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狂飆數年的跨境電商行業正在回歸理性。一方面,無論是亞馬遜封號潮事件,還是疫情沖擊消費力、通貨膨脹、匯率波動、國際物流等壓力和困境,這些因素的疊加讓跨境電商企業面臨不確定性逐漸增多。另一方面,在平臺運營需要越來越合規的前提下,競爭也變得更為充分,賣家想要獲得業績增長,自身必須具備許多核心競爭力,比如產品力、品牌力、供應鏈能力、組織管理能力以及資金實力。
市場局面“攻守易勢”,很多企業開始重新思考戰略布局,嘗試一切方法穩住眼前的利潤,但真正能實現目標的寥寥無幾。如何消除不利因素,擺脫環境困局,突破品牌瓶頸?擺在賣家眼前的無非四種選擇:
01
上 · 市
大部分具備規模的企業,面對經營困境時的第一想法,就是拉投資上市。這在跨境電商行業也一樣,作為一種能快速籌集大量資金的途徑,上市是賣家們面臨銷量下滑、存貨量過高、資金鏈風險加大時的救命稻草。
但上市是一項條件苛刻的商業行為,且周期十分漫長,往往長達一年,甚至兩三年的時間,而對于絕大多數的賣家,資產規模和盈利水平遠達不到上市的門檻,甚至有在花費了時間金錢后,卻無法最終實現上市的情況。以標準最低的創業板為例,公司在發行前凈資產不能低于2000萬元,且連續兩年凈利潤不低于1000萬元。此外上市也需要一筆不小的支出,包括中介機構費用、發行與交易所費用和推廣輔助費用等等,根據深交所的對106家中小板企業統計,平均上市成本1676萬元,占融資額的6%。
就算成功上市,也只是踏出了新長征的第一步,套現出場也需要經歷很長的鎖定期,離財務自由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這條路并不是一帆風順,不進反退的跨境企業比比皆是。
去年11月,“跨境鞋服第一股”子不語在香港上市,2019至2021年的三年間,子不語的收入從14.29億元增長至23.47億元,凈利潤從8110.9萬元增長至2.01億元,企業前景一片光明。然而在2022年業績出現轉折,其招股書顯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子不語凈利潤為6130萬元,較去年同期同比下降了46.3%。預感到危機的子不語立即籌備上市,但收效甚微,截止3月3號收盤,子不語每股股價報4.54港元,相比上市時的8.36港元下跌幅度超過45%。
另一項值得關注的是,2022年中國跨境電商融資總額為62億元,同比下降70.15%,僅為2021年融資總額的三成,也創五年來最低。這意味著投資者對跨境電商企業不再像以前那樣抱有堅定信心,往后賣家尋求上市會更加困難。
02
清 · 倉
清空庫存關店是最簡單也是最直接的退場方式,通常1-2個月,實現短期高效。但這種追求效率摒棄利潤的方式,也意味著品牌從此不復存在,對賣家的事業心是不小的打擊。即便其套現效率較快,卻并不能一蹴而就,沒有保障的低價,消費者也許并不買單,如此成本更加難以收回。
以2014 年創立于澳大利亞的家居電商平臺Brosa為例,這家公司在去年12月14日進入了Voluntary Administration(公司自愿被接管的一種破產程序),為清理積壓庫存,當時Brosa在網站首頁開啟了“破產骨折大甩賣”。2023年1月31日,公司正式進入清算階段,然而經過一個多月的清倉甩賣,平臺仍存在約1000萬美元的未履行訂單,超過5200名消費者受到影響。
由此可見,缺少計劃性的清理庫存并不能給經營者帶來好處,多年的用戶積累,Listing積累,都在清倉中變成毫無價值的“數字廢品”,賣家只能重走長征路。
03
托 · 管
若靠自己無法突破瓶頸,許多賣家會選擇將品牌和店鋪交給跨境代運營商,后者通常會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從市場調研、產品策劃、到店鋪搭建、運營管理、訂單處理等面面俱到。根據代運營的業務范圍與周期長短,其收費從幾萬到數十萬不等。拋去成本不說,所需時間也難以得到明確答復,具體多久運營可以有起色,哪一個階段可以取消托管,取消托管后是否可以保證后續無憂,這些問題就像薛定諤的貓難以琢磨。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代運營合同通常不保證盈利,僅是轉移壓力,無法轉移風險。在合作前期,工廠或品牌出錢出貨,代運營無需承擔風險即可獲得分成。隨著規模擴大,風險不均衡、利益分配不均、品牌權益不清晰等問題相繼而來,最后雙方的關系一般都很難完美收場。
2022年12月14日,跨境代運營服務商四海商舟發布了告員工書,宣布結束經營,并進入清算程序。這場倉促的告別讓許多人始料不及,四海商舟的歷史悠久,是出口跨境電商領域內規模較大、產品線比較完善的服務提供商,其50%以上服務的客戶都是行業Top3的出口企業。
這艘在過去十幾年里承載過無數中國企業出海的商舟,終究還是沉沒在了市場的巨浪下。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其標桿客戶“浙江正特”在去年9月停止了雙方長達數年的代運營合作關系,這與前文提到的風險與利益不均衡問題息息相關。
04
出 · 售
大賣上市,小賣清倉,不溫不火的中型賣家(1000萬~7000萬營收)則夾在兩難境地,既達不到上市要求的動輒數千萬的利潤門檻,也不愿接受清倉甩賣的那點微薄收益。在嘗試代運營仍不見起色后,擺在賣家眼前的只剩一條路——出售品牌。
出售品牌是區別于前面三種方式的另一種選擇,兼具時間和效益。收購一方的品牌聚合商主打“收購+分紅”的商業模式,不僅擁有與代運營商同樣專業化的團隊和豐富的運營經驗,甚至在品牌建設方面要更勝一籌。在幫助品牌拓展銷量的同時,聚合商也為賣家承擔了全部風險與壓力。這也是為什么出售品牌能在近兩年成為主流,與其在漫長的股價拉鋸中等待,中型賣家更愿意一步到位。
2022年,亞馬遜頭部母嬰賣家Mina經歷了廣告成本上漲,利潤一波三折之后,原有的品牌發展規劃被打亂。為應付危機所進行的戰略改革,由于缺乏精細的計劃,執行情況混亂,不但業務線沒能拓展,還白白浪費許多資金,如果情況再不出現轉機,Mina的母嬰品牌很有可能成為萬千清倉店鋪中的一員。
緊要關頭伸出橄欖枝的是品牌聚合商雨林Rainforest。雖然店鋪出現業績下滑,但核心問題不在于品牌本身,而是經營者達到自我能力閾限,加上大環境的旁敲側擊所必然出現的結果。雨林看到了這個品牌真實的潛力,雙方的從接觸到合同落地前后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去年11月,這個曾多次進入亞馬遜母嬰品類TOP前5的品牌被雨林以超3倍的估值收購。創始人Mina多年的心血得以保留,并手持數百萬美元從容地離開跨境舞臺。
關于 · Rainforest雨林
雨林Rainforest 2020年成立于新加坡,是一家專注亞太地區的電子商務聚合商,主要收購類目為母嬰、孕婦兒童、家居。于2021年11月正式進入中國市場,截止至2022年共收購了15家亞馬遜品牌,公司決定在2023年繼續加大收購品牌的投入力度。
當越來越多的品牌走向“消亡”,對跨境電商環境是巨大的破壞,而雨林Rainforest正是幫助賣家解決成長危機,挽救暮氣品牌的電商生態守護者。如果有出售品牌的意向,歡迎點擊【閱讀原文】或掃描下方二維碼聯系雨林Rainforest。
推薦品牌得傭金
(來源:韋恩聊資本)
本文作者對該作品擁有完整、合法的著作權及其他相關權益。未經許可同意,任何個人或組織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內容。轉載請聯系本文觀察員,違規轉載必究!