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頭條
解讀行業熱點話題
今年跨境圈新風向主打的就是一個“全托管”。
自去年9月 Temu 率先推出全托管模式并大獲成功之后,包括速賣通、Lazada、TikTok Shop在內的各大電商平臺便紛紛跟風。
與此同時,Temu跟SHEIN的競爭變得愈發激烈,不斷蠶食后者在美國的市場份額,而作為北美電商龍頭的亞馬遜也是動作頻頻。
有傳聞稱亞馬遜也要推全托管?
賣家:自尋死路
又一家平臺正式上線全托管了,這就是東南亞電商大佬 Shopee。
據燃財經報道,7月27日,東南亞跨境電商平臺 Shopee 在賣家激勵大會上宣布正式上線全托管,并選取菲律賓、巴西、泰國、越南等九大市場招商,提供專屬活動位、平臺投流、產品補貼、產品標簽等流量扶持,以及3個月售后免責。
至此,除了亞馬遜之外,中國賣家熟知的跨境電商平臺幾乎都已布局全托管模式。其實在亞馬遜的體系里也有 VC、自營這樣的托管模式,但入駐門檻非常高。不過近日,圈子有傳言稱,亞馬遜也將推出全托管模式,與 Temu、SHEIN競爭,這引起來賣家圈的一陣熱議。
爆料賣家供圖,真實性有待核實
據爆料人稱,聽某賣家說亞馬遜即將推出全托管模式,有不少大賣家已收到邀請。不過爆料人對此信息十分存疑:難道亞馬遜要走倒退路,去模仿后來者,棄自己的 FBA 于不顧?再者,亞馬遜已經有類似于全托管的 VC 模式,賣家只負責供貨,這是想讓 SC 也變成 VC ?
據侃哥觀察,質疑上述傳聞的賣家不在少數,大家都認為,亞馬遜貴為全球電商龍頭,根本沒有必要這么做,搞全托管只會導致第三方買家逃離,到時候都不推新都不打廣告了,誰給亞馬遜“送錢”,商品種類變少,顧客流失,這不是自尋死路嘛!亞馬遜最重要的不是效仿,而是防止流量流失。回顧亞馬遜近期的幾個大動作,上線“More Like This”、取消輕小計劃,無疑都是想拿回流失的低客單價市場。
面對 Temu 的持續攻勢,亞馬遜后續還會做出什么樣的防守或者進攻舉措,我們還需多加留意,畢竟最終買單的還是賣家。
Temu 在美國已超越 SHEIN!
雙方明爭暗斗,“刺刀見紅”
對比用戶體量和GMV數據,Temu 目前對亞馬遜的影響是有,但也只是蜉蝣撼樹,跟亞馬遜還不是一個等級。不過,Temu 對SHEIN的沖擊已是不爭的事實。
之前我們有報道過,Temu 在美國起訴SHEIN,指控后者涉嫌壟斷(事件回顧>> Temu和SHEIN互撕!遭殃的不止賣家...),對此,SHEIN 發言人表示:“我們認為這起訴訟沒有法律依據,我們將積極為自己辯護。” 兩家的競爭已然是斗得水火不容。
回顧SHEIN的成功植根于其開創的敏捷供應鏈,為海外消費者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不過眼下,上線不到一年的Temu已經開始撼動SHEIN苦心構建的護城河。據 Earnest Analytics 的數據顯示,自 Temu 上線以來,SHEIN 在美國的市場份額一直被其奪走,并在今年6月份首次超過了 SHEIN!
來源:Earnest Analytics
在用戶層面上,Temu 在美國也已經完成了對SHEIN的超越。根據移動洞察咨詢公司 GWS 的數據,其在美國的每月用戶數量是 SHEIN的三倍。GWS 表示,Temu 用戶平均每天在其應用上花費 23 分鐘,比 SHEIN 用戶的 15 分鐘長。
除了在北美市場的正面交鋒,雙方的競爭還延續到了人才層面。據SHEIN 在中國的現任和前任員工透露,Temu 正在從 SHEIN 大量挖人,尤其是供應鏈和運營職位的員工。
面對 Temu 咄咄逼人的攻勢,SHEIN也在今年二季度開啟了平臺招商模式,從一家專注于快時尚的平臺發展成為一家全品類零售商,包括Anker在內的品牌已經入駐。另據MarketplacePulse消息,近期SHEIN還吸引了一批美國本土賣家,比如 Juvo Plus 這樣的本地亞馬遜大品牌。
工廠賣家也來吐槽 Temu,
平臺買手態度令人憤怒!
Temu 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超越SHEIN,除了全托管造就的極致低價,還有“砍一刀”這把殺手锏。事實證明,在薅羊毛這件事情上,全世界的人民都是一樣的。
有外國網友為了找到更多人“砍一刀”,在Facebook上專門組了 Temu 互砍群,這些群組里天天都是“砍一刀得40美金”之類的信息。有的老外還把自己的“砍一刀”鏈接拍進了視頻,評論區里清一色是邀請碼互相交換。
來源:國外社媒截圖
低價+砍一刀+燒廣告+瘋狂擴張,Temu的這套組合拳幫助其俘獲了越來越多的海外消費者,流量和用戶與日俱增。盡管Temu的核價、質檢、競價模式飽受詬病,依然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人進場。同款產品價低者得,平臺上的賣家群體隨之在不斷洗牌。
此種模式下,一些中小貿易商毫無利潤可言,再加上平臺苛責的5倍罰款條例,讓大批供貨商憤然離場。
“原本單件產品利潤就只有1-2元人民幣,單批出貨20件,5倍罰款搞得沒利潤了,不如不做!”
“這個產品才賣了500多單,退換客戶貨款,罰款5倍,倒虧上萬塊……”
在一個“ Temu 大賣社群里”,一位月銷量百萬單的賣家也在吐槽 Temu 買手壓榨商家:一款產品1688拿貨價65,Temu 買手跟我報價65......資金壓給賣家,產品的質量壓給賣家,風險壓給賣家,Temu 這種玩法真是世間獨有。
更令賣家憤怒的是,平臺買手的態度非常之拽。據一位賣家爆料,在某個Temu 的官方群里看見有賣家在吐槽平臺,買手直接把群解散了。一些買手上來就是往虧本里砍價,不降價就去找別家。
這種無底線壓價模式,即便是一些工廠入局,日子似乎也并不好過。一位自建工廠的商家在接受燃次元采訪時表示:“3-4美元的單品,只給你10%的利潤。如果想被平臺推廣,就必須降價,但算上5-10%的退貨率,還有買手建議的‘九折或九五折’,幾乎是無利可圖。”
據侃哥觀察,目前還繼續在 Temu 上賣貨的貿易型賣家,主要就兩個目的,滯銷品清貨和新品試水。
一邊是亞馬遜平臺日新月異的政策變動,另一邊是 Temu 為首的全托管低價沖擊,對于身處夾縫中的中小賣家來說,回歸產品本身,如何充分發揮選品洞察力,就變得越來越重要了,沒有產品上的優勢,跨境之路恐怕將越走越窄。
(來源:侃侃跨境那些事兒)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