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IN和Temu在爭奪市場份額和用戶,實質上這是同一商業模式之間不可避免的擦槍走火。
SHEIN的成功并非偶然。
多年來,H&M和ZARA一直是服裝行業的革命性代表,它們將一件衣服從T臺到商店的周期從半年縮短到幾個月。隨后,Asos、Boohoo等"極速時尚"品牌將周期進一步壓縮至幾周。然而,SHEIN的出現直接終結了比賽,其秘笈在于"小單快反"。
"小單快反"指的是用極小的首單單量來測試市場,一旦發現某款商品具有"爆款"潛力,平臺就會迅速返單生產,大大降低了庫存壓力。依靠這種模式,SHEIN令一件服裝從打樣到送到消費者手中只需短短20天,每天平均上新5000款商品,遠超老牌快時尚品牌ZARA每年上新12000款的數量。
SHEIN的出現改變了快時尚行業的格局。
快時尚行業一直存在一個"不可能三角",即大量快速上新、極高性價比和高周轉低庫存。許多品牌雖然可以迅速起飛,但高投入和低毛利意味著對企業周轉效率有更高要求,稍有不慎就會陷入"庫存泥潭"。然而,SHEIN的"小單快反"模式打破了這一困境,實現了極高周轉和幾乎零庫存的狀態。
從2022年初到4月份,H&M和ZARA分別在美國地區上新4414款和6849款,Boohoo是18343款。而SHEIN的數量堪稱恐怖:314877款。
在廣州番禺區等中國服裝產業基地,SHEIN擁有龐大的供應鏈網絡,長達十年時間不斷提升供應鏈的智能化管理和效率。SHEIN的模式得到了供應鏈的高度認可。
Temu入局,賽道擁擠
但隨著Temu進入市場,采用與SHEIN類似的商業模式,兩者競爭不可避免地觸及供應鏈這個關鍵領域,逐步走向全方位的擦槍走火。Temu為打開美國市場上架了許多SHEIN同款,并在價格上進行競爭。而SHEIN則推出了平臺模式并加強全球布局和招募賣家,試圖以更多元化的方式回擊Temu。
兩家中國電商企業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讓圍觀者目不暇接,他們不僅在價格戰、挖人、常規競爭方面競爭激烈,甚至動用法律手段來抗衡對手。同時,低價內卷在短期內可以給平臺迅速拓展市場,但對于供應商和賣家來說,似乎有更長遠的利弊需要權衡。
然而,競爭并不全是壞事,它帶來的是中國制造和電商行業智能化升級、全球化布局的成功范例,為中國企業出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來源:百佬匯跨境電商聯盟)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