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收藏,可在 我的資料庫 中查看
關注作者
您可能還需要

回望中國企業出海10年:從探路、扎根,到科技驅動

2023,出海捕手,瞄準了啥

來源:霞光社

作者:Yinting Hou

編輯 宋函

1998年,正在大學讀財務專業的孫鴻達,擁有了人生的第一臺電腦。從此,他開始生活在互聯網的世界中,成為一個“大網蟲”。

滿腔好奇心之下,他成為最早一批淘寶用戶,也是最早一批eBay海淘用戶。他還喜歡“二次元”,閱讀大量動漫作品,日漫、國漫都有涉略。不僅如此,他也是電子產品發燒友,喜歡嘗試、體驗各種新鮮事物。

從2013年創立至今,堅果資本深耕中國企業出海賽道,他們投資的公司,核心用戶在18~35歲之間。孫鴻達認為,從實物商品到社交產品,要關注和體驗年輕人的生活方式,才更能理解用戶。

孫鴻達的個人興趣愛好,培養出獨特的洞察力,一定程度上映射在堅果資本的投資方向上。

2017年,跨境電商服飾獨立站洛德島獲得數百萬人民幣Pre-A輪融資,領投方即為堅果資本。洛德島專注cosplay市場的周邊產品,如二次元服裝、道具等,彼時其海外用戶量為20萬。霞光社獲悉,如今,這家跨境亞文化服飾品牌,其海外社媒粉絲已經超過100萬。

孫鴻達回憶道,“當時,洛德島做海外的二次元用戶,是二次元用戶的精準賽道,我覺得很有價值,很有潛力。因為文化屬性,大部分跨境電商公司沒有能力圈住這群用戶。那時候很早,二次元文化不像現在這樣受關注,但我們認為,很多亞文化慢慢就會變成主流文化。”

早在2013年就獲得堅果資本投資的游戲開發商青瓷數碼,2021年完成3.03億元戰略融資,投資方為騰訊投資、阿里巴巴、B站,并于同年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

孫鴻達告訴霞光社,他非常喜歡青瓷數碼的游戲,自己也是骨灰級重氪玩家,“最強蝸牛”上線至今,近1000天他保持每日登錄。

最近,孫鴻達還在體驗各種熱門的電動新產品,如電動沖浪板。他認為,新能源等技術革新一輪之后,多種無動力或燃油驅動的產品將會進行電力驅動革新,新消費場景就會出現,也會成為年輕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回望中國企業出海10年:從探路、扎根,到科技驅動

堅果資本合伙人孫鴻達。圖源:受訪者供圖

大學時候,孫鴻達與王志偉(堅果資本創始人、CEO)是直系的師兄弟,財務出身的他們,察覺到移動互聯網熱潮的機會,遂創辦了堅果資本。

談及為何關注跨境電商等出海領域,孫鴻達介紹道,“除了我是‘網蟲’,早在2010年,老王就在澳洲做過跨境電商獨立站。可以說,公司成立之時,我們就已經關注全球的互聯網市場,而不局限于國內。”

霞光社獲悉,至今,堅果資本參與早期投資企業已達90余家,其中,易點天下、青瓷數碼、賽維時代、綠聯科技已成功IPO或首發過會。目前,堅果資本共管理四期基金,規模達10億元以上。

孫鴻達表示,2023年,海外的競爭環境會更好,中國走出去的全球化品牌公司,會有更多實現IPO,“中國企業的全球化,會走向一條高質量的升級之路。”

以下是霞光社與孫鴻達的對話。

技術驅動的中國企業全球化

霞光社:堅果資本投資的項目,涵蓋哪些領域?

孫鴻達堅果資本投資了90多個項目,以全球化為主,行業是多元融合的,如跨境企業服務SaaS平臺,跨境電商,跨境物流等。準確來說,核心領域方向是,“投資技術驅動的中國企業全球化”。

如果細分來看,堅果資本投資的公司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中國的全球化品牌,二是全球化品牌的產業上下游企業,從前端的數字營銷公司,到中間的信息系統公司,再到后端的供應鏈服務、物流服務等公司。我們投資了約有30家全球化品牌,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大概30家,綜合起來,全球化品牌的產業上下游企業,大概投了將近60家。

投資的其他領域,比如泛娛樂行業,我們投資一些游戲、社交和工具APP;零星也會投資一些技術類型的企業,比如行業垂直應用無人機、仿生骨骼、開源工業軟件云平臺等。

概括而言,這些都是“技術驅動”型企業。當然,基本都屬于尖端科技在消費層面的應用,不是很硬核的“硬科技”。

這類公司,核心技術的門檻不一定很高,但企業的系統化能力水平極高,對用戶的需求有深刻理解,從產品定義到設計生產,最后交付到用戶手上,各個環節都能深度把控,同時提供有競爭力的價格與良好的服務與體驗。例如,攝影攝像配件品牌Ulanzi,環境電器企業英為拓,數碼周邊品牌綠聯科技,還有去年投資的高速吹風機品牌徠芬等等。

霞光社:堅果資本如何走向全球化投資的路徑?

孫鴻達:實際上,我們成立的時候,(路線)已經比較清晰了,成立伊始就開始布局全球化。

只是,all in全球化是一個逐步遞進的過程,一開始全球化作為重點領域布局了一部分,其他領域也做了適當布局。2013~2014年,出海方面的企業可能占不到一半,到了2015年,我們新增投資就大部分是出海領域的項目了。

第一期基金成立的時候,全球化作為重點方向已經確認了。2013年,正值全球移動互聯網的熱潮,而國內互聯網行業蓬勃發展,已經卷起來。供應鏈的優勢也好,(程序)工程師的紅利也好,中國企業對應海外公司是有競爭優勢的,我們當時判斷,大量企業一定會出海。我們就開始關注企業出海需要的要素,比如怎么獲取海外流量等。

Yeahmobi(即易點天下,“中國最大的海外移動營銷服務商”),就是我們沿著這個思路發現的第一個企業。我們在行業內多方尋找幫助中國互聯網企業出海的渠道與平臺,最終接觸到了Yeahmobi的創始人,在深入溝通中,雙方達成對行業認知的互相認可。2014年,堅果聯合金山與小米對易點天下進行了天使輪投資。2022年,易點天下也成功IPO。

隨著在出海行業的一步步深扎,我們非常篤定,定位企業全球化的產業基金。所謂產業基金,就是要有一個產業生態,圍繞著企業出海的各個關鍵節點,去進行全產業鏈布局。如企業出海,需要有一個營銷平臺去海外打影響力、去獲客;像商品出海,必須要有物流;出海要跟全球企業競爭,必須要有比較高的效率,還需要有信息化服務商,以及適合跨境電商的供應鏈。

一旦我們在節點上布局了,我們投資的每一個企業都能提供相應的服務能力,企業之間會產生1+1>2的協同效應,我們才能夠在這個領域里面掌握更多的資源,更大的議價空間,以及更好的服務水平。只有全產業鏈的布局,才能產生更深的沉淀以及更好的協同效應。

霞光社:你提過“未來的跨境企業都是科技企業”的概念,如何理解?

孫鴻達:中國企業的科技屬性,我認為分兩類,第一類就是利用科技、利用技術,不管是前端獲客,企業內部經營管理的信息化,以及后端的供應鏈改造升級的技術投入,都有技術驅動;第二類,即是說企業的產品蘊含科技屬性。

我們投資的“科技企業”,更多是第一類,用技術來驅動企業的經營管理以及業務。很多企業,比如我們布局大量的圍繞女性用戶的時尚品牌,看似沒那么有科技屬性,但背后都是技術在驅動的。

回望中國企業出海10年:從探路、扎根,到科技驅動

圖源:TIJN官網截圖

舉個例子,生活方式品牌TIJN,一開始是個眼鏡品牌,現在也做一些包包、鞋子。看著跟科技沒有關系,但它是國內最早通過海外社媒營銷的品牌,從2015年就開始做,是一個優質“內容驅動”的品牌。他們在Instagram上生產大量內容,通過大量的中腰部網紅和達人分發出去。怎么高效生產內容以及分發內容呢?實際上,TIJN建立了網紅數據庫,用高效的方式去合作網紅,現在合作的有兩三萬個網紅了。TIJN的(跨境電商)獨立站是自建的,也跟這個網紅系統打通,達人的內容在獨立站上面,也有非常好的展示。

霞光社:對于社交等泛娛樂領域,堅果資本也投了不少優秀項目,這是基于什么考慮?

孫鴻達:一開始,雖然定位的主要方向是出海,為了避免系統化的風險,我們會布局不同的領域。實際上,中國企業出海中,文化出海走在跨境電商之前,先有游戲、社交出海,才帶動其他業態企業集體出海,包括商品出海、服務企業出海。

從另外一個角度講,所謂的中國企業全球化,就是我們去服務全球的用戶,用戶的需求是多樣性的,一個顯而易見的,肯定是實物商品的需求,第二個是精神需求,泛娛樂就是精神消費。

當然,從基金退出及整體風險與收益考慮角度,出海泛娛樂可選標的較少,全球資本市場對泛娛樂的估值PE倍數不高,我們對出海泛娛樂還是會持謹慎態度,優中選優,布局重點還是在科技驅動的中國品牌及服務出海上。

霞光社:投資的社交、游戲企業,為什么在中東和印度會更多?

孫鴻達:整體而言,投資核心肯定在歐美市場,歐美是一個相對成熟、優質的市場。

但是新興市場發展非常快,例如中東和印度。新興市場并不一定那么完善,尤其是在物流、倉儲這些基礎設施上,如果實物出海,相對來說會比較慢。而線上的互聯網基礎設施相對比較完整,所以在這種新興市場,泛娛樂的純線上類型的企業更容易進入。因此,我們在新興市場上,去布局泛娛樂的企業。

從“跨境電商”到“全球零售”

霞光社:堅果資本投資了很多跨境電商獨立站,你如何看待DTC品牌的發展?

孫鴻達:DTC品牌的打法,最早Shein、Soufeel、TIJN等一批出海品牌在海外社交媒體興起初期就開始踐行。

2013年是(跨境電商)行業的分叉口,一部分企業選擇去做亞馬遜等第三方平臺,在第三方平臺上深耕,這其中,有一些選擇做鋪貨,簡單、快速上量,另一些選擇做深垂直類目,然后做精品品牌;另一部分企業就像Shein這樣選擇做獨立站,做獨立APP。

Shein最早抓住一波社交媒體紅利,在2013~2014年抓住了Facebook、Instagram的那一波免費流量,同時把供應鏈及用戶體驗各方面做深,才慢慢發展起來。我們投資的幾家(跨境電商獨立站)也一樣。海外社媒基本上在2013年、2014年興起,2015年、2016年有更多的人開始使用,到2018年、2019年,社媒紅利快到頭的時候,大家才開始說DTC,行業的認知比真正實踐的企業慢了2~3年。

有時候等到一個事物“火起來”,已經有點晚了。很多人來做DTC,或者簡單把DTC等同于做品牌的方式,我是不認同的。首先,亞馬遜也能出品牌;第二,并不是說,做個獨立站就是做DTC。

回望中國企業出海10年:從探路、扎根,到科技驅動

堅果資本合伙人孫鴻達。圖源:受訪者供圖

很多人到現在還是認為,做品牌一定是做獨立站,因為獨立站有自己的用戶,可以擺脫對亞馬遜的依賴,才是一個真正的品牌,這是大家為什么一直推崇獨立站,以及把獨立站等同于DTC的一個原因。但本質上,獨立站是渠道,亞馬遜也是渠道。

真正的品牌,不在于用什么方式賣貨,或者在哪里賣貨,最核心的是,怎么觸達用戶,怎么跟用戶產生互動,以及用戶怎么反饋體驗以及需求,核心是“內容驅動”,即在全網各種渠道上面,觸達、掌握用戶并與之產生交互的方式。

比如做時尚品牌的,更多在Instagram上面有大量的內容,通過大量賬號、大量合作達人,做用戶的觸達以及用戶反饋的收集,售賣產品的時候,要么通過獨立站,要么通過亞馬遜等平臺。做獨立站,真正的用戶群體在哪?就是在全網的社交媒體、社群或者一些長尾的APP里面。用戶怎么來購買你的產品?要么通過搜索品類詞進來,要么通過社媒Refer,要么通過廣告投放引流過來,而一旦用戶對你的品牌有了心智,直接搜索品牌詞進來,這才是真正的DTC。

所以說,獨立站本質上也是渠道,實際上是給Facebook、谷歌“交租”,跟在亞馬遜上給亞馬遜“交租”是相似的。真正的品牌,無論是第三方平臺,還是獨立站,甚至是線下,都有能力通過各種方式高效觸達用戶,有能力與用戶交互并最終通過品牌認知、產品價值與服務體驗等體系化的行為,建立用戶心智。

大部分優秀的(跨境)企業,既有能力做好獨立站,又有能力做好亞馬遜等平臺。

霞光社:在你看來,什么是優秀的跨境電商企業?

孫鴻達:全球品牌或者跨境電商這個領域,本質上是個實體行業。除了前端的獲客渠道以及銷售渠道是線上的以外,百分之七八十的工作是在后端。把產品生產出來,控制品質,然后運送出去,并在海外交付到用戶手上,其實是跨境企業里面最復雜的一個過程。更“重”的,是在實體這一塊,在線下后端這一塊。

很多人投資電商,看流量,看運營方式,容易出問題。2021年,亞馬遜封掉了大量看著非常好、發展得非常快的公司。雖然其中不乏產品各方面都非常優質的企業,但也有大量只重視前端運營與搞流量,后端做得不夠扎實的企業。真正優秀的企業,要把后端這一塊,從用戶洞察到產品定義,從產品研發到供應鏈端,全部都做好,無需劍走偏鋒,合規經營,也會獲得優勢,并能長期發展。

回過頭來說,我們要投資什么樣的企業,什么樣企業是真正有門檻的?一類就是技術特別頂級的企業,能夠在某一個領域里面,研發出有領先優勢的技術,這類企業非常稀缺。

還有一類企業,技術不一定領先,但門檻也很高,這類企業在于整體的競爭優勢。比如說綠聯,產品看似沒什么技術含量,轉接口、數據線、充電寶等,好像大家都能做。然而,做得好和壞,差別是巨大的。

在國內,數碼配件類公司非常多,但數出品牌來,只有倍思、綠聯、閃魔等幾家,基本上叫不出其他品牌了。好像沒有門檻的東西,為什么只有幾個品牌的出現?他們看著平平無奇了,門檻在于整個生產制造方面的規模優勢、成本優勢。例如,產品對用戶痛點的定義要非常精準,數據線的頭容易斷裂,怎么做得比別人更好?前提是要發現用戶反饋最多的點,接著去解決這個點,從研發到供應鏈,能夠做出不容易斷的(數據線)產品,同時比別人更高效,成本更低,質量更好。這些都是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優勢,背后是大量的研發與投入。

2016年,綠聯就開始做亞馬遜,如今海外銷量大約占比接近一半,他們做得很好,也很合規。

霞光社:結合你提過的“全球零售”概念,你認為跨境電商的進化路徑是?

孫鴻達:“跨境電商”這個詞是不準確的。

2013年、2014年的時候可以這么說,那個時候很多初創公司來做跨境電商,主要的原因,第一是國內太卷了,所以選擇做跨境市場;第二是沒有大貿易商、零售商的資源和背景,只能通過線上去做海外市場。那時候行業的大部分公司,渠道在線上,且只做海外市場,“跨境電商”是契合彼時業態的。

整個行業經過10年的進化,已多次快速迭代升級。今天看來,跨境電商是零售的一種方式。但真正優秀的企業和優秀的品牌,一定是既可以做國內市場,也可以做海外市場,既在線上銷售,也可以在線下銷售。

為什么叫“全球零售”?我覺得未來跨境電商的趨勢,會回歸到真正的商業本質和常態。優秀的企業一定會在全球運營,具備全渠道的能力,既包括線上,也包括線下,線上既包括獨立站,也包括第三方平臺,各種優質渠道都會去做,線下也會進入大量的商超,或者開設直營店。

目前,做線下直營店還是比較少,大部分(企業)沒這個能力,但是會通過線下的渠道,比如說連鎖商超沃爾瑪,或者像時尚類的一些買手店,還有一些分銷、代理的渠道,進入到全球的市場。因此,未來一定是所謂的“全球零售”。

未來的跨國公司

霞光社:跨境電商或者出海領域在2023年會有什么變化趨勢?

孫鴻達:大家普遍認為2022年行業不好,但我認為,實際上2022年行業是更好,2023年也會繼續更好。

這個行業如何保持高質量的長期發展?要不斷的迭代升級,才能夠變得更好。以前跨境電商可能通過野蠻生長,每年都漲得很快,但是長期發展來看,反而是不好的,為什么?如果提供的產品都是一些相對來說性價比高,但是質量不高的產品,會對中國公司和中國品牌在海外造成不好的影響,不利于整個行業長期發展。比如當年流行的“低價螺旋”,都是低價甚至虧錢提供無差異化產品,靠“卷死同行”占領市場,實際上損害整個行業的長期利益。

為什么2022年更好?因為2021年亞馬遜封店事件后,大家回到一個更公平的競爭環境底下,回到靠硬實力去競爭的局面。

以前這些同質化、無差異化競爭的公司,或者說后端做得不深的公司,是沒有競爭力的。那么在這個行業變得更加規范之后,他們是無法適應這個市場的,因為他們的競爭手段只有價格競爭,各種燒錢的運營手段,這些都不能用了以后,就沒有競爭力,就會被“清理”出去了。活下來的這些公司,基本上都是以前能夠穩步沉淀,能夠做出差異化,各方面管理經營都是比較扎實的企業。去年在行業里,我們看到的是,很多優秀的企業,收入更高、利潤更高了,在我看來,行業是更好的,我能看到更多優質的公司冒出來。

2023年大概會是一個什么樣的趨勢?第一,因為競爭環境更好,大家會回到打造自身競爭力的狀態,比如如何做好產品,如何服務好用戶。跨境電商,整體趨向更加精細化地運營,競爭門檻提升了。

第二,對跨境電商企業或者全球品牌企業來說,要求更高了。不但要有線上的能力,還要去打造全渠道,要有擴出去的能力,同時做到全球合規,能夠在海外去做好一家合規的公司,不要觸犯海外的一些規則。

第三,企業管理水平都要提升。像當年我們去看外企一樣,外企制度各方面是相對完整的,可能缺乏靈活性,但是更加合規、體系化。未來這些全球品牌公司,更像是跨國公司。未來也會有更多的技術驅動,因為所有的成本要素都在上升,流量、人力、物流等成本都在上升,這些公司必須提升效率,更多利用技術來驅動,改造各環節,讓效率更高,才能賺到錢。

因此,中國企業的全球化之路,會走向一個更高質量的、不斷升級迭代的道路。最終,最優秀的一部分,會成為受人尊敬,合規經營,富有社會責任感且以技術進步為核心驅動力的全球品牌。

封面圖源:圖蟲創意

(來源:雨果網的朋友們)

相關標簽:

分享到:

--
評論
最新 熱門 資訊 資料 專題 服務 果園 百科 搜索

收藏

--

--

分享
雨果網的朋友們
分享不易,關注獲取更多干貨
四虎影视成人永久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嫩草精品视频| 成人视频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