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貿行四海(微信id:trustmxxh)
作者:天巫Ted
在Temu祭出“全托管”利器后,各大電商平臺紛紛跟進,一時間跨境電商行業里,“全托管”模式成了當紅炸子雞。
甚至,有種觀點認為,“全托管”模式都是亞馬遜玩剩下的,亞馬遜都可能在某個時間點掀起蓋頭來。
那么TikTok、速賣通、SHEIN推出“全托管”模式的背后,各打什么樣的算盤呢?
他們會成為下一個“Temu”嗎?
全托管模式下,賣家將是被拋棄的那群人嗎?
先說本文的結論:
簡單來說,“全托管”就是在貨權依然屬于賣家的前提下,平臺親自下場,在本平臺內替賣家操刀“從銷售、履約到售后”的整個過程,在履約完成后,按照約定的價格與賣家進行結算。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只有商品交易時,貨權屬于賣家,才能稱得上“托管”。歸于平臺的,叫做自營。
為什么強調“貨權”歸屬?因為,誰是“貨主”,意味著成本、風險和壓力,在誰身上。
1、跨境電商行業興起“全托管模式”的根本原因,是生意不好做的情況下,各大平臺掀起的效率之爭。同樣生意不好做的國內電商,今年的關鍵詞叫“低價”。
2、Temu之所以祭出消滅中間商的“全托管模式”,是因為拼多多在海外版圖是從0到1,穿草鞋的不怕穿皮鞋的,可以進行所謂的顛覆式商業模式創新。
3、各個平臺紛紛推出“全托管模式”,但不是無腦在效法“Temu”,都在結合自己的基因,各有所圖,而且平臺自己下場做運營,是一件很重的事情,各個平臺所謂的“全托管”,能力也是參差不齊。
4、對于賣家、工廠等,參與全球貿易的各方主體而言,也要分析自身的優勢劣勢,明確自己的目標,從而確定與各個平臺的合作策略。最終還是要圍繞“賺錢”這個靶心。
好,接下來「貿行四海」將重點分析下,各大平臺的“全托管模式”,究竟意欲何為。當然這個只是代表「貿行四海」一家之言,僅為拋磚引玉之用。
一、亞馬遜:“全托管”模式真是亞馬遜玩剩的嗎?
第一家,當然從被認為早已下場的“亞馬遜”說起。
之所以業界開始出現,“全托管模式”是亞馬遜玩剩下的聲音,源于2019年,亞馬遜就曾推出過銷售托管計劃(Sold by Amazon,又稱SBA)在該模式下,亞馬遜擁有定價權。
但與Temu上的“全托管模式”不同,亞馬遜SBA有三大點不同:
1、僅對符合條件的FBA賣家開放。
2、盡管亞馬遜會不斷調整SBA商品的終端價格,但亞馬遜也會向賣家,提供一個最低總收入 (MGP) 金額以保護賣家的利潤
3、一旦有買家購買SBA商品,亞馬遜就會向賣家購買商品,將貨權轉移過來。買家看到的信息是“由 Amazon.com 發貨和售出”。
從法律意義上說,SBA模式下,“貨權”已經歸屬亞馬遜,賣家實質上是亞馬遜的供應商,亞馬遜在做的是其實是自營業務。
說好SBA,再來談談另外一個,容易被作為亞馬遜托管的“VC賬戶”。
VC賬戶,英文全稱Amazon Vendor Central,是亞馬遜的供應商體系。
與SBA相同的是,VC賬戶也是直接供貨給亞馬遜,而不是消費者。不同的是,VC賬戶是以批發模式向亞馬遜供貨,SBA是以零售模式向亞馬遜供貨。
所以與其說,“全托管模式”是亞馬遜玩剩的,不如說亞馬遜一直在用各種方式來,擴大自營業務的商品池和優質供應商。
但在歐美如潮般的,針對亞馬遜壟斷的抗議和調查聲中,亞馬遜先后在2018年停止了VE項目,在2022年又傳出永久關停SBA計劃。
作為“飛輪理論”的集大成者,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建立電商龐大生態的亞馬遜,面對自營業務和第三方賣家業務的平衡,一直是小心翼翼。
其之前推出的無論SBA計劃,還是VE、VC賬戶,都僅是面對少數符合條件的賣家群體開放,將其身份轉變為亞馬遜的供應商。
所以,無論是出于亞馬遜維護其生態平衡,還是強大的反壟斷壓力,亞馬遜都必然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推出Temu版本的“全托管模式”。
甚至,某種程度上說,正如「貿行四海」此前推文《Temu,究竟想革誰的命》所分析,Temu之所以采取目前的打法,正是為了繞開亞馬遜的“飛輪防線”。
這個世界上,如果誰最想維護賣家生態,亞馬遜舍我其誰。
畢竟,亞馬遜可以說是,賣家生態的最大得利者。
正是在賣家的輸血下,亞馬遜不僅穩坐電商鐵王座,而且已經成為了美國最大的廣告商和快遞公司。
觀點
亞馬遜依然是大多數賣家的很難繞開的出海大船,這條船的一側是自營業務,一側是第三方賣家業務,亞馬遜兩邊都要穩。亞馬遜和賣家,誰都離不開誰。
二、速賣通:“電商的服務商”不賺差價
坐在鐵王座上的亞馬遜,雖然經常忍不住想在自營業務上搞點新名堂,但不會自己革自己生態電商霸主的命。
而除了亞馬遜,賣家生態的另外一位堅定捍衛者,就是速賣通了。
打開速賣通的官網,“讓天下沒有難做的跨境電商生意”的口號躍然眼中。
賣家經常吐槽,亞馬遜是跪舔買家,Temu是極致跪舔買家,那么速賣通則處處表現出“跪舔”賣家了。
但這家號稱要做“最懂中國商家的跨境平臺”,卻沒有成為大部分賣家最懂的跨境電商平臺。
之前,某知名跨境電商自媒體人,就在視頻里公開吐槽,速賣通致富效應有限,速賣通上面的所謂大賣,如果放到亞馬遜,可能只能稱得上中小賣。
有資深賣家透露,由于難賺錢,前幾年速賣通的賣家入駐率,其實是在不斷下滑。
長期以來,阿里奉行平臺化運作,出身阿里的速賣通,也是采取撮合模式,定位做“跨境電商的服務商”,主要賺的是各類服務費。
如果說Temu是以“全托管”平臺的面目出現的超級零售商,亞馬遜以“托管”之名招安優質供應商,給自己的自營業務開小灶,那么速賣通則寄希望于“全托管”模式,獲得貨品端有優勢,但不善于跨境電商運營和售后的工廠型賣家群體的支持,帶來業務規模的擴大和增長。
去年有媒體報道,蔣凡給速賣通定下了比較激進的目標,并且重視程度在不斷加深,比如周會、月會蔣凡都會親自參與。
而隨著3月底,阿里宣布「1+6+N」組織變革,蔣凡帶領的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要開始獨立發展,速賣通要面臨更大的增長壓力。
目前,速賣通的“全托管模式”,不謀求定價權,而是商家提報供貨價,平臺和商家一起來決定最終銷售價。頗有東晉“王與馬共天下”的意味。
據了解,速賣通全托管模式自2022年年底開始在深圳、義烏試運行,這個新模式受到不少制造業企業的歡迎。
但也有賣家向「貿行四海」透露,速賣通的全托管,其實做不到那么全面,對很多工廠型賣家來說,核心價值是解決廣告投放,獲客的問題。同時,被托管的企業成本也很高昂。
值得觀察的是,與工廠型賣家聯盟,處處需要考慮賣家利益的速賣通,正面遭遇了“極致跪舔買家”、可以將價格屠刀揮舞的淋漓盡致的Temu,如何占住“多快好省”的一角?
我們將觀察的維度再拉回國內。淘特一度是阿里用于狙擊拼多多的前沿陣地。淘特孕育出了“淘工廠”模式,通過與源頭工廠深入合作,集中提供物美價廉的廠牌商品,試圖走一條“M2C”,從制造端影響消費者的反向路徑。
而拼多多則一直是高舉“C2M”旗幟,主張“從消費者到生產者”(Customer to Manufacturer),通過互聯網對消費者的信息進行搜集、整合,從中分析出消費者的需求狀況,然后將這些信息發送給制造者,生成訂單。
當戰場來到跨境電商上,在不同的供需環境中,這回電商服務商——速賣通,與零售商——Temu,同樣高舉“全托管”戰旗展開對決, 值得期待。
觀點
從心態上看,速賣通可以說是最渴望壯大自身賣家生態的平臺了。目前,工廠型賣家群體還是有一定發力空間。當下,速賣通最需要做的是,打造足夠多的致富樣板,引得四方賣家動容。
(封面圖源:圖蟲創意)
(來源:雨果網的朋友們)
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雨果跨境取得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