”和“用戶低價心智認知”的保衛戰。
對于貨架電商來說,“低價”以及“占據用戶的低價心智認知”是很重要的。
此點,國內電商大佬劉強東和黃崢都有很深刻的認識。
劉強東就是打價格戰出身并由此實現了“杠桿式崛起”。
當年京東與當當展開圖書大戰時,劉強東告訴圖書音像部門,要是5年里賺了一分錢的凈利潤,那么要將整個部門開除,要打就要來狠的。這意味著,要讓部門死命補貼,一分錢都不要賺,一直保持低價。
不過,在價格戰后站穩腳跟的京東,隨后幾年搞起了“消費升級”——以正品行貨平臺自居,開始銷售越來越多的“品牌高溢價”的商品。
然而,當京東“消費升級”時,黃崢帶著主打“消費降級”的拼多多橫空出世,拳打腳踢,搶走了大量的流量和用戶。
京東感到了危機,劉強東更是著急。
去年,劉強東就批評高管:“(京東)失去低價優勢,一切競爭優勢都將歸零。低價是過去成功最重要的武器,也是基礎性武器……目前我們的零售業務經營文化在逐漸喪失……很多兄弟開始夜郎自大、沾沾自喜,以為掌握了定價權,絲毫不再關注我們的低價優勢……”
接著,在今年早些時候,劉強東重新回歸,并掀起新一輪“百億補貼”,再次擁抱“低價”。
馬云的天貓、天貓集團(淘天集團)故事也差不多。
馬云卸任后,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一直看好并強調消費升級,并讓淘寶傾斜了大量流量給天貓,以扶持品牌商家。接著,中小賣家們寒了心,倒向了作為后來者的拼多多。
目前,淘天集團還在賺錢,但已出現了頹勢,也陷入了危機。
于是,馬云帶著一幫蔡崇信和吳泳銘等創業元老回來“第二次創業了”。馬云回歸后,開出的藥方是——回歸淘寶、回歸用戶、回歸互聯網。
回顧淘寶,回歸中小賣家,擁抱低價,是其藥方的主軸。
如今,亞馬遜在海外也面臨了黃崢旗下的Temu的沖擊。這一故事,似乎在重演。
(封面圖源:圖蟲創意)
(來源:雨果網的朋友們)
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雨果跨境取得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